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風向標|快車道|青年說|專(zhuan) 家建言|灣得福|Video|灣區MAP|
無論是旺角彌敦道夜幕降臨(lin) 時別具一格的彩色燈河,還是尖沙咀北京道入夜時分絢麗(li) 璀璨的繁華燈影,對於(yu) 很多人來說,霓虹已成為(wei) 香港的一部分,也是萬(wan) 千旅客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所謂“霓虹”,是指將玻璃管在1000攝氏度高溫的火上烤軟後,彎曲成各種形狀,抽成真空後注入不同的稀有氣體(ti) ,通電後便能散發出彩色光芒,作為(wei) 燈飾之用。20世紀30年代,霓虹招牌製作技術引入香港。50年代,霓虹招牌開始大量出現在香港的街頭巷尾,成為(wei) 一種新型廣告和繁華大都市的象征。香港師傅胡智楷17歲開始學習(xi) 製作霓虹燈,到如今已是40多年,包括中銀大廈在內(nei) 的很多地標建築和景點都有他的代表作品。讓我們(men) 通過鏡頭,一起分享他與(yu) 香港的霓虹故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