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4日電(韋香惠 馬壯)“五一”假期,博物館裏遊客的不文明現象卻頻頻引發熱議。
隨意攀爬、翻越護欄、不聽勸阻隨意觸摸文物等等,麵對屢禁不止的不文明行為(wei) ,不少網友疑問:到底是管得太鬆,還是處罰過輕?
資料圖:5月1日,河南省洛陽博物館舉(ju) 辦八大古都文物特展。王宇 攝
老人疑因撿帽子跳入文物坑
5月1日,殷墟博物館內(nei) ,一老人疑因撿帽子直接跳入文物保護坑中引發網友熱議。視頻中,老人從(cong) 圍欄上下來,將帽子撿起後,踩上擺放文物的階梯試圖翻過圍欄返回,但不慎摔倒在地。
5月3日,殷墟博物館工作人員回應中新網確認是有此事,並表示,事後請考古所專(zhuan) 家鑒定,馬車完好無損。同時,老人身體(ti) 也已經沒有大礙。對於(yu) 網上流傳(chuan) 的追責信息,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並沒有相關(guan) 處理措施。
在廣州,4月30日下午,有網友在社交媒體(ti) 發文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州聖心大教堂的文物保護標誌碑碎了。
網友反映,當日14時40分許,一名兒(er) 童爬到聖心大教堂的文保標誌碑上拍照,拍完之後,兒(er) 童從(cong) 碑上向前跳,碑麵隨之脫落破碎。破碎的水泥塊砸到了兒(er) 童的媽媽,兒(er) 童腿部也擦破流血。
聖心大教堂工作人員回應稱,家長和景點無糾紛,目前先用圍欄將文保碑圍起來,之後文物局會(hui) 過來修繕。
網友發帖稱廣州聖心大教堂文物保護碑碎了。 網絡截圖
不聽勸阻,遊客隨意觸碰館內(nei) 藏品
5月2日下午4點,在江蘇徐州博物館三層的徐州古代兵器陳列處,有不少遊客用手觸碰藏品。
該展區展示的是明清時期火器等主力兵器,有禁止觸摸標識,但由於(yu) 部分展品未設置圍欄,遊客隨手可以觸碰到藏品,甚至有家長抱著孩子與(yu) 藏品“親(qin) 密接觸”。此外,現場還有遊客大聲喧嘩的情況。
現場工作人員表示,多次勸導過遊客,“喊得嗓子都啞了”。
針對遊客的不文明行為(wei) ,有工作人員向中新網表示,此前古代兵器陳列展在一層並設有圍欄,但有家長反映圍欄比較高,對兒(er) 童有安全隱患,因此在展覽搬到三樓後就沒有設置圍欄。目前,已了解到相關(guan) 情況,會(hui) 平衡遊客體(ti) 驗和文物保護措施,盡快處理解決(jue) 問題。
圖為(wei) 徐州博物館內(nei) ,有家長抱著孩子觸摸館內(nei) 藏品。 馬壯 攝
專(zhuan) 家:博物館在客流飽和時需考慮加強人力
文化遺產(chan) 專(zhuan) 家、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張朝枝告訴中新網,博物館藏品與(yu) 一般物品有著本質區別,在麵向公眾(zhong) 開放時既要做好展示闡釋工作,也要做好安保防護、警示提示與(yu) 教育工作,在客流飽和時需要加強人力。
他表示,在博物館等文化遺產(chan) 相關(guan) 場景下,遊客應該有更高的敬畏意識,所有個(ge) 人欣賞行為(wei) 必須充分尊重文化遺產(chan) 的相關(guan) 規定與(yu) 文明遊客的相關(guan) 規範。但在很多特殊情境下,如人員飽和,突發事件等背景下,管理方處理問題的及時性,對觀眾(zhong) 情緒的引導非常重要,這本身是文化遺產(chan) 管理能力的體(ti) 現。
他認為(wei) ,從(cong) 提升管理角度而言,博物館展成設計時應針對不同文物級別的展出形式和保護措施加以區別,同時在人員超飽和的情況下,應安排分批次進入,設置引導人員帶領等人流控製措施,從(cong) 而保證現場秩序。遊客入館前,工作人員也應盡到告知義(yi) 務,特別是對一些應急情況的處理,如涉及高空或懸空物品掉落等。
資料圖:遊客正在博物館觀賞文物。 楊大勇 攝
對於(yu) 文物保護,法律如何規定?
有部分網友認為(wei) 應當對遊客的不文明旅遊行為(wei) 追責,同時博物館方麵也應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北京嶽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嶽屾山對此向中新網表示,公眾(zhong) 應當愛護博物館展品、設施及環境,不得損壞博物館的展品、設施。如果造成博物館文物損毀的,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和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應受到相應的刑事處罰。
此外,依據《文物保護法》《博物館條例》的規定,博物館對收藏的文物,必須區分文物等級,設置藏品檔案,建立嚴(yan) 格的管理製度,並報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同時,博物館應當按照國家有關(guan) 規定配備防火、防盜、防自然損壞的設施,定期對保障藏品安全的設備、設施進行檢查、維護,保證其正常運行。對珍貴藏品和易損藏品應當設立專(zhuan) 庫或者專(zhuan) 用設備保存,並由專(zhuan) 人負責保管。(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