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8日從(cong)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獲悉,該所劉江研究員團隊聯合中國多家醫院和高校,在輔助生殖領域“十年磨一劍”,研發新一代試管嬰兒(er) 技術——使用表觀遺傳(chuan) 信息即DNA甲基化指標來優(you) 選胚胎的方法(PIMS),甲基化水平優(you) 良的胚胎的臨(lin) 床檢驗活產(chan) 率達到72%,遠高於(yu) 當前全球輔助生殖活產(chan) 率不足30%的指標。
PIMS這項新一代試管嬰兒(er) 技術改變了過去依靠經驗根據胚胎形態選擇胚胎的方法,可大大提升試管嬰兒(er) 活產(chan) 率,並減少移植周期次數,既減輕患者痛苦,又節省家庭和社會(hui) 經濟負擔。該研究的首次臨(lin) 床評價(jia) 及相關(guan) 成果論文,5月8日在專(zhuan) 業(ye) 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期刊發表。
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介紹說,劉江研究員團隊從(cong) 2013年開始與(yu)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qiao) 傑院士團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合作研發PIMS,並獲得多項中外專(zhuan) 利,之後又與(yu) 山東(dong) 大學陳子江院士團隊等開展合作,在國際上首次發布PIMS技術的臨(lin) 床應用結果。結果顯示,PIMS方法涉及的DNA甲基化是胞嘧啶上的甲基化修飾,其對基因的表達起“開關(guan) ”作用——DNA甲基化狀態的正確與(yu) 否決(jue) 定嬰兒(er) 能否順利出生以及健康成長。合作團隊利用PIMS技術方法對182個(ge) 家庭的800個(ge) 胚胎進行優(you) 良胚胎(DNA甲基化水平在0.25-0.27之間的胚胎)的篩選,活產(chan) 率達到72%。
唐氏綜合征是較為(wei) 常見的出生缺陷,PIMS技術可以篩查唐氏綜合征等遺傳(chuan) 學疾病。其中,印記基因疾病在試管嬰兒(er) 中出現的比例高,是唐氏綜合征的3倍以上,但原來的方法無法檢測印記基因疾病,PIMS技術則可以篩查印記基因疾病等表觀遺傳(chuan) 疾病,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出生缺陷的比例。
研究團隊稱,提高試管嬰兒(er) 的活產(chan) 率和降低出生缺陷,對於(yu) 解決(jue) 人口問題具有極為(wei) 重要的作用,而解決(jue) 出生障礙的最佳方式是提高以試管嬰兒(er) 為(wei) 代表的輔助生殖技術,但據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Lancet)2021年發表論文的數據,當前全球輔助生殖的活產(chan) 率不足30%。
有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推測,PIMS技術的推廣可使中國每年多生10萬(wan) 以上嬰兒(er) 、減少近萬(wan) 出生缺陷、節省臨(lin) 床費用上百億(yi) 元人民幣,會(hui) 讓更多家庭受益。
據了解,試管嬰兒(er) 最早發明於(yu) 1978年,最初的技術被稱為(wei) 第一代技術;之後使用了單精注射,被稱為(wei) 第二代試管嬰兒(er) 技術;20世紀90年代染色體(ti) DNA序列的檢測被稱為(wei) 第三代試管嬰兒(er) 技術。中國團隊這次最新發表成果論文並應用於(yu) 臨(lin) 床的PIMS是新一代試管嬰兒(er) 技術,該技術使生殖醫學進入表觀遺傳(chuan) 時代,有望使中國在輔助生殖領域處於(yu) 國際領跑的地位。(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