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台青話融合)在川台青郭弘揚:為台青鋪就“第二故鄉”創業路

王利文 發布時間:2023-05-06 08:4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成都5月5日電 題:在川台青郭弘揚:為(wei) 台青鋪就“第二故鄉(xiang) ”創業(ye) 路

  作者 王利文

  “近年來,我們(men) 的‘一站式’服務一直在往前移,有的台青甚至飛機落地成都就能拿到營業(ye) 執照。”5月上旬,成都星點(高新)海峽兩(liang) 岸新經濟創業(ye) 園內(nei) ,總經理郭弘揚正耐心向台青創客介紹惠台政策。

  圖為(wei) 2月23日,四川成都,郭弘揚(左)與(yu) 小象賦能(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台青李永強交談。 中新社記者 王磊 攝

  45歲的郭弘揚來自台北。2016年,從(cong) 事投資行業(ye) 10餘(yu) 年的他初到成都,便被這裏的發展活力和宜居宜業(ye) 環境所吸引。了解到不少台胞同樣看好大陸西部的發展機遇,郭弘揚萌生了在川建立孵化器的想法:通過搭建平台,減少信息差,激發台青創新創業(ye) 活力。

  2017年,成都星點(高新)海峽兩(liang) 岸新經濟創業(ye) 園在多方支持下投運,為(wei) 台青來川實習(xi) 就業(ye) 、創新創業(ye) 提供優(you) 質營商環境與(yu) 平台服務。隨著園區服務能力提升和招引工作推進,郭弘揚發現,四川對台灣人才的吸引力已從(cong) “量”的增加,轉變為(wei) “質”的進步。

  圖為(wei) 2月23日,四川成都,郭弘揚(中)與(yu) 同事一起查看資料。 中新社記者 王磊 攝

  正在園區工作室中忙碌的小象賦能(成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台青李永強便是高層次人才之一。郭弘揚見證了李永強從(cong) “打工人”到“創客”的身份轉變。“園區解決(jue) 了辦公場地,郭總他們(men) 也帶我了解惠台政策,幫忙搭平台、找資金。”李永強表示,他計劃今年提升營業(ye) 額的同時,在科技項目合作等方麵實現長足發展。

  從(cong) 向台青傳(chuan) 遞大陸發展成果、服務台青,到吸引台青“登陸”,郭弘揚一直在為(wei) 台青鋪就“第二故鄉(xiang) ”創業(ye) 路而努力。他認為(wei) ,台青來川創業(ye) 是看準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機遇,先要把基礎打牢,才能紮得下根,乘著東(dong) 風飛得更高。

  2023年春節回台期間,郭弘揚觀察到,不僅(jin) 農(nong) 文旅等領域的台青想來川投資興(xing) 業(ye) ,一些金融和電子信息等領域的台灣人才也有同樣的訴求。但由於(yu) 暫未找到相關(guan) 渠道等原因,很多人遲遲未動身。

  今年,郭弘揚計劃在兩(liang) 岸優(you) 質創業(ye) 資源、專(zhuan) 業(ye) 高素質人才、合作組織平台的共建共享上發力。目前,已有30多家台灣企業(ye) 決(jue) 定今年6月來川考察,郭弘揚運營的園區將是他們(men) “登陸”的第一站。

  圖為(wei) 2月23日,四川成都,郭弘揚在成都星點(高新)海峽兩(liang) 岸新經濟創業(ye) 園的牆繪前留影。 中新社記者 王磊 攝

  截至2022年底,成都星點(高新)海峽兩(liang) 岸新經濟創業(ye) 園已累計吸引90家台資企業(ye) 落戶成都,注冊(ce) 資金累計2.91億(yi) 元人民幣,涵蓋新經濟、影視文創、生物醫藥和電子信息等領域。

  談及紮根四川的感受,郭弘揚感歎,成都已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xiang) ”。“我現在能聽懂八成川渝方言了。”郭弘揚認為(wei) ,成都不僅(jin) 適合台青“開拓”夢想,生活幸福指數也很高。他說:“切實幫助到台青,比做投資行業(ye) 更有價(jia) 值感。我想為(wei) 推動兩(liang) 岸關(guan) 係發展持續貢獻創客力量。”(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