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奉行單邊主義(yi) ,狹隘追求自身利益”(深度觀察)
歐盟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歐元區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環比增長0.1%。與(yu) 增長緩慢相伴隨的是持續的高通脹,歐元區4月通脹率為(wei) 7.0%,其中食品和煙酒價(jia) 格上漲幅度最大,同比上漲13.6%。接受記者采訪的歐洲專(zhuan) 家、學者表示,烏(wu) 克蘭(lan) 危機給歐洲經濟帶來明顯負麵效應,而美國還“趁火打劫”,出台《通脹削減法案》,持續激進加息,將本國的經濟金融風險轉嫁給世界,給歐洲金融市場乃至經濟發展造成更大壓力。
以廉價(jia) 能源和低稅率吸引歐洲產(chan) 業(ye) 向美國轉移
“去年冬天為(wei) 了讓室溫達到20攝氏度,12月的天然氣賬單就高達500歐元,實在太貴了。”一名居住在西班牙馬德裏的大學生對記者說。能源價(jia) 格飆升、物價(jia) 大幅上漲,是過去這個(ge) 冬天歐洲國家很多民眾(zhong) 最大的感受。盡管近期歐洲能源價(jia) 格有所回落,但價(jia) 格壓力仍不斷向消費端傳(chuan) 導,家庭支出繼續快速增加。瑞典斯德哥爾摩慈善組織負責人費爾道斯表示,由於(yu) 過去一年通脹加劇,食物、能源和住房等生活成本上升,每天在中央車站排隊領取食物救濟的人數創下“十餘(yu) 年來的最高紀錄”。
烏(wu) 克蘭(lan) 危機爆發以來,歐洲遭遇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最大的能源危機,多個(ge) 國家通脹率屢創新高,甚至一度達到兩(liang) 位數,很多企業(ye) 麵臨(lin) 巨大的生存和發展壓力。歐盟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歐盟企業(ye) 申請破產(chan) 數呈增長趨勢,特別是去年第四季度申請破產(chan) 企業(ye) 數量達8年來最高水平。德國谘詢企業(ye) 法爾肯施特格控股公司合夥(huo) 人蒂爾曼·佩特斯認為(wei) ,當前經濟形勢惡化,“有些公司既無法轉嫁成本,又受到需求疲軟影響,脆弱性不言而喻”。
美國借機收割歐洲盟友利益,以廉價(jia) 能源和低稅率吸引歐洲能源密集型產(chan) 業(ye) 向美轉移。據德國《商報》報道,僅(jin) 美國俄克拉何馬州就吸引了60多家德國企業(ye) 前往投資擴展業(ye) 務,其中包括漢莎航空、西門子、阿爾迪和費森尤斯。德國《圖片報》報道,1/4的受訪德國中小企業(ye) 考慮將生產(chan) 線遷往國外,能源密集型行業(ye) 尤其明顯。比利時首相德克羅甚至發出警告:“歐洲正經曆大規模去工業(ye) 化的風險。”
世界經濟論壇在近日發布的《首席經濟學家展望》報告中表示,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wei) ,受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美歐可能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等因素影響,今年歐洲經濟增長將“疲軟”或“非常疲軟”。
有針對性打壓、遏製歐洲綠色產(chan) 業(ye) 優(you) 勢
近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巴黎會(hui) 見美國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時,就法國和歐洲如何應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進行了討論。此前,馬克龍多次對《通脹削減法案》提出批評。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部長布魯諾·勒梅爾表示,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可能“危及歐洲和美國企業(ye) 之間的公平競爭(zheng) 環境”。
2022年8月,美國推出《通脹削減法案》,以高額補貼等激勵措施推動電動汽車和其他綠色技術加大在美國本土的生產(chan) 和應用。針對該法案,多位歐洲政要表達了反對和不滿。德國總理朔爾茨批評美方政策為(wei) 貿易保護主義(yi) ,強調“保護主義(yi) 阻礙競爭(zheng) 和創新,不利於(yu) 減緩氣候變化”。
比利時根特大學歐洲問題專(zhuan) 家斯萬(wan) ·畢斯科普對本報記者表示,美國出台《通脹削減法案》表明,歐洲與(yu) 美國的利益並不一致。歐盟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強烈反應,是因為(wei) 該法案會(hui) 對處於(yu) 能源轉型脆弱期的歐洲產(chan) 生巨大衝(chong) 擊。長期以來,美歐產(chan) 業(ye) 發展趨同、優(you) 勢塑造相近。歐洲作為(wei) 相對的“後發者”,在其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出現趕超美國的勢頭時,曾多次遭到來自美方的針對性打壓、遏製。
事實上,該法案出台後,歐洲國家綠色產(chan) 業(ye) 外遷壓力驟升,不少企業(ye) 開始重新考慮投資計劃和布局。德國大眾(zhong) 汽車集團提出,若歐洲不能給出與(yu) 美國相匹配的激勵政策,將考慮把部分電池工廠遷到美國;瑞典綠色電池製造商北方伏特公司近日宣布,考慮推遲在德國北部建造電池生產(chan) 廠的計劃;瑞士太陽能組件製造商梅耶博格、西班牙能源巨頭伊比德羅拉也計劃減少在歐投資,轉向美國市場……
亞(ya) 美尼亞(ya) 政治經濟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本雅明·波戈相表示,烏(wu) 克蘭(lan) 危機已然影響了歐洲經濟發展。美國出台《通脹削減法案》等一係列舉(ju) 動,向全球發出明確信號:美國將利用目前的地緣政治局勢,吸引歐洲的資本、技術向美國轉移。
複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認為(wei) ,美國執意出台《通脹削減法案》,充分反映出美方奉行的“美國優(you) 先”“美國第一”政策,謀求自身產(chan) 業(ye) 領先而無視公平競爭(zheng)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教授伍慧萍表示,烏(wu) 克蘭(lan) 危機和相關(guan) 製裁引發的高通脹,提高了歐洲產(chan) 業(ye) 成本,導致其經濟競爭(zheng) 力下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則進一步降低了外國投資者對歐投資意願。
金融風險給經濟增長前景蒙上陰影
烏(wu) 克蘭(lan) 危機衝(chong) 擊歐洲金融安全,而美國不斷加息輸出金融風險,讓歐洲金融形勢更加複雜。去年3月以來,美聯儲(chu) 已連續10次加息,累計加息幅度達500個(ge) 基點。受美國加息影響,歐洲央行自去年7月開啟加息進程,截至目前也已連續加息7次,共計加息375個(ge) 基點。
歐洲經濟學界普遍認為(wei) ,由於(yu) 歐美有著非常密切的投資、金融和財政聯係,美聯儲(chu) 激進加息給歐洲經濟發展帶來嚴(yan) 重影響。法國《回聲報》網站指出,美聯儲(chu) 的加息行動迫使其他央行跟進,令歐元貶值、通脹加劇,歐洲經濟承受更大壓力。
美國銀行業(ye) 動蕩引發的外溢效應也持續衝(chong) 擊歐洲銀行業(ye) 。3月10日,美國矽穀銀行因資不抵債(zhai) 遭監管部門接管並關(guan) 閉。3月12日,美國簽名銀行也被關(guan) 閉,金融風險的陰雲(yun) 籠罩歐美市場。3月14日,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發布報告稱,該行對財務報告的內(nei) 部控製存在“重大缺陷”,其股價(jia) 隨即跌至曆史新低,最終被瑞銀集團收購。這引發歐洲銀行股連鎖反應,德意誌銀行、巴克萊銀行、法國興(xing) 業(ye) 銀行等股價(jia) 紛紛暴跌,歐洲金融市場恐慌情緒不斷蔓延。
分析人士指出,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歐元區債(zhai) 務危機。當前歐洲國家的金融和銀行業(ye) 處於(yu) 較為(wei) 脆弱的高風險時期,政府和企業(ye) 擔心此次動蕩可能會(hui) 引發係統性金融風險。“歐洲銀行業(ye) 和更廣泛金融領域的穩定遭遇挑戰,給短期經濟增長前景蒙上陰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洲部主任艾爾弗雷德·卡默指出,歐洲金融穩定風險如得不到有效遏製,可能導致危機並拖累經濟增長。
烏(wu) 克蘭(lan) 危機帶來的能源格局變化、地緣政治變化給歐洲經濟帶來嚴(yan) 峻挑戰。世界貿易網點聯盟柏林地區理事福爾克爾·恰普克對記者表示:“美國對歐洲政策的核心就是不惜一切代價(jia) 將德國乃至歐洲的經濟發展與(yu) 俄羅斯能源、市場割裂開來。烏(wu) 克蘭(lan) 危機爆發,對俄能源製裁與(yu) ‘北溪’管道被炸,這一切都在按照美國的劇本展開。”
意大利參議院前外事委員會(hui) 主席維多·佩特羅切利指出,烏(wu) 克蘭(lan) 危機中付出代價(jia) 最多的就是歐盟國家,唯一在經濟上直接獲益的國家隻有美國。美國《華盛頓郵報》的一篇文章認為(wei) :“由於(yu) 美國奉行單邊主義(yi) ,狹隘追求自身利益,歐洲已被美國的‘極端偽(wei) 善’激怒。”
(人民日報 記者 顏 歡 劉仲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