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因為槍支暴力 每25名美國幼兒園兒童中就有一人活不到40歲

發布時間:2023-05-06 08:31:00來源: 總台環球資訊廣播

  美國得克薩斯州聖哈辛托縣的克利夫蘭(lan) 小鎮上月底發生一起大規模槍擊事件,造成5人死亡。

  行凶後一直在逃的38歲男子弗朗西斯科·奧羅佩薩日前剛剛落網。

  雖然大規模槍擊事件在當今美國已見怪不怪,但本案令人發指之處在於(yu) ,凶手奧羅佩薩隻是因為(wei) 被鄰居抱怨他在院子裏練習(xi) 射擊影響了孩子睡覺,就直接闖進鄰居家殘忍槍殺了5人。

  更令人發指的是,受害者裏有一名8歲兒(er) 童,另外3名被送醫的傷(shang) 者也是兒(er) 童。

  槍擊:美國孩子的頭號殺手

  看似偶然的槍殺兒(er) 童行為(wei) ,在今天的美國卻越來越帶有必然性,因為(wei) 用作殺人武器的槍支無處不在,而殺人的理由也越來越簡單。

  “一名16歲的優(you) 等生因敲錯門而被槍殺;

  一名年輕女子開車時不小心走錯路而被槍殺;

  兩(liang) 名高中女生因為(wei) 其中一人不小心上錯車而被槍殺;

  一名6歲女孩到鄰居家院子裏撿不小心滾進去的球時被開槍打傷(shang) 。

  這些全部發生在一周之內(nei) ,發生在美利堅合眾(zhong) 國。”

  有美國媒體(ti) 這樣總結。

  在美國曆史上大部分時間裏,導致未成年人夭折的因素一直是疾病。

  在美國成為(wei) 汽車王國後,車禍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成為(wei) 孩子的頭號殺手。

  而隨著美國槍支的泛濫,從(cong) 2020年起,槍擊超過車禍,成為(wei) 美國兒(er) 童和青少年的第一大死因。

  兒(er) 童和青少年涉槍死亡人數的增加,在近年來美國總體(ti) 涉槍死亡人數的增加中尤其突出。

  據皮尤研究中心最新統計,受新冠疫情及其衍生因素影響,2021年美國共有48830人死於(yu) 各類槍支暴力事件,是有記錄以來的年涉槍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比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增加了23%。

  而2021年死於(yu) 槍擊的美國兒(er) 童和青少年人數卻比2019年增加了50%。

  研究顯示,美國是同類國家中唯一一個(ge) 槍擊成為(wei) 兒(er) 童和青少年主要死因的國家。

  而在所有其他可比國家中,槍擊都沒有排進兒(er) 童和青少年致死原因的前五位。

  在其他類似國家,每年每10萬(wan) 名兒(er) 童中僅(jin) 有0.3人死於(yu) 槍擊。而美國的這一數字是其他國家的18倍多。

  美國未成年人的超高涉槍死亡率正在降低該國的總體(ti) 預期壽命。

  有報告指出,每25名美國幼兒(er) 園兒(er) 童中就有一人因槍支暴力而無法度過40歲生日。

  “他們(men) 隻是槍擊案中的統計數字”

  即使麵對同樣的槍支暴力威脅,美國的孩子們(men) 也會(hui) 有不同的命運。

  據《紐約時報》報道,盡管槍擊直到近年才成為(wei) 美國兒(er) 童和青少年的主要死因,但至少在近20年裏一直是非洲裔孩子的頭號殺手。

  以槍支暴力最為(wei) 猖獗的2021年為(wei) 例,僅(jin) 占美國未成年人總數15%左右的非洲裔孩子,幾乎占到了所有涉槍死亡未成年人數的一半,是白人孩子的五倍。

  原因很簡單:非洲裔和拉丁裔比白人更有可能生活在高度貧困的社區,自然也更有可能接近集中在這些社區的槍支暴力事件。

  更令人絕望的是,有美媒指出,美國政客和輿論對未成年人涉槍死亡的關(guan) 注隻有在以白人為(wei) 主的學校發生校園槍擊案後才會(hui) 出現,而少數族裔社區遇害的孩子隻不過是槍擊案中的統計數字而已。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美國有42%的拉丁裔父母和32%的非洲裔父母表示,他們(men) “極度”或“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會(hui) 被槍殺;而有這種擔憂的白人父母比例僅(jin) 為(wei) 12%。

  許多美國公共衛生專(zhuan) 家認為(wei) ,槍支暴力已經變成了一場大流行病,滲透到了美國的每一座城市、每一個(ge) 社區。但如何治好這個(ge) 病,卻永遠沒有答案。

  有美媒直言,美國在保護兒(er) 童和青少年免受槍支暴力傷(shang) 害方麵的表現“糟糕透頂”。

  反槍支暴力倡導者、芝加哥大學學生埃爾南德斯的一番話代表了很多美國人的真實心境:“每次看到有人把手伸進背包,我都會(hui) 感到恐慌”,“我甚至在思考長大後是否會(hui) 要孩子,因為(wei) 我不想讓我的孩子過上隨時可能會(hui) 被槍殺的日子,這是我生活中每一天都會(hui) 經受的實實在在的恐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