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國寶之美,穿越古今,器以載道,恢弘萬(wan) 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後,都凝聚著古人的匠心智慧,鐫刻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見證著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鑒。從(cong) 2023年5月1日起,中新社“東(dong) 西問”推出“鎮館之寶”係列策劃(四),藉專(zhuan) 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後故事。
中新社烏(wu) 魯木齊5月7日電 題:《彌勒會(hui) 見記》發現說明了什麽(me) ?
——專(zhuan) 訪新疆哈密市博物館館長嚴(yan) 楓
中新社記者 王小軍(jun)
哈密抄本《彌勒會(hui) 見記》是海內(nei) 外唯一完整的回鶻文抄本文獻,為(wei) 新疆哈密市博物館“鎮館之寶”。哈密抄本《彌勒會(hui) 見記》中藏著哪些秘密?體(ti) 現了何種曆史價(jia) 值?就此,新疆哈密市博物館館長嚴(yan) 楓近日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作為(wei) 新疆哈密市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哈密抄本《彌勒會(hui) 見記》是如何被發現的?
嚴(yan) 楓:1959年4月,新疆哈密天山公社板房溝(現哈密天山區板房溝鄉(xiang) )的牧民牙合亞(ya) 熱依木,在克其克達阪放牧休息時,在一棵大鬆樹的空心洞裏發現了一包用毛氈包裹的物件,打開一看是一包殘破的書(shu) 頁,經輾轉後交於(yu) 新疆博物館。經專(zhuan) 家鑒定,成書(shu) 時間為(wei) 1000多年前,是一件價(jia) 值連城的回鶻文大型佛教劇本《彌勒會(hui) 見記》。
哈密本彌勒會(hui) 見記。新疆哈密市博物館 供圖
中新社記者:哈密抄本《彌勒會(hui) 見記》是一部怎樣的劇本?劇中又講述了什麽(me) 故事?這本書(shu) 的作者又是誰?
嚴(yan) 楓:哈密抄本《彌勒會(hui) 見記》的原始劇本為(wei) 梵文,屬於(yu) 小乘佛教派的舞台作品。它取材於(yu) 佛經中的救世主彌勒修行成佛以及解救眾(zhong) 生的故事,以彌勒佛生平事跡為(wei) 主線,從(cong) “誕生”“出家”“成佛”“會(hui) 見佛祖”到“拯救生靈”等故事情節,構成一部宗教說理原始戲劇。
20世紀,新疆除哈密地區發現《彌勒會(hui) 見記》抄本殘卷,吐魯番地區、焉耆縣等地也曾發現《彌勒會(hui) 見記》抄本殘卷。其中,哈密發現的回鶻文抄本殘卷和吐魯番發現的吐火羅文抄本殘卷,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從(cong) 焉耆抄本每章前麵標出的地點、出場人物及演唱曲調看,原本無疑是劇本。但哈密抄本《彌勒會(hui) 見記》沒有標出曲調和出場人物,隻標出了地點,但卻可看出每章中出場人物性格非常鮮明,且充滿了濃厚的劇本色彩。哈密抄本《彌勒會(hui) 見記》現存25章,雖缺26、27兩(liang) 章,但添加了該寫(xie) 本抄寫(xie) 施主曲·塔什依甘為(wei) 抄本寫(xie) 的序,是目前國內(nei) 外唯一完整的回鶻文抄本文獻。
據專(zhuan) 家考證,大約在公元9世紀到10世紀,隨著佛教的廣泛傳(chuan) 播,《彌勒會(hui) 見記》由焉耆、吐魯番傳(chuan) 至哈密。主持哈密《彌勒會(hui) 見記》抄寫(xie) 的施主和序文作者名叫曲·塔什依甘,文中自稱“都統”,很可能是高昌回鶻派駐哈密的統帥。
根據文中記述,曲·塔什依甘家世顯赫,家族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他抄寫(xie) 《彌勒會(hui) 見記》目的是希望未來和彌勒佛相見,此外還特意命人修建彌勒佛尊像一座。
研究顯示,這部抄本殘卷有3種不同筆跡,成書(shu) 至少由3位不同的人抄寫(xie) 完成。
新疆哈密市小朋友利用MR眼鏡對彌勒會(hui) 見記進行參觀體(ti) 驗。新疆哈密市博物館 供圖
中新社記者:曆經千餘(yu) 年的哈密抄本《彌勒會(hui) 見記》,為(wei) 何每章首頁前3行或5行用朱筆書(shu) 寫(xie) ?
嚴(yan) 楓:該抄本用黑墨書(shu) 寫(xie) ,紙質較厚硬,色呈黃褐。總計293頁、586麵。其中完整和大體(ti) 完整的約有114頁。每頁長47.5厘米,寬21.7厘米。兩(liang) 麵書(shu) 寫(xie) ,多數每麵30行,也有每麵31行。行距1.5厘米。在每頁文字的第8至第10行間,劃有黑色圓圈,直徑4.6厘米。中心有孔,徑0.5厘米,用以穿繩。這種裝幀叫做“梵夾裝”。每頁正麵左側(ce) 又以小字寫(xie) 章(幕)數和頁數。另外在每章首頁前3行或5行用朱筆書(shu) 寫(xie) 。這是回鶻文寫(xie) 經的慣例,以此展現寫(xie) 經人的虔誠之心。
新疆哈密市小朋友利用MR眼鏡對彌勒會(hui) 見記進行參觀體(ti) 驗。新疆哈密市博物館 供圖
中新社記者:哈密抄本《彌勒會(hui) 見記》藏著哪些秘密?體(ti) 現了何種曆史價(jia) 值?
嚴(yan) 楓:佛教文化在新疆哈密根基深厚,直到16世紀初才逐漸衰退。新疆哈密的《彌勒會(hui) 見記》回鶻文手抄本的哈密施主,將其視為(wei) 傳(chuan) 家聖物,一代一代地傳(chuan) 了下來。佛教在遭受滅頂之災時,抄本擁有者為(wei) 了保護它不被焚毀,將它轉移,藏匿。
哈密抄本《彌勒會(hui) 見記》是一部佛教講義(yi) ,原始劇本為(wei) 梵文,講述了救世主彌勒修行成佛以及解救眾(zhong) 生的故事。據專(zhuan) 家考證,哈密抄本《彌勒會(hui) 見記》大約是公元9世紀到10世紀前後抄寫(xie) 。哈密抄本《彌勒會(hui) 見記》具有極高的文化和藝術價(jia) 值,為(wei) 西域戲劇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
哈密文本《彌勒會(hui) 見記》中的回鶻文是維吾爾族先民回鶻曾經使用過的文字,它的發現進一步說明了在曆史上維吾爾族先民曾信仰過多種宗教,伊斯蘭(lan) 教並不是唯一的宗教信仰。維吾爾族先民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和薩滿教,後來相繼信仰過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lan) 教等,也充分說明新疆曆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和多種宗教信仰並存的地區。
作為(wei) 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哈密抄本《彌勒會(hui) 見記》,是失而複得的稀世珍品,它為(wei) 我們(men) 研究古代回鶻戲劇、語言文字,以及盛唐時期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據,具有很高的曆史文化和藝術價(jia) 值。
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展示的彌勒會(hui) 見記受到學生的關(guan) 注和喜愛。新疆哈密市博物館 供圖
從(cong) 戲劇的角度來講,元曲和宋代評話是文學作品中比較早的形式,但是新疆哈密的《彌勒會(hui) 見記》劇本抄本卻讓人們(men) 看到,在公元8世紀前後,西域就已經有多幕戲劇的演出,並且有了長篇劇本存在,這一點,把中國文學史和戲劇史的曆史大大提前了。(完)
受訪者簡介:
嚴(yan) 楓,現任哈密市博物館館長,入館至今負責並參與(yu) 哈密博物館征集的清代服飾(110件)保護修複工作,完成哈密博物館館藏文物數字化保護平台的籌備與(yu) 建設工作,參與(yu) 並完成哈密地區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等工作。作為(wei) 副主編參與(yu) 完成《哈密文物精粹》《聚散乾坤——揚州博物館藏明清扇麵繪畫藝術》《錦衣羅裙——館藏京城·西域傳(chuan) 統服飾研究》的編著出版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