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做東盟與中國友好交往的使者

白元琪 戴楷然 發布時間:2023-06-05 09:1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日,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hui) 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東(dong) 盟青年營在廣西、廣東(dong) 舉(ju) 行。來自東(dong) 盟國家與(yu) 中國的青年代表參加中國—東(dong) 盟青年發展論壇,參訪科創企業(ye) 、生態示範點,走進鄉(xiang) 村社區,體(ti) 驗非遺項目。在7天的行程中,記者跟訪了來自老撾、印度尼西亞(ya) 、馬來西亞(ya) 、新加坡的4名年輕代表,聽他們(men) 講述對中國各領域發展的觀察、認識和思考。

  “中國的成功經驗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yi) ”

  初夏的南寧,綠意盎然,鮮花盛開。5月17日,廣西民族大學的拓印體(ti) 驗區人頭攢動。放好瓦當,鋪上宣紙,輕潤紙麵,來自老撾的迪希拉·瑪尼薩坤小心翼翼地用拓包蘸取墨汁,輕輕拍打圖案。“以前體(ti) 驗過不少中國傳(chuan) 統手工藝,上手操作瓦當拓印還是第一次。”瑪尼薩坤曾是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教務辦公室主任,目前在廣西民族大學攻讀民族教育專(zhuan) 業(ye) 博士學位。

  瑪尼薩坤十分關(guan) 注如何在繼承傳(chuan) 統的同時實現創新突破。“紮染時千變萬(wan) 化的圖案呈現了中國文化的創新內(nei) 核,而綠色環保的製作流程則體(ti) 現了人與(yu) 自然的和諧統一。”瑪尼薩坤一邊用橡皮筋紮住待染的布料,一邊對記者說,“中國文化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希望以後有更多機會(hui) 觀摩學習(xi) 。”

  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是老撾第一家孔子學院,於(yu) 2010年成立。正是那一年,瑪尼薩坤從(cong) 雲(yun) 南昆明的大理學院畢業(ye) ,主動請纓成為(wei) 孔子學院首批誌願者教師。“發布培訓公告時,我們(men) 擔心報名學生不多而無法開課。沒想到,同學們(men) 熱情非常高,我們(men) 收到了1200多份報名申請。”

  如今,中老兩(liang) 國民間交流互動越來越多。“很多中國人來老撾開公司、發展業(ye) 務,來老撾旅遊的中國遊客也越來越多。同時,到中國留學成為(wei) 很多老撾學生的首選。尤其是中老鐵路開通後,來中國上學太方便了!”在南寧開往廣州的動車上,看著窗外飛速掠過的風景,瑪尼薩坤感慨地說,“10多年前我來中國留學,經陸路從(cong) 老撾首都萬(wan) 象到昆明要走近兩(liang) 天時間,而今兩(liang) 地往來已實現朝發夕至。中老鐵路讓老撾人民邁入了快速列車時代。這個(ge) 例子表明,中國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其他國家發展。”

  幾天的走訪參觀,讓瑪尼薩坤收獲頗豐(feng) 。在南寧,伶俐工業(ye) 園聚焦智能製造,橫州青年創業(ye) 示範基地通過特色產(chan) 業(ye) 助力減貧,廣西民族博物館利用數字賦能保護和發揚文化遺產(chan) ;在廣州,明珠現代都市農(nong) 業(ye) 實驗園展現現代化農(nong) 業(ye) 產(chan) 學研合作碩果,廣東(dong) 空天科技研究院專(zhuan) 注高端製造,華南國家植物園讓人如入“花園城市”……一次次走訪參觀、一個(ge) 個(ge) 發展案例讓瑪尼薩坤體(ti) 會(hui) 到,“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麵發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國的成功經驗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yi) 。”

  “我要做東(dong) 盟與(yu) 中國友好交往的使者。”談到未來計劃,瑪尼薩坤說:“我在中國留學多年,已經深深愛上了這個(ge) 國家。在中國完成博士學業(ye) 後,我計劃回到老撾的孔子學院繼續工作,為(wei) 兩(liang) 國友好合作培養(yang) 更多青年人才,為(wei) 推動老中全麵戰略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中國減貧事業(ye) 取得的成就讓人讚歎”

  最近,一段展示東(dong) 南亞(ya) 特色商品的小視頻,讓印尼青年外交協會(hui) 主席邁克爾·西亞(ya) 尼帕爾的社交賬號收獲了許多點讚。這段視頻拍攝於(yu) 南寧的中國—東(dong) 盟特色商品匯聚中心,鏡頭裏,泰國榴蓮、馬來西亞(ya) 燕窩、印尼小雞幹脆麵、柬埔寨香米、老撾啤酒等商品琳琅滿目。

  在青年營活動期間,西亞(ya) 尼帕爾時不時會(hui) 拿出手機來,或拍攝風光秀麗(li) 的鄉(xiang) 村景色,或記錄新奇的智能生產(chan) 設備,或認真回複網友留言。“我把在中國的見聞發布在個(ge) 人賬號上,吸引了很多關(guan) 注。世界各地的青年都對中國的發展充滿興(xing) 趣,他們(men) 跟我一樣,努力探尋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經驗。”西亞(ya) 尼帕爾說。

  西亞(ya) 尼帕爾今年32歲,這是他第三次來到中國。談及參加青年營的初衷,西亞(ya) 尼帕爾坦言,“我想了解中國的發展經驗,看看中國是怎樣消除絕對貧困、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怎樣鼓勵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他說,當前印尼麵臨(lin) 著減貧、發展經濟、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等任務,可以向中國學習(xi) 發展經驗。

  “中國減貧事業(ye) 取得的成就讓人讚歎。”西亞(ya) 尼帕爾表示。在“數字時代的減貧行動”分論壇上,他了解到,中國不斷加強農(nong) 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用數字技術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賦能;在廣西橫州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他注意到,當地利用電商直播等途徑拓展農(nong) 產(chan) 品銷路,帶動農(nong) 民增收致富……“中國很重視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因地製宜采取多種措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西亞(ya) 尼帕爾稱讚道。

  中國以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也讓西亞(ya) 尼帕爾印象深刻。參觀南寧伶俐工業(ye) 園時,西亞(ya) 尼帕爾在建築材料智能生產(chan) 車間停留很久。“智能生產(chan) 線僅(jin) 需20名工作人員,生產(chan) 效率還能大幅提升,這樣的科技創新手段有效地推動了產(chan) 業(ye) 升級。希望東(dong) 盟與(yu) 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麵開展更多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5月22日,雅萬(wan) 高鐵開始聯調聯試,為(wei) 全線開通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雅萬(wan) 高鐵開通運營後,雅加達和萬(wan) 隆之間的鐵路運行時間將從(cong) 以前的3個(ge) 多小時縮短至40分鍾。”西亞(ya) 尼帕爾期待,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印尼和中國之間將開展更多像雅萬(wan) 高鐵一樣的合作項目,造福兩(liang) 國民眾(zhong) 。

  “中國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充滿智慧”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間第一香。”品嚐茉莉花酒、體(ti) 驗茉莉花美妝產(chan) 品……在橫州茉莉花展館內(nei) ,馬來西亞(ya) 青年阿斯達·庫瑪盧頻頻點讚。“這次參觀讓我了解到一朵茉莉花如何‘開出’一個(ge) 產(chan) 業(ye) ,幫助農(nong) 民致富。中國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充滿智慧。馬來西亞(ya) 各地也有不少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我們(men) 可以把中國的經驗推廣到馬來西亞(ya) 去。”

  庫瑪盧是馬來西亞(ya) 彭亨州秘書(shu) 辦公室行政部副部長,也是個(ge) 曆史迷,平時很喜歡閱讀中國曆史文化方麵的書(shu) 籍。參加活動期間,庫瑪盧每天都會(hui) 讀一讀手機裏下載的《孫子兵法》,“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充滿智慧,這本書(shu) 對我的工作和生活很有啟發。”

  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2008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那次遊曆像是推開一扇窗,讓我看到一個(ge) 充滿魅力的中國。”庫瑪盧說,從(cong) 那時開始,他就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國,曾多次到訪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桂林等城市。

  橫州盛產(chan) 茉莉花,當地就地取材推動茉莉花產(chan) 業(ye) 不斷發展。幽香的茉莉花茶、輕盈的茉莉團扇、芬芳濃鬱的茉莉精油……橫州培育了多個(ge) 以茉莉花為(wei) 元素的本土知名品牌,帶動了一批精深加工企業(ye) 開發香水、精油、護膚品等高附加值產(chan) 品。2022年,當地茉莉花產(chan) 業(ye) 綜合總產(chan) 值達152.7億(yi) 元,每畝(mu) 花田每年為(wei) 花農(nong) 增收2萬(wan) 多元,帶動34萬(wan) 花農(nong) 致富。因花而美、因花而富,茉莉花的故事讓庫瑪盧讚不絕口,“各式各樣的茉莉製品通過電商平台遠銷海內(nei) 外,還吸引越來越多遊客慕名而來。大家因種植茉莉花過上了好日子。”

  南寧青秀山峰巒疊嶂、鬱鬱蔥蔥,廣州華南國家植物園百花綻放、姹紫嫣紅,南沙水鳥世界流水潺潺、鳥語花香……遊覽中國大地、走訪城市鄉(xiang) 村,讓庫瑪盧真切感受到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中國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是追求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他說。

  今年是中馬全麵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建立10周年,明年兩(liang) 國將迎來建交50周年。近年來,中國和馬來西亞(ya) 的合作不斷走深走實:東(dong) 海岸鐵路項目穩步推進、“兩(liang) 國雙園”模式開創共建共享新篇章……“中企參與(yu) 建設的這些項目有助於(yu) 增加當地就業(ye) 崗位,幫助青年人提升職業(ye) 技能、拓寬職業(ye) 前景。”庫瑪盧如今正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國家間合作機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我的研究範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造福了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希望馬來西亞(ya) 與(yu) 中國深化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推動共同發展。”

  “這裏的創新創業(ye) 氛圍令人振奮”

  “很高興(xing) 新冠疫情之後能來到中國,和中國及東(dong) 盟其他國家的朋友麵對麵交流。”新加坡國家青年理事會(hui) 青年領袖代表陳琦韻曾在中國香港留學,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

  談起此次參訪的印象,陳琦韻用了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科技創新”和“誌願服務”。

  在廣州市南沙區,陳琦韻體(ti) 驗了安全、便捷的全無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汽車在傳(chuan) 感設備的支持下實時監測路況變化,自行選擇駕駛路線,“駕駛感很新奇,也很舒適。”在廣東(dong) 空天科技研究院,陳琦韻了解到中國在空天科技領域的技術研發、裝備建設以及空天飛行器產(chan) 業(ye) 化推進等方麵的情況,“讓人感到非常震撼。”在明珠現代都市農(nong) 業(ye) 實驗園,陳琦韻實地參觀了魚菜共生4.0、數字漁場·桑基魚塘等項目,感受科技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交融的魅力。

  “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了重要成就,高校、科研機構與(yu) 企業(ye) 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guan) 係,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形成了積極的正向循環。”陳琦韻表示,隨著中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高端產(chan) 業(ye) 不斷取得突破,“中國為(wei) 全球科技創新貢獻了強大動能。”

  陳琦韻曾在荷蘭(lan) 等國的初創公司實習(xi) ,對於(yu) 創業(ye) 政策非常關(guan) 注。“粵港澳大灣區為(wei) 青年創新創業(ye) 提供了廣闊舞台。”她以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ye) 基地創享灣為(wei) 例,從(cong) 提出創業(ye) 方案,到初創公司的經營運轉,再到產(chan) 品的推廣宣傳(chuan) ,創享灣為(wei) 青年創業(ye) 者提供了一站式服務,幫助更多創業(ye) 者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這裏的創新創業(ye) 氛圍令人振奮。”

  “中國青年參與(yu) 誌願服務的熱情如何?”“研究生支教團有沒有短期項目?”“報名誌願服務以後,有哪些培訓服務?”……青年營期間,無論是在廣西民族大學舉(ju) 辦的中國東(dong) 盟青年交流座談會(hui) ,還是在華南國家植物園舉(ju) 辦的誌願服務交流座談會(hui) ,圍繞如何更好地開展誌願服務,陳琦韻頻頻提問。

  陳琦韻表示,誌願服務代表著回饋社會(hui) 的精神。中國青年踴躍參與(yu) 鄉(xiang) 村支教、環保項目、敬老服務等誌願活動,形成了良好且濃厚的誌願氛圍。“新加坡也提出了‘青年行動計劃’,鼓勵青年群體(ti) 積極參與(yu) 社會(hui) 活動,中國在誌願服務領域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值得學習(xi) 借鑒。”陳琦韻說。

  中國與(yu) 新加坡在先進製造業(ye) 、生物醫藥、新能源、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等領域具有互補優(you) 勢。在廣州參觀期間,陳琦韻主動向記者提及新加坡與(yu) 中國合作建設的中新廣州知識城項目。在她看來,這是新中雙邊合作的重要載體(ti) 和創新典範。“知識城項目一直保持快速發展,目前已經兩(liang) 次擴容,這樣的雙邊合作成果將進一步惠及兩(liang) 國人民。”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