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通訊:中國醫生以醫者仁心架起中厄友誼橋梁

劉萬利 汪平 發布時間:2023-05-16 08:48: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阿斯馬拉5月15日電 通訊:中國醫生以醫者仁心架起中厄友誼橋梁

  新華社記者劉萬(wan) 利 汪平

  “每個(ge) 人都會(hui) 譜寫(xie) 屬於(yu) 自己的生命之歌,隻有長滿繭子的雙手才能為(wei) 伴奏歌曲的吉他調音定調……我們(men) 的細胞仿佛在演奏一曲交響樂(le) ,從(cong) 出生的歡歌到離去的低吟。”選擇成為(wei) 醫生,源於(yu) 塞莉姆·基達尼·沃爾杜對生命的崇敬。越深入學習(xi) 醫學,她對生命的感悟愈加深刻,寫(xie) 下的詩歌也更樸實動人。

  在厄立特裏亞(ya) 首都阿斯馬拉市中心的奧羅特醫院,沃爾杜發現這裏有許多中國醫生與(yu) 她一樣將救死扶傷(shang) 視為(wei) 崇高的使命。半年前,沃爾杜開始與(yu) 中國醫生結伴出診,他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能力和敬業(ye) 精神給她留下深刻印象。

  奧羅特醫院是中國向厄立特裏亞(ya) 援建的第一個(ge) 成套項目,自2003年竣工投入使用後成為(wei) 該國最大的綜合性醫院。

  今年是中國與(yu) 厄立特裏亞(ya) 建交30周年。自1997年以來,先後16批共計近300位中國醫生來厄工作。第16批援厄醫療隊隊長朱振軍(jun) 說,所有在厄中國隊員將以實際行動踐行“不畏艱苦、甘於(yu) 奉獻、救死扶傷(shang) 、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努力在中厄人民間架設友誼的橋梁。

  門診樓一層的24號診室是醫院最忙碌的房間之一,王玉莉和醫療隊另外一名醫生喬(qiao) 鬆鶴作為(wei) 厄立特裏亞(ya) 國內(nei) 僅(jin) 有的兩(liang) 名神經外科醫生每天要接待數十位病人。

  “中國醫生每天接診大量病人,休息時間還經常參加會(hui) 診,非常辛苦。”沃爾杜說,“他們(men) 精湛的醫術和責任心贏得了當地患者的信任。”

  在奧羅特醫院,厄方醫生特別重視中醫,在接診時將大量患者轉至中醫診療室。良好的治療效果也使中醫在阿斯馬拉市頗有口碑,每天都有約80位患者前來接受針灸推拿治療。

  在中醫診療室,12歲的安瓦爾·阿米爾靜靜地躺在床上接受針灸治療。因患格林巴利綜合征,阿米爾一度全身癱瘓。經過3個(ge) 月的藥物和針灸治療,他現在已經可以在別人的攙扶下緩慢行走。針灸治療結束後,阿米爾的父親(qin) 向醫療隊醫生徐征華微笑致謝。

  “雖然語言不通,但是我能感受到患者對中國醫生和中醫的信任。”徐征華說。

  “30年來,厄中兩(liang) 國建立了穩固的雙邊關(guan) 係,尤其在醫療合作領域。”厄立特裏亞(ya) 衛生部長阿明娜·努爾侯賽因說,“中國醫生為(wei) 我們(men) 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cong) 醫學院畢業(ye) 正式成為(wei) 醫生時,沃爾杜曾說:“世界上的每個(ge) 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希望我能夠在病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成為(wei) 他們(men) 故事的一部分。”她的想法與(yu) 遠渡重洋的中國醫生不謀而合。

  “我從(cong) 中國醫生的眼中看到他們(men) 對患者的關(guan) 心與(yu) 真誠,這最令人敬佩。”沃爾杜說。(參與(yu) 記者:鄧敏、王冠森)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