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教育科技公司upGrad宣布,通過配股融資籌集30億(yi) 盧比(約合3673萬(wan) 美元)。這是這家印度新興(xing) 企業(ye) 的又一輪融資,而此前upGrad在幾年間已獲超過6億(yi) 美元的融資,在印度教育領域異軍(jun) 突起,這也是印度近幾年獨角獸(shou) 企業(ye) 迅速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upGrad成立於(yu) 2015年,於(yu) 2021年躋身獨角獸(shou) 企業(ye) 行列。同樣在2021年,與(yu) upGrad一同站上舞台的還有印度國內(nei) 其他發展潛力巨大的獨角獸(shou) 企業(ye) ,印度全年新增總計46家獨角獸(shou) 企業(ye) ,同比增長383%,相當於(yu) 過去10年的總和,總量達到90家,數量居全球第三。而實際上,2010年印度才誕生國家曆史上第一家獨角獸(shou) 企業(ye) ——在線旅遊公司MakeMyTrip,人們(men) 很難想象,短短10餘(yu) 年間印度獨角獸(shou) 企業(ye) 數量、估值和涉足領域迎來了巨大發展,直至2023年依舊保持著較為(wei) 穩健的增長。
究其原因,印度獨角獸(shou) 企業(ye) 的發展離不開兩(liang) 個(ge) 市場優(you) 勢和一個(ge) 政策因素,即勞動力優(you) 勢和消費潛能優(you) 勢,以及政府實施的幫扶政策。
結合目前披露的數據,印度人口預計已超過14.1億(yi) 。龐大的人口基數給印度帶來了巨大的勞動力優(you) 勢,15歲至64歲的勞動年齡段人口比例接近70%,每年有超過1200萬(wan) 年輕人進入勞動力市場。據印媒報道,預計到2050年,印度將再增加1.83億(yi) 15歲至64歲年齡段的勞動力。這樣的人口數量和年齡結構,使得印度國內(nei) 的創新創業(ye) 環境享受了紅利,尤其體(ti) 現在數字經濟領域,這就為(wei) 眾(zhong) 多獨角獸(shou) 企業(ye) 的創立和做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人口眾(zhong) 多的好處不僅(jin) 是為(wei) 國家提供大量勞動力,同時也推動國內(nei) 的消費升級,從(cong) 而推動新興(xing) 消費需求的產(chan) 生和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迭代。2016年,得益於(yu) 印度國內(nei) 青少年生活方式的改變,印度第一個(ge) 以本地語言分享生活方式的社交商務平台Trell“橫空出世”。2021年成功實現本土首次公開募股的Zomato,主營業(ye) 務是服務點評與(yu) 外賣配送業(ye) 務,這也是市場消費潛能被大規模挖掘的產(chan) 物。印度的網絡打車軟件Ola拿到150億(yi) 盧比融資,估值超過70億(yi) 美元,並計劃於(yu) 2023年上市。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印度的在線聊天軟件ShareChat,印度的在線支付軟件Paytm等。可以說,印度眾(zhong) 多的創業(ye) 者在借鑒了亞(ya) 洲乃至世界其他國家的市場現狀後,對已經受到資本和大眾(zhong) 認可的商業(ye) 模式進行了有選擇的本土化,結合印度本土市場實際加以改良,為(wei) 大眾(zhong) 創造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了商機。
除市場作用外,政府多年以來所倡導的“印度製造”也在為(wei) 這些獨角獸(shou) 企業(ye) 提供助力。2014年,“印度製造”計劃實施,致力於(yu) 推進稅收、土地和勞工製度、投資準入製度改革,目的是改善營商環境,啟動新一輪工業(ye) 化。2020年,“自力更生”計劃實施,可謂是對“印度製造”計劃的重要推進。政策頒布的同時,政府的每一項改革都伴隨著數量可觀的財政支持,並且為(wei) 吸引外部投資下功夫,這些都對獨角獸(shou) 企業(ye) 的誕生及後續成長起到了關(guan) 鍵作用。
今年,印度獨角獸(shou) 企業(ye) 的數量和規模不再像前兩(liang) 年那樣發展迅猛,目前處於(yu) 規模穩步擴張階段。在這個(ge) 時候,印度許多業(ye) 內(nei) 人士開始認真思考印度獨角獸(shou) 企業(ye) 所麵臨(lin) 的挑戰與(yu) 機遇,不少人認為(wei) 獨角獸(shou) 企業(ye) 的發展並非一條坦途。他們(men) 最關(guan) 心的一點,就是國家工業(ye) 能力的發展與(yu) 獨角獸(shou) 企業(ye) 的擴張並不完全匹配。
傳(chuan) 統上,印度是一個(ge) 農(nong) 業(ye) 大國,國家製造業(ye) 雖在逐步發展,但其水平難以為(wei) 獨角獸(shou) 企業(ye) 當前的發展進行足夠的兜底。以勞動力分布為(wei) 例,印度的人口密集型產(chan) 業(ye) 主要分布在紡織業(ye) 、手工業(ye) 、食品加工業(ye) 等行業(ye) ,在數字經濟領域尚有不足。印度獨角獸(shou) 企業(ye) 以新興(xing) 科技創新型企業(ye) 為(wei) 主,勞動力在知識和技術上的短板如得不到解決(jue) ,將來很可能製約獨角獸(shou) 企業(ye) 的國內(nei) 國際戰略實施。
除此之外,國際資本逐漸趨於(yu) 保守化的傾(qing) 向,也讓外界對印度獨角獸(shou) 企業(ye) 將來的融資前景持謹慎態度。如今,全球市場中,美元資本的投資風格越來越謹慎,印度市場更是頻現大幅拋售的情形。資金不再充足,獨角獸(shou) 企業(ye) 不得不考慮靠削減規模來控製成本。印度科技媒體(ti) Inc42的統計顯示,僅(jin) 在2022年上半年,印度就有27家初創企業(ye) 進行了裁員,其中餐飲、出行等消費者服務行業(ye) 的解雇現象尤為(wei) 明顯,涉及總人數超過1萬(wan) 人。
如今,全球金融環境收緊,美歐銀行業(ye) 所麵臨(lin) 的挑戰更是讓全球資本在投資上瞻前顧後,印度獨角獸(shou) 企業(ye) 如果想靠著一輪又一輪的國際融資來實現迅速擴張,難度不小。對企業(ye) 而言,接下來的重點可能是如何在業(ye) 務上實現轉型,進一步挖掘商機,努力打造屬於(yu) 自己的完整商業(ye) 生態;印度政府則需要認真思考如何加大對獨角獸(shou) 企業(ye) 的扶持力度,以及如何更加深入地挖掘國內(nei) 市場的消費潛力。
施普皓
施普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