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liang) 位論文作者在查看Catsle Bank采石場發現的化石樣本(圖片來自Joe Botting)。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中新網北京5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zhuan) 業(ye) 學術期刊《自然-生態與(yu) 演化》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論文稱,中外研究人員合作在威爾士一處采石場發現一組保存極為(wei) 良好的中奧陶世海洋動物群,其化石年代可追溯至約4.62億(yi) 年前。
一個(ge) 具有長抓握附肢的微小雙殼類節肢動物新種(圖片來自Joe Botting)。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Castle Bank動物群藝術複原圖(Yang Dinghua繪製)。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一個(ge) 類似於(yu) 寒武紀大附肢綱節肢動物Yohoia的新物種(圖片來自Joe Botting)。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一種奇怪的管棲動物,具有兩(liang) 個(ge) 長觸角和一個(ge) 精致的軟組織葉(圖片來自Joe Botting)。 施普林格·自然 供圖
該論文介紹,伯吉斯頁岩型沉積(以加拿大一處最初發現此類化石的地點命名)能保存軟組織,如內(nei) 部器官,對於(yu) 科學家理解動物演化十分重要。這類沉積物通常限製在寒武紀(5.41億(yi) -4.85億(yi) 年前),但比較少有早奧陶世(4.85億(yi) -4.7億(yi) 年前)的化石樣本。較晚的奧陶紀動物群沒有和較早期樣本直接比對,這限製了研究者追蹤後續生態發展的能力。
論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英國威爾士國家博物館約瑟夫·博廷(Joseph Botting)與(yu) 中國、瑞典等科學家通過合作研究,報告了來自威爾士Castle Bank采石場一個(ge) 新的伯吉斯頁岩型生物群,化石年代可追溯至約4.62億(yi) 年前的中奧陶世。Castle Bank動物群代表了一群多樣、微小(體(ti) 長1-5毫米)的海洋生物,許多都保存了軟組織包括消化係統和神經係統(如眼、視神經和腦)。在這些動物中,有蠕蟲、海星、海綿、甲殼類動物和已滅絕的、類似於(yu) 寒武紀歐巴賓海蠍科和大附肢綱的節肢動物,在該化石動物群中出現,表明其存續至奧陶世。
論文作者指出,對Castle Bank動物群的研究中包含的國際性工作,得到一個(ge) 購買(mai) 顯微鏡設備的眾(zhong) 籌項目支持,目前已鑒定出超過170個(ge) 物種,未來預計能鑒定出更多分類群。他們(men) 總結認為(wei) ,Castle Bank動物群對奧陶紀時期的早期動物演化,以及從(cong) 寒武紀到更晚近動物群的過渡提供了新的視角。(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