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是大國。大,首先體(ti) 現在領土麵積大,1709.82萬(wan) 平方公裏的領土橫跨歐亞(ya) 大陸;大又體(ti) 現在耕地麵積大,121.78萬(wan) 平方公裏可耕地麵積位居世界前列;大還體(ti) 現在農(nong) 業(ye) 實力大,基於(yu) 自然條件和國家政策支持,俄現已成為(wei) 全球農(nong) 業(ye) 大國,在國際市場尤其是糧食市場獲得了不容小覷的影響力。
從(cong) 自然條件來講,俄農(nong) 業(ye) 具有明顯的先天優(you) 勢。俄羅斯可耕地麵積廣闊,農(nong) 用地占國土麵積的12.9%,約2.2億(yi) 公頃,人均耕地麵積達到0.84公頃,遠高於(yu) 世界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俄坐擁世界上麵積最大的黑土帶,土壤肥沃。廣闊的耕地麵積和肥沃的土壤為(wei) 俄羅斯農(nong) 業(ye) 發展提供了保障。
“強大”對於(yu) 俄羅斯農(nong) 業(ye) 來講隻是當下的現實,卻不是曆史的常態。
早在20世紀初,俄生產(chan) 的糧食就可以在滿足國內(nei) 需求的基礎上大量出口。1909年至1913年,糧食出口量達到最大值1190萬(wan) 噸,其中小麥420萬(wan) 噸,大麥370萬(wan) 噸。在國際市場上,俄羅斯的糧食出口占世界出口總量的28.1%。
好景不長,俄農(nong) 業(ye) 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內(nei) 戰的破壞。據1917年全俄農(nong) 業(ye) 普查,農(nong) 村男性勞動人口比1914年減少47.4%,牲畜數量和播種麵積也大幅減少,農(nong) 作物產(chan) 量斷崖式下降,糧食危機開始蔓延至整個(ge) 國家。
蘇聯時期,農(nong) 業(ye) 集體(ti) 化路線帶動了生產(chan) 力的提高。這個(ge) 時期,蘇聯政府高度重視農(nong) 機對於(yu) 提高生產(chan) 效率的作用,同時增加農(nong) 業(ye) 人口,保證了基本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量的大幅增長。1940年,蘇聯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比1913年增加41%,集體(ti) 農(nong) 場和國營農(nong) 場成為(wei) 農(nong) 業(ye) 的主要生產(chan) 單位。1978年,糧食收成達1.27億(yi) 噸,創造了蘇聯時期最高紀錄。盡管如此,但由於(yu) 蘇聯對工業(ye) 尤其是重工業(ye) 的投入和對農(nong) 業(ye) 的投入存在巨大差距,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依舊無法滿足國內(nei) 需求,大量進口糧食成為(wei) 常態。
20世紀90年代,政局劇烈變動帶來的影響波及經濟領域,俄羅斯農(nong) 業(ye) 也經曆了一場嚴(yan) 重危機。在1998年經濟衰退的高峰期,俄羅斯農(nong) 業(ye) 產(chan) 量僅(jin) 為(wei) 1989年的53%,約三分之二農(nong) 田被棄耕,糧食大幅減產(chan) ,畜牧業(ye) 下降尤為(wei) 嚴(yan) 重,肉類產(chan) 量下降了一半以上。可以說,整個(ge) 俄羅斯農(nong) 業(ye) 陷入穀底,一個(ge) 坐擁大麵積耕地的國家居然無法保障民眾(zhong) 的麵包供應,不免讓人痛心。
進入21世紀,俄羅斯農(nong) 業(ye) 開始觸底反彈,農(nong) 業(ye) 產(chan) 量不斷刷新曆史紀錄。
在2001至2002農(nong) 業(ye) 年度,俄羅斯開始大量出口糧食,出口量超過700萬(wan) 噸,並進入小麥出口世界前十名行列。
21世紀頭10年,俄羅斯農(nong) 業(ye) 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糧食產(chan) 量大漲57%,畜牧業(ye) 全麵複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結構整體(ti) 改善。
2016年對於(yu) 俄羅斯農(nong) 業(ye) 來說是標誌性的一年。當年,俄糧食產(chan) 量刷新蘇聯解體(ti) 後的最高紀錄,達到1.19億(yi) 噸。同年,俄小麥出口2500萬(wan) 噸,比上年增長14%,出口量時隔一個(ge) 多世紀再次領先美國和加拿大,回歸世界第一。也是在這一年,俄農(nong) 產(chan) 品和食品收入首次超過了武器出口收入。次年,俄羅斯收獲了1.341億(yi) 噸糧食作物,再次刷新紀錄。2020年,俄羅斯的食品出口量在俄近代史上首次超過進口量,食品出口約占俄羅斯出口總收入的10%。
以上數字表明,從(cong) 絕對數量上看,俄羅斯已經重回農(nong) 業(ye) 大國行列。
數量之上還有質量。
近年來,麵對新的外部形勢,實行進口替代、保障自給自足成為(wei) 俄農(nong) 業(ye) 發展的重要目標。2020年,俄羅斯總理米哈伊爾·米舒斯京在向國家杜馬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俄羅斯的糧食自給率達到155%,有糧食出口的潛力。同時,俄羅斯糖的自給率達到125%,肉製品達到97%。
毫不誇張地說,俄羅斯近幾十年來最驚人的變化是農(nong) 業(ye) 和糧食生產(chan) 領域發生的根本性變化。蘇聯解體(ti) 後,農(nong) 業(ye) 是國內(nei) 經濟中“內(nei) 傷(shang) ”最嚴(yan) 重的領域。然而,在短短30年時間裏,俄羅斯農(nong) 業(ye) 一改頹勢,從(cong) 世界最大糧食進口國變成了世界最大小麥供應國。就連西方媒體(ti) 都在感歎,俄羅斯農(nong) 業(ye) 近年實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增長”。
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除了先天條件優(you) 渥,國家重視和政策加持功不可沒。
進入新世紀,尤其是普京擔任俄羅斯總統後,俄高層高度重視農(nong) 業(ye) 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銳意推行改革,不斷出台政策,大力支持農(nong) 業(ye) 發展。如在生產(chan) 方麵,啟動“農(nong) 工聯合體(ti) 發展”國家優(you) 先項目,旨在通過向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者提供大規模國家支持刺激農(nong) 業(ye) 發展。該項目至今仍在實施,已累計撥款超過2.3萬(wan) 億(yi) 盧布。在出口方麵,對糧食、肉類等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實行配額製度,在保證國內(nei) 需求的基礎上開拓國際市場。俄還高度重視糧食安全,2020年普京批準新版《糧食安全學說》,從(cong) 國家層麵統籌糧食安全。為(wei) 預防可能出現的國內(nei) 和國外風險,新版《糧食安全學說》全麵考慮俄在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方麵完全自給自足的可能性,同時提升高質量食品的經濟適用性。此外,《糧食安全學說》還納入了蔬菜、水果以及種子自給自足方麵的指標。
較強的糧食生產(chan) 能力為(wei) 俄羅斯麵對劇烈變化的外部環境注入更多底氣。與(yu) 石油、天然氣等礦產(chan) 資源一樣,糧食成為(wei) 支撐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2023年2月,普京在講話中指出,2022年俄羅斯農(nong) 民實現了創紀錄的收成:糧食收成超1.5億(yi) 噸,其中小麥超1億(yi) 噸。到2023年6月30日,俄糧食出口總量將達到5500萬(wan) 噸至6000萬(wan) 噸。普京表示:“在10年到15年前,這似乎還是一個(ge) 童話故事、一個(ge) 完全不切實際的計劃……以前,6000萬(wan) 噸是整個(ge) 年度的收成,而現在隻是出口指標。”
農(nong) 業(ye) 領域的成就讓俄羅斯人心生自豪。俄糧食專(zhuan) 家表示,小麥是俄糧食出口的主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俄小麥遍布1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隻有南極洲和澳大利亞(ya) 大陸沒有“我們(men) 的小麥”。俄農(nong) 業(ye) 部預估,到2024年,糧食仍將是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量將增長1.5倍,約占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的25%。當前,擺在俄羅斯農(nong) 業(ye) 麵前的要務已經轉變為(wei) 確保種子安全和出口運輸通道暢通。
回顧過往,俄羅斯農(nong) 業(ye) 已經實現了從(cong) 小到大;展望未來,俄羅斯農(nong) 業(ye) 更需要由大到強。
李春輝(來源:經濟日報)
李春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