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 (國際觀察)悖入亦悖出 害人終害己——起底美國對華政策的反動、反智與(yu) 反噬
新華社記者
“那些想延緩甚至逆轉中國發展進程的美國人犯了錯誤,他們(men) 的目的不可能實現,反而對美國自身有害。”美國前外交官傅立民最近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所說的這番話,在美國政壇當前生態映襯下,顯得格外冷靜客觀。
近年來,麵對中國的快速發展,美國一些政客患上了焦慮症,認為(wei) 美國全球霸權地位麵臨(lin) 挑戰,頻頻炒作“中國威脅論”,將遏製打壓中國視為(wei) 頭等大事:政治層麵,利用“民主”“人權”“安全”等標簽炮製謊言抹黑中國;經濟層麵,違背市場經濟規律,大搞對華“脫鉤斷鏈”;科技層麵,不擇手段地對中國半導體(ti) 等尖端產(chan) 業(ye) 進行圍堵封鎖。
事實證明,美國的所作所為(wei) 充分暴露其對華政策破壞規則、逆潮流而動的反動性,凸顯其試圖轉移矛盾而進行“內(nei) 病外治”反智特征,最終導致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加速霸權衰落,反噬其自身利益。
反動:“華盛頓挑起‘新冷戰’的意圖昭然若揭”
去年10月,美國商務部升級半導體(ti) 等領域對華出口管製。今年2月,美國將與(yu) 半導體(ti) 相關(guan) 的對華出口管製擴大到日本和荷蘭(lan) 的企業(ye)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傑克·沙利文說,這是為(wei) 了給關(guan) 鍵技術設置“小院高牆”。
“小院高牆”“脫鉤斷鏈”“民主對抗威權”……一個(ge) 個(ge) 充滿冷戰色彩的詞匯如今頻繁出現在美國對華政策文件和智庫報告中。巴西國際政治學者迭戈·保塔索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指出,隨著中國崛起,一些美國人的心態發生了變化,將中國視為(wei) 一個(ge) 有強大競爭(zheng) 力、日益威脅美國霸權的對手。“無論是從(cong) 意識形態角度還是從(cong) 軍(jun) 事和技術的角度來看,華盛頓挑起‘新冷戰’的意圖昭然若揭。”
“美國太害怕多極世界了。”美國哈佛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教授斯蒂芬·沃爾特說,早在1991年,美國政府就在一份國防指導性文件中要求努力防止世界上任何地方出現與(yu) 其勢均力敵的競爭(zheng) 對手。此後,各種國家安全戰略文件都強調保持美國絕對優(you) 勢地位的必要性。本屆美國政府同樣在大力宣揚“美國的領導地位”。
美國打壓中國所用的手段,對蘇聯、歐盟、日本都曾用過。巴西裏約熱內(nei) 盧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埃利亞(ya) 斯·哈沃爾將其總結為(wei) “充滿著軍(jun) 事、金錢、意識形態欺淩以及最肮髒的誹謗和汙蔑”。
美國利用台灣問題,不斷炒作“民主對抗威權”的虛假敘事,假“民主”之名支持鼓動“台獨”分裂勢力,搞“以台製華”,危害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穩定;美國利用南海問題,拿《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說事,打著“航行自由”的旗號,頻繁派軍(jun) 艦在南海挑釁侵權、炫耀武力,而自己卻始終不批準該公約;在人權問題上,美國拒絕簽署或批準聯合國《兒(er) 童權利公約》和《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投票反對《移民問題全球契約》和《難民問題全球契約》,無視本國愈演愈烈的槍支暴力、種族歧視等嚴(yan) 重侵犯人權的問題,卻極力在國際上散布關(guan) 於(yu) 中國新疆、西藏等地人權狀況的謊言,不斷抹黑中國。
今年3月底,美國舉(ju) 辦所謂第二屆“民主峰會(hui) ”。日本《每日新聞》在一篇題為(wei) 《美國理念未得到廣泛響應》的文章中說,這次會(hui) 議再次體(ti) 現出美國與(yu) 中俄“對決(jue) ”的色彩,但美方“靠強調民主理念拉攏國際社會(hui) 似乎有難度”。因為(wei) ,“以民主名義(yi) 幹預他國內(nei) 政和實施製裁的美國,在某種意義(yi) 上是像嗆人煙霧一樣令人不舒服的存在”。
前不久,在中國積極斡旋下,沙特和伊朗走向和解,為(wei) 世界各國通過對話協商解決(jue) 矛盾提供重要示範,贏得國際社會(hui) 廣泛讚譽。然而,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卻秘密飛往沙特,對沙特在中方調解下與(yu) 伊朗達成和解協議表示“失望”“錯愕”。
歸根結底,美國根本沒有是非觀念,就是要遏製打壓它眼中的一切“競爭(zheng) 對手”,維護以美國為(wei) 中心的“單極世界”格局,為(wei) 此不惜破壞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yu) 穩定。
“美國的單極地位腐蝕了其外交政策精英。我們(men) 的外交政策常常是發號施令、威脅和譴責。我們(men) 幾乎很少努力去理解對方的觀點,或者進行實際的磋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主持人、時事評論員法裏德·紮卡裏亞(ya) 說,“我們(men) 的外交政策由一群思想狹隘的精英掌管,他們(men) 靠誇誇其談來取悅國內(nei) 選民,而且似乎無法感受到外麵的世界正在發生變化。”
反智:對華“脫鉤”“荒謬、無效且短視”
今年年初,“流浪氣球”話題引發全美關(guan) 注。原本隻是一艘失控的中國民用無人飛艇飄入美國上空,美國政客卻爭(zheng) 相給其貼上“間諜”標簽。這種表演與(yu) 炒作既違背常識,也不符合邏輯,但為(wei) 何美國政客樂(le) 此不疲?美國社交媒體(ti) 上的一項網絡民調結果顯示,超過78%的投票者認為(wei) ,這是為(wei) 了轉移美國民眾(zhong) 對俄亥俄州“毒列車”脫軌、總統拜登“文件門”等事件的關(guan) 注。
多年來,美國一些政客不斷用“中國威脅論”來轉移美國民眾(zhong) 對國內(nei) 問題的不滿。在這些人看來,真正解決(jue) 美國社會(hui) 的貧富懸殊、種族歧視、經濟疲軟、金錢政治等問題難度太大,也不符合他們(men) 的利益,似乎遠不如“甩鍋”中國來得簡單,同時還能給競爭(zheng) 對手扣上“對華軟弱”“遏華不力”等帽子,為(wei) 自身撈取政治籌碼。
正是在這種政治算計的助推下,“間諜氣球”“間諜冰箱”“間諜起重機”等荒唐言論不斷湧現,並將美國經濟脫實向虛、新冠疫情應對不力、毒品泛濫等問題統統歸咎於(yu) 中國。同時,以維護所謂“國家安全”與(yu) “民主價(jia) 值觀”為(wei) 掩護,美國政客堂而皇之地對華進行貿易製裁和科技封鎖,企圖實現遏製中國發展的目標。
然而,這種反智之舉(ju) 背離事實、無視規律,其帶來的結果必然與(yu) 算計相去甚遠。2018年以來,美國對中國商品持續加征高額關(guan) 稅,但2022年中美貿易額近7600億(yi) 美元,創下曆史新高;美國試圖以各種手段迫使外資撤離中國,但2022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以人民幣計首次突破1.2萬(wan) 億(yi) 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6.3%;美國持續在芯片等高科技領域對中國企業(ye) 進行圍堵打壓,但2022年中國在《專(zhuan) 利合作條約》體(ti) 係下國際專(zhuan) 利申請量繼續排名首位,占申請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半導體(ti) 專(zhuan) 利申請量也居全球第一。
“美國對華‘脫鉤’的做法看似來勢洶洶,實則荒謬、無效且短視。”香港《南華早報》這樣評說。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指出,“一般而言,貿易戰對各國來說都會(hui) 是一種負和”。美國前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認為(wei) ,對中國商品加征關(guan) 稅解決(jue) 不了美國經濟麵臨(lin) 的問題,而隻是使這些消費品對美國消費者來說變得更加昂貴。這些舉(ju) 動在經濟上是荒謬的,“它們(men) 傷(shang) 害了中國,但也傷(shang) 害了美國的就業(ye) 創造者。這包括一些普普通通的企業(ye) ,它們(men) 依賴中國的供應商,幾乎沒有變通辦法,被通脹和高價(jia) 能源壓得喘不過氣來”。
從(cong) 國際角度來看,新加坡國立大學亞(ya) 洲研究院傑出研究員馬凱碩指出,美國對華“脫鉤”難以得到各國響應。世界上有1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與(yu) 中國的貿易額超過其與(yu) 美國的貿易額。對大多數國家來說,不可能為(wei) 了取悅華盛頓而減少對華貿易。
在傅立民看來,美國政治極化導致美國政府無法製定有效的對華政策。他認為(wei) ,當前中美關(guan) 係到了關(guan) 鍵時刻,發展方向具有高度不確定性。這既是美國選舉(ju) 政治造成的周期性現象,也越發成為(wei) 一個(ge) 長期問題。每當美國選舉(ju) 年臨(lin) 近,針對中國的煽動性言論和民粹主義(yi) 就會(hui) 大行其道。這些挑釁性言行往往會(hui) 誇大中美分歧的覆蓋範圍和嚴(yan) 重程度,為(wei) 提出理性的對華政策倡議製造巨大困難。
反噬:“我們(men) 為(wei) 放慢北京的步伐所做的努力正在放慢我們(men) 自己的腳步”
美國以自我為(wei) 中心,違背客觀規律,逆曆史潮流而動,如此肆意妄為(wei) ,必然招致反噬,自食惡果。
一方麵,美國反智的對華政策無法阻止中國發展,反而阻礙其自身發展。
美國商會(hui) 發布的報告顯示,與(yu) 中國“脫鉤”嚴(yan) 重威脅美國在貿易、投資、服務和工業(ye) 等領域的利益:如果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guan) 稅,將令美國經濟在2025年前每年損失1900億(yi) 美元;美國投資者可能因“脫鉤”每年損失250億(yi) 美元資本收益,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因此損失最多高達5000億(yi) 美元……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ya) 當·波森認為(wei) ,美國當前的貿易政策適得其反,在經濟領域“自給自足”是愚蠢的目標,而競爭(zheng) 性補貼更是一種“負和遊戲”。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刊文指出,美國保護主義(yi) 的貿易政策增加了成本、降低了供應鏈韌性、損害了創新,對美國自身造成反噬。
美國康奈爾大學中國問題專(zhuan) 家白潔曦認為(wei) ,需要認真評估許多表麵上旨在“保護美國”的政策實際上給美國造成的損失。“通常這些政策聲稱‘我們(men) 可以跑得更快’。我最擔心的是,我們(men) 為(wei) 放慢北京的步伐所做的努力正在放慢我們(men) 自己的腳步。每次與(yu) 假想敵競爭(zheng) 或對抗的努力,都會(hui) 形成自殘式的國內(nei) 政策,這些政策最終造成的傷(shang) 害比給對手造成的打擊更大。”
另一方麵,美國對華政策讓各國進一步認清美國霸權主義(yi) 的危害,由此激發起日益強烈的獨立自主意願,動搖美國霸權的根基。
美國政治風險谘詢公司歐亞(ya) 集團總裁伊恩·布雷默日前接受美國《政治報》網站采訪時說,幾乎沒有盟友真正支持美國與(yu) 中國進行“冷戰”。在美國,關(guan) 於(yu) 中國問題的政治氛圍是“有毒且充滿敵意”的,但在其盟國,情況通常並非如此。
法國總統馬克龍近來多次表示,歐洲不能成為(wei) “美國的追隨者”,必須“選擇自己的夥(huo) 伴,決(jue) 定自己的命運”。歐洲理事會(hui) 主席米歇爾說,雖然歐盟與(yu) 美國結盟,但不能“因為(wei) 這種聯盟就假定我們(men) 會(hui) 盲目、係統地在所有問題上都遵循美國的立場”。美國世界政治評論網站主編朱達·格倫(lun) 斯坦認為(wei) ,如果盟友們(men) 開始認為(wei) 華盛頓的目的隻是為(wei) 了挽救美國的主導地位,而非為(wei) 了更廣泛的利益,那麽(me) 聯盟就不大可能繼續存在。
廣大發展中國家普遍期待一個(ge) 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不願被逼選邊站隊,更不願成為(wei) 美國對華博弈的棋子。近期,沙特不顧美方強烈不滿,在中方調解下與(yu) 美國的宿敵伊朗達成和解協議。同時,沙特在油價(jia) 問題上與(yu) 美國的另一對手俄羅斯保持溝通。委內(nei) 瑞拉前外交官阿爾弗雷多·托羅·阿迪指出,拜登政府試圖將美國與(yu) 中俄的競爭(zheng) 歸結為(wei) “民主與(yu) 威權”之間的對抗,這種操弄意識形態工具的冷戰手法進一步削弱了華盛頓對全球南方國家的吸引力。
“美國正試圖組織一個(ge) 由誌同道合國家組成的聯盟,以此來製衡中國並向中國施壓,但這種戰略沒有奏效。它傷(shang) 害了中國,同時也傷(shang) 害了美國,從(cong) 長遠來看,對美國人的傷(shang) 害很可能超過對中國人的傷(shang) 害。”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說。(參與(yu) 記者:朱瑞卿、鄧仙來、許緣、胡友鬆、陳威華、趙焱、姚兵、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