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8日電 據最高檢網站消息,日前,最高檢、中國海警局印發《辦理海上非法采砂相關(guan) 犯罪典型案例》。
近年來,隨著建築市場用砂需求不斷增大,砂石價(jia) 格大幅上漲,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驅使,從(cong) 事海上非法采砂相關(guan) 犯罪活動,形成采、運、銷的黑色產(chan) 業(ye) 鏈。海砂在我國分布廣泛,是僅(jin) 次於(yu) 石油、天然氣的重要海洋礦產(chan) 資源。非法開采海砂不僅(jin) 嚴(yan) 重破壞國家礦產(chan) 資源,還會(hui) 影響海岸帶和海洋地質構造,破壞海洋生物多樣性。海砂的氯離子含量超標,未經處理用作建築材料會(hui) 給建設工程質量帶來安全隱患,嚴(yan) 重威脅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
為(wei) 指導檢察機關(guan) 、海警機構準確適用法律,依法嚴(yan) 厲打擊海上非法采砂相關(guan) 犯罪,警示社會(hui) ,保護海洋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海警局選編了“王某明等4人非法采礦案”等5件案例作為(wei) 辦理海上非法采砂相關(guan) 犯罪典型案例,具體(ti) 如下:
案例一
王某明等4人非法采礦案
【關(guan) 鍵詞】
非法采礦罪 事前通謀 共同犯罪 海砂價(jia) 值認定
【要旨】
行為(wei) 人事先與(yu) 非法采挖海砂的犯罪分子聯係海砂交易時間、地點、價(jia) 格和交易方式等,指使或者駕駛運輸船前往指定海域直接從(cong) 采砂船過駁並運輸銷售的,屬於(yu) 事前通謀,以非法采礦罪定罪處罰。
對於(yu) 涉案海砂價(jia) 值,有銷贓數額的,一般根據銷贓數額認定;無銷贓數額、銷贓數額難以查證或者根據銷贓數額認定明顯不合理的,根據海砂市場價(jia) 格和數量認定。海砂價(jia) 值難以確定的,依據當地價(jia) 格認證機構或者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水行政、海洋等主管部門出具的報告,結合其他證據作出認定。
【基本案情】
2020年5月,王某明、汪某某、宋某某、王某順等人共同出資購買(mai) 一艘運輸船,欲通過從(cong) 事買(mai) 賣海砂的方式牟利。同年7月至8月間,王某明與(yu) 非法采砂方(另案處理)事先聯係訂購海砂事宜,指使船員駕駛運輸船先後五次前往福建閩江口附近海域購買(mai) 海砂,運往江蘇常熟銷售。汪某某作為(wei) 船長,收到王某明發出的地理坐標及高頻呼號後,聯係非法采砂方過駁海砂。宋某某作為(wei) 財務人員,負責支付購砂款。2020年9月9日,王某明、汪某某、宋某某、王某順等人再次以上述方式購買(mai) 海砂後,返程途中被海警執法人員查獲。經檢測評估,被查扣的海砂屬於(yu) 細砂,共計12407噸。
【案件辦理過程】
偵(zhen) 查協作。2020年9月14日,寶山海警局以王某明等人涉嫌非法采礦罪立案偵(zhen) 查,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應邀同步派員介入偵(zhen) 查。檢察人員通過梳理分析詢問、訊問筆錄、通訊聊天記錄、記賬單、銀行流水及船舶識別係統軌跡等證據材料,針對涉案海砂批次、成分、數量和價(jia) 值,涉案人員範圍以及與(yu) 采砂方是否存在事前通謀等焦點問題,提出具體(ti) 的偵(zhen) 查建議:一是委托價(jia) 格鑒定機構認定涉案海砂價(jia) 值;二是進一步查明涉案人員在各個(ge) 環節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及時調取船舶航行軌跡、涉案人員手機電子數據、銀行轉賬記錄、碼頭卸貨記錄等證據,進而查證既往犯罪事實,確定涉案人員與(yu) 非法采砂方是否存在事前通謀。
2020年10月16日、2021年3月22日,寶山海警局先後對起主要作用的王某明、汪某某、宋某某提請批準逮捕。檢察機關(guan) 依法作出批準逮捕決(jue) 定後,圍繞其他涉案人員是否構成犯罪等問題提出繼續補充偵(zhen) 查意見:一是核實其他運輸船出資人是否參與(yu) 非法采砂。對於(yu) 僅(jin) 有證據證明出資並參與(yu) 利潤分成,但無法證明其知曉船舶實際被用於(yu) 海砂運輸,也無法證明其參與(yu) 非法采砂的運輸船出資人,不宜作為(wei) 犯罪處理;二是核實船員是否單純提供勞務,是否參與(yu) 利潤分成或者領取高額固定工資;三是對於(yu) 構成犯罪的運輸船出資人,應結合涉案人員的供述及電子數據等證據,區分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準確認定主犯、從(cong) 犯。
審查起訴。2021年3月22日、4月19日,寶山海警局先後以王某明、汪某某、宋某某、王某順涉嫌非法采礦罪移送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審查起訴。
檢察機關(guan) 經審查認為(wei) ,提取的微信聊天記錄及運砂船上多人言詞證據能夠證實,經部分出資人商議,由王某明與(yu) 非法采砂方在出海前進行聯係,商定過駁地點、重量、價(jia) 格以及聯係所使用的高頻號,汪某某、宋某某等人按照事先約定駕船到達過駁點後,汪某某通過高頻呼叫並指揮采砂方裝卸現場采挖的海砂,並由宋某某根據事先約定支付購砂款。據此,可以認定王某明等人與(yu) 采砂方存在事先通謀,應當以非法采礦罪追究刑事責任。同時,檢察機關(guan) 著重審查犯罪嫌疑人有無既往非法購買(mai) 、運輸海砂的犯罪事實。根據船舶航行記錄,承辦檢察官發現涉案船舶還存在五次往返江蘇和福建的航行軌跡,存在既往從(cong) 事非法采砂的犯罪嫌疑。檢察機關(guan) 認為(wei) ,雖然各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辯解不盡一致,但有船舶航行軌跡可以證明涉案船舶到過采砂地、有賬單及碼頭卸貨記錄等客觀證據可以證明購買(mai) 、運輸海砂的事實,且能夠與(yu) 部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相互印證,綜合全案證據,能夠形成完整的證據鏈,足以排除合理懷疑。據此,檢察機關(guan) 追加認定犯罪嫌疑人五起非法采購海砂事實,查明其中四起的銷售數額共計272.24萬(wan) 元,另一起海砂的購買(mai) 價(jia) 格為(wei) 11.2萬(wan) 元。此外,當場查獲的12407噸海砂,根據“到岸價(jia) ”及有關(guan) 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認定價(jia) 值為(wei) 52萬(wan) 餘(yu) 元。檢察機關(guan) 根據各犯罪嫌疑人在海砂訂購、過駁、支付、利潤分配等不同環節所起的作用大小區分主犯、從(cong) 犯,綜合考慮各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和情節、認罪態度、主動退賠等情況,對王某明等四人提出有期徒刑一年三個(ge) 月至三年五個(ge) 月不等,並處罰金的量刑建議,對其中參與(yu) 犯罪較少、出資比例較低的王某順提出適用緩刑的量刑建議。四名犯罪嫌疑人均自願認罪認罰。
2021年4月22日,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以王某明、汪某某、宋某某、王某順涉嫌非法采礦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指控與(yu) 證明犯罪。2021年6月22日,上海鐵路運輸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本案。庭審中,四名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對基本犯罪事實無異議,但在法庭辯論階段,汪某某的辯護人提出,其並非盜采海砂行為(wei) 的直接實施者,不應認定為(wei) 主犯。
公訴人當庭答辯:第一,認定主犯、從(cong) 犯應當根據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還是次要或者輔助作用,不應因被告人未直接參與(yu) 非法開采海砂就認定為(wei) 從(cong) 犯。對於(yu) “以銷促采”的非法采砂犯罪,雖然運砂方不是盜采海砂的直接實施者,但是訂購、運輸行為(wei) 直接推動采砂方更頻繁地實施盜采活動,購砂方通過“低買(mai) 高賣”的方式牟取暴利,是盜采海砂的參與(yu) 者和獲利者,不應被認定為(wei) 從(cong) 犯。第二,對於(yu) 非法采砂案件中的運輸船出資人和船長,不應以身份作為(wei) 主犯、從(cong) 犯的區分標準,應當綜合考慮主觀明知、參與(yu) 程度以及獲利情況予以認定。本案中,四名被告人雖均為(wei) 運輸船出資人,但參與(yu) 作用不同,王某明作為(wei) 運輸船實際控製人,負責事先聯絡采砂方訂購海砂,汪某某負責在過駁點附近通過高頻呼叫聯絡采砂方,並指揮過駁海砂,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應認定為(wei) 主犯;宋某某僅(jin) 負責根據王某明的指示支付購砂款,王某順僅(jin) 負責雜務,所起作用較小、所獲利潤分成較少,應認定為(wei) 從(cong) 犯。
審理結果。2021年6月22日,上海鐵路運輸法院作出一審判決(jue) ,采納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指控的犯罪事實和量刑建議,以非法采礦罪分別判處王某明等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五個(ge) 月至二年不等,並處罰金80000元到40000元不等;以非法采礦罪判處王某順有期徒刑一年三個(ge) 月,緩刑二年,並處罰金30000元。一審宣判後,被告人均未上訴,判決(jue) 已生效。
【典型意義(yi) 】
(一)根據有無事前通謀,準確區分非法采礦罪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在審查案件時,應通過已查明的犯罪事實,根據行為(wei) 人與(yu) 非法采挖海砂犯罪分子具體(ti) 聯係交易時間、地點、數量、價(jia) 格、交易方式等,認定購砂方與(yu) 采砂方是否存在事前通謀。有證據證明在非法采砂行為(wei) 發生前或者非法采砂過程中,行為(wei) 人通過無線電、衛星電話、互聯網通訊工具等聯係購買(mai) 海砂,指使或者駕駛運輸船前往約定的海域直接從(cong) 采砂現場過駁和運輸、銷售的,屬於(yu) 事前通謀,構成非法采礦罪。對於(yu) 沒有事前通謀,非法采砂已經完成後購買(mai) 並運輸銷售海砂的,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定罪處罰。
(二)根據不同環節銷贓以及被查獲的情況,準確認定海砂價(jia) 值。對於(yu) 涉案海砂價(jia) 值,有銷贓數額的,一般根據銷贓數額認定;無銷贓數額、銷贓數額難以查證,或者根據銷贓數額認定明顯不合理的,根據海砂市場價(jia) 格和數量認定。非法開采的海砂在不同環節銷贓,非法開采、運輸、保管等過程中產(chan) 生的成本支出,在銷贓數額中不予扣除。因銷售、滅失等原因導致海砂價(jia) 值難以確定,但有銷售記錄、記賬憑證、同案犯供述以及證人證言等予以證實的,可以依據當地價(jia) 格認證機構或者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水行政、海洋等主管部門出具的報告,結合相關(guan) 證據作出認定。需要對海砂價(jia) 值進行評估、鑒定的,一般應當以實施犯罪行為(wei) 終了時當地海砂市場交易價(jia) 格或者非法采砂期間當地海砂的平均市場價(jia) 格為(wei) 基準,犯罪行為(wei) 存在明顯時段連續性的,可以分別按不同時段實施犯罪行為(wei) 時當地海砂市場交易價(jia) 格為(wei) 基準。例如,在非法采砂現場、運輸過程中被查獲的海砂價(jia) 值,以出水價(jia) 格認定;完成運輸、卸貨尚未銷售的海砂價(jia) 值,以到岸價(jia) 格認定。如當地縣(市、區)無海砂市場交易價(jia) 格,可參照周邊地區海砂市場交易價(jia) 格。
【相關(guan) 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guan) 於(yu) 辦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法釋〔2016〕25號)第三條、第五條、第八條、第十一條、第十三條
案例二
米某某等8人非法采礦案
【關(guan) 鍵詞】
非法采礦罪 航道清淤疏浚 共同犯罪 寬嚴(yan) 相濟
【要旨】
行為(wei) 人取得疏浚工程許可,以航道清淤疏浚為(wei) 名,在未辦理海域使用權證和采礦許可證的情況下,以出售疏浚物海砂牟利為(wei) 目的抽采海砂,情節嚴(yan) 重的,應當以非法采礦罪定罪處罰。
辦理非法采砂共同犯罪案件,應貫徹寬嚴(yan) 相濟刑事政策,依法分層處理、區別對待。
【基本案情】
2019年6月,米某某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權證和采礦許可證的情況下,掛靠某公司以每立方米1元的施工費承包了某遊艇碼頭航道清淤疏浚工程,並辦理了航道清淤疏浚工程施工手續。海南省陵水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施工手續中明確要求,項目砂質疏浚物隻能用於(yu) 回填修複被損毀的海岸線,不得上岸、外運及轉賣。2019年9月,米某某找到林某某、梁某甲、張某某等人,商定由林某某等人具體(ti) 負責疏浚施工,將抽采出的海砂出售,所得錢款按事先約定分贓牟利。
2020年4月,林某某通過梁某乙聯係租賃施工船舶,林某某父親(qin) 林某幫助簽訂租船合同並支付租金,梁某甲雇傭(yong) 其弟弟梁某丙管理運作非法抽采海砂收支等。林某某通過梁某乙的介紹和幫助,聯係到海砂收購方陳某,雙方簽訂了疏浚物接收協議。2020年5月2日晚,張某某等人指揮施工船進行抽砂作業(ye) ,陳某到實地查看海砂後,雙方商定收購海砂的價(jia) 格為(wei) 每噸32元。次日,張某某指揮施工船將抽采的海砂過駁到運輸船,陳某按照運輸船滿載量6700噸支付購砂款214400元,抽采的海砂被運往海南省澄邁縣馬村港後被查獲。經鑒定,采挖的涉案疏浚物屬於(yu) 非金屬礦產(chan) 資源中的天然石英砂,方量為(wei) 4093.51立方米,價(jia) 值122805元。
【案件辦理過程】
偵(zhen) 查協作。三亞(ya) 海警局陵水工作站(簡稱海警陵水工作站)立案偵(zhen) 查後,鑒於(yu) 案件較為(wei) 疑難、證據比較薄弱,邀請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簡稱陵水縣檢察院)派員介入偵(zhen) 查、引導取證。陵水縣檢察院通過查閱案件卷宗、聽取海警機構介紹偵(zhen) 查進展情況、聯合召開案件討論會(hui) 等方式,及時針對案件定性和調查取證方向、策略等提出具體(ti) 意見。經過海警偵(zhen) 查人員和檢察官的通力協作,一是查明了米某某承包該疏浚工程的營利點不是發包方的施工費,而是以疏浚為(wei) 名,通過出售海砂進行牟利的事實;二是收集到內(nei) 部合作協議、轉賬記錄等證明米某某、林某某、梁某甲等人商量出售海砂的關(guan) 鍵證據,證實了米某某等人非法采礦的主觀故意;三是通過調取銀行流水清單,查明了該案陳某向米某某、梁某甲支付購砂款的關(guan) 鍵事實,使本案證據鏈完全閉合。海警陵水工作站於(yu) 2021年6月28日提請批準逮捕米某某、張某某、梁某甲,於(yu) 8月17日提請批準逮捕林某某、梁某乙、林某、梁某丙。陵水縣檢察院依法對共同犯罪中發揮作用較大的米某某、林某某、梁某甲、張某某批準逮捕,對共同犯罪中發揮作用較小且沒有社會(hui) 危險性的梁某乙、林某、梁某丙不批準逮捕。
審查起訴。2021年9月3日,海警陵水工作站以米某某、林某某、張某某、梁某甲、林某、梁某乙、梁某丙、陳某等8人涉嫌非法采礦罪移送陵水縣檢察院審查起訴。經審查,陵水縣檢察院對犯罪情節輕微的從(cong) 犯林某、梁某乙、梁某丙、陳某依法作不起訴處理,向陵水縣綜合行政執法局提出給予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的檢察意見。2021年10月15日,陵水縣檢察院以米某某、林某某、梁某甲、張某某犯非法采礦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建議判處米某某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20000元;林某某、梁某甲有期徒刑十個(ge) 月,並處罰金15000元;張某某有期徒刑九個(ge) 月,並處罰金10000元。
指控與(yu) 證明犯罪。2021年12月29日,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本案。米某某、林某某、梁某甲、張某某當庭對指控事實、罪名沒有異議。被告人米某某的辯護人提出辯護意見:一是被告人米某某承包的疏浚工程已取得合法手續,其行為(wei) 係合法疏浚,未實施法律及司法解釋規定的非法采礦行為(wei) ;二是抽采的海砂中存在雜質,海砂價(jia) 格認定未去除雜質,如去除雜質海砂價(jia) 值可能達不到犯罪標準。公訴人對辯護意見進行答辯:一是內(nei) 部合作協議、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等關(guan) 鍵證據,足以證實被告人米某某與(yu) 林某某、梁某甲等人共謀,以疏浚為(wei) 幌子,抽采海砂出售牟利的事實。陵水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關(guan) 於(yu) 對該疏浚工程疏浚物處置報備的複函中,明確要求砂質疏浚物必須用於(yu) 遊艇碼頭南側(ce) 防波堤以南被損毀的海岸帶回填修複,不得上岸、外運及轉賣。被告人米某某等人在明知疏浚工程的砂質疏浚物相關(guan) 處置要求的情況下,仍通過出售疏浚物海砂牟利,其行為(wei) 的本質係抽采海砂出售牟利,疏浚工程隻是幌子。二是物證海砂和鑒定意見以及支付海砂貨款的銀行流水清單、海砂收購方陳某的供述和辯解,足以證明涉案海砂實際出售價(jia) 格達到了犯罪標準。
審理結果。2022年2月14日,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jue) ,采納了檢察機關(guan) 指控的全部犯罪事實及量刑建議。米某某、林某某不服一審判決(jue) 提出上訴,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yi) 】
(一)未取得海砂開采海域使用權證及采礦許可證,以疏浚為(wei) 名抽采海砂出售牟利的行為(wei) 係非法采礦。近年來,非法采礦呈現犯罪手段多樣化特點,由傳(chuan) 統無證開采向披著合法外衣行盜采之實轉變的趨勢明顯,隱蔽性更強。有的不法分子打著航道清淤疏浚工程的幌子,在未取得海砂開采海域使用權證及采礦許可證的情況下抽采海砂並出售牟利,本質上是一種非法采礦的行為(wei) ,情節嚴(yan) 重的,應以非法采礦罪追究刑事責任。在辦理此類案件時,針對行為(wei) 人提出自己是合法疏浚、沒有非法采礦故意的辯解,應著重審查行為(wei) 人是否以出售疏浚物海砂牟利為(wei) 目的抽采海砂,堅持主客觀相一致,確保定性準確。
(二)辦理非法采砂共同犯罪案件應堅持寬嚴(yan) 相濟刑事政策,對涉案人員分層處理、區別對待。在辦理涉案人數較多、存在不同分工的非法采砂案件中,要整體(ti) 把握涉案人員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在提前介入、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各辦案階段,堅持寬嚴(yan) 相濟,對犯罪作用大、對抗查辦的涉案人員,依法從(cong) 嚴(yan) 處理;對認罪認罰、積極配合司法機關(guan) 查清案件、犯罪情節較輕的涉案人員,依法從(cong) 寬處理。
【相關(guan) 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guan) 於(yu) 辦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法釋〔2016〕25號)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七條、第十一條、第十三條
案例三
林某某、高某某非法采礦案
【關(guan) 鍵詞】
非法采礦罪 受雇提供勞務的人員 共同犯罪 民事公益訴訟 連帶賠償(chang) 責任 替代性修複
【要旨】
對受雇為(wei) 非法采礦犯罪提供勞務的人員是否以犯罪論處,不能僅(jin) 考慮其是否參與(yu) 利潤分成或者領取高額固定工資,應當結合其在整個(ge) 犯罪中發揮的作用、參與(yu) 犯罪的程度、次數等進行綜合判斷。對受雇為(wei) 非法采礦犯罪長期、多次提供勞務的人,應當以共犯論處。雇員與(yu) 雇主共同破壞海洋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時,可以請求法院判令雇員與(yu) 雇主對海洋生態環境修複承擔連帶賠償(chang) 責任。
民事公益訴訟被告不能直接修複受損生態環境且一次性承擔全部海洋生態損害修複費用確有困難的,可以通過分期認購碳匯、勞務代償(chang) 等方式開展替代性修複。
【基本案情】
2019年9月間,林某某在未取得海域使用權證和采礦許可證的情況下,指使高某某駕駛船舶,到福建省福安市灣塢鎮、下白石鎮“半嶼”等海域非法采挖海砂,並運輸至福建省寧德金蛇頭工地、六都等碼頭,以每立方米12.5元至18元不等的價(jia) 格出售給他人。林某某、高某某共盜采海砂17次,累計11295.33立方米,銷售價(jia) 值合計167659元。經評估認定,林某某、高某某非法開采海砂致海洋生態資源環境損害整體(ti) 影響價(jia) 值共計680298.19元。
【案件辦理過程】
(一)刑事案件辦理過程
訴訟過程和結果。本案由寧德海警局於(yu) 2019年10月9日立案偵(zhen) 查,2020年1月2日移送寧德市人民檢察院(簡稱寧德市檢察院)審查起訴。寧德市檢察院經審查認為(wei) ,本案不足以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依照刑事訴訟法關(guan) 於(yu) 級別管轄的規定,將本案交由犯罪行為(wei) 地的基層人民檢察院福安市人民檢察院(簡稱福安市檢察院)審查起訴。同年8月24日,福安市檢察院以被告人林某某、高某某犯非法采礦罪提起公訴。2021年1月11日,福安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jue) ,認定林某某、高某某違反礦產(chan) 資源法規,未取得海砂開采海域使用權證和采礦許可證,結夥(huo) 擅自采挖海砂,情節嚴(yan) 重,其行為(wei) 均構成非法采礦罪。鑒於(yu) 林某某具有自首、退出違法所得、繳納部分生態修複費用等情節,綜合考量其犯罪情節且悔罪表現明顯,適用緩刑對其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符合適用緩刑條件,以非法采礦罪判處林某某有期徒刑一年三個(ge) 月,緩刑二年,並處罰金20000元;鑒於(yu) 高某某受雇采挖海砂,在共同犯罪中罪責相對較輕,酌情從(cong) 輕處罰,根據其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對其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符合適用緩刑條件,判處有期徒刑十個(ge) 月,緩刑二年,並處罰金15000元。判決(jue) 將寧德海警局扣押的被告人林某某違法所得和海砂予以沒收,對船舶上的采砂、卸砂設備予以拆除沒收;其他設備及船體(ti) 由扣押機關(guan) 依法處理。
(二)公益訴訟案件辦理過程
線索發現和立案調查。福安市人民法院一審判決(jue) 發生法律效力後,寧德市檢察院通過審閱林某某、高某某非法采礦案的刑事判決(jue) 書(shu) ,認為(wei) 二被告人非法盜采海砂可能存在破壞海洋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損害社會(hui) 公共利益的情形,福安市檢察院未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根據福建省人民檢察院、福建省自然資源廳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guan) 於(yu) 在涉海洋公益訴訟和生態檢察工作中加強協作配合的意見》,寧德市檢察院協調寧德海警局委托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對海洋生態損害價(jia) 值進行評估,認定林某某、高某某非法盜采海砂致海洋生態資源環境損害整體(ti) 影響價(jia) 值680298.19元。寧德市檢察院認為(wei) ,有必要對林某某、高某某另行提起民事公益訴訟,遂於(yu) 2021年6月25日進行民事公益訴訟立案並進行訴前公告。
提起訴訟。經訴前公告,公告期屆滿沒有法律規定的機關(guan) 和社會(hui) 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寧德市檢察院於(yu) 2021年9月29日向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簡稱寧德中級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被告林某某、高某某連帶賠償(chang) 生態環境損害修複費用共計680298.19元。寧德中級法院認為(wei) 本案雖係寧德市檢察院提起的民事公益訴訟,但訴請及目的是賠償(chang) 生態環境修複費用,屬於(yu) 海洋自然資源與(yu)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訴訟,應當優(you) 先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審理海洋自然資源與(yu)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糾紛案件若幹問題的規定》,本案應由廈門海事法院管轄。2021年12月22日,寧德中級法院將本案移送廈門海事法院。廈門海事法院於(yu) 2022年1月6日作出受理決(jue) 定。
審理過程。2022年6月16日,廈門海事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寧德市檢察院通過多媒體(ti) 示證的方式就被告違法行為(wei) 、損害後果、因果關(guan) 係、訴訟請求逐項進行舉(ju) 證、質證,並安排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專(zhuan) 家出庭,就本案海域生態損失、海岸生態損失、濱海旅遊損失、海灘修複成本等海洋生態環境損害價(jia) 值發表專(zhuan) 家意見。二被告對檢察機關(guan) 主張的違法事實、提出的訴訟請求基本無異議。但被告高某某認為(wei) ,其係被雇傭(yong) 參與(yu) 非法采礦,應由雇主對雇員造成的損害後果承擔侵權責任。檢察機關(guan) 認為(wei) ,高某某雖為(wei) 雇員,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雇主所作的指示違反法律規定且會(hui) 導致海洋生態環境資源損害後果,仍然按照雇主指示實施違法行為(wei) ,對海洋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資源造成破壞,其違法行為(wei) 與(yu) 實際損害之間具有直接的因果關(guan) 係,符合侵權行為(wei) 的構成要件,因此,高某某與(yu) 林某某構成共同侵權,應承擔連帶賠償(chang) 責任。
審理結果。訴訟過程中,綜合考慮本案生態修複需要、二被告的財務狀態、預期收入、賠償(chang) 意願等,寧德市檢察院與(yu) 二被告在廈門海事法院主持下達成以下調解協議:二被告連帶賠償(chang) 海洋生態環境損害修複費用680298.19元,其中180000元由二被告以自願認購海洋碳匯的方式分3年履行,每年10月需委托海峽資源環境交易中心一次性認購60000元的海洋碳匯;剩餘(yu) 賠償(chang) 款由二被告通過公益性勞務代償(chang) 方式履行,簽訂履約協議,承擔寧德三都澳海域海洋環境治理輔助工作,包括但不限於(yu) 海洋垃圾打撈、海岸維護、海洋環境保護宣傳(chuan) 等,期限酌定為(wei) 三年,期滿後勞務不足以抵償(chang) 的,仍需承擔賠償(chang) 責任。廈門海事法院對上述調解協議進行了為(wei) 期三十日的公告,公告期滿後未收到不同意見,遂於(yu) 2022年10月19日作出民事調解書(shu) ,對調解協議內(nei) 容依法予以確認。目前,二被告正在履行調解協議過程中。
【典型意義(yi) 】
(一)準確認定受雇為(wei) 非法采礦犯罪提供勞務人員的法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guan) 於(yu) 辦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對受雇為(wei) 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犯罪提供勞務的人員,除參與(yu) 利潤分成或者領取高額固定工資外,一般不以犯罪論處,但曾因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受過處罰的除外。”上述規定是貫徹寬嚴(yan) 相濟刑事政策的體(ti) 現,“一般不以犯罪論處”不是“一律不以犯罪論處”,不能僅(jin) 以是否參與(yu) 利潤分成或者領取高額固定工資作為(wei) 是否追究受雇提供勞務人員刑事責任的唯一考慮因素。對於(yu) 雖然係受雇傭(yong) 人員,但並非單純提供勞務,而是在犯罪過程中發揮較大作用的,不適用“一般不以犯罪論處”的規定。例如,明知他人實施非法采挖、收購海砂犯罪,仍多次為(wei) 其提供開采、裝卸、運輸、銷售等實質性幫助行為(wei) ,情節較重的;在相關(guan) 犯罪活動中,承擔發起、策劃、操縱、管理、協調職責的;多次逃避檢查或者采取通風報信等方式為(wei) 非法采挖海砂犯罪活動規避監管或者為(wei) 犯罪分子逃避處罰提供幫助的。本案中,被告人高某某雖為(wei) 雇員,但其明知林某某未取得海域使用權證和采礦許可證,仍接受指使,長期、數十餘(yu) 次駕駛船舶至指定海域、負責操作實施采砂作業(ye) 、運輸過駁海砂等,是實施非法采礦犯罪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不符合司法解釋中“一般不以犯罪論處”的情形,應當以非法采礦罪共犯追究刑事責任。雇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雇主所作的指示違反法律規定且會(hui) 導致海洋生態環境資源損害後果,仍然按照雇主指示實施相關(guan) 行為(wei) 並造成海洋生態環境資源損害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時,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判令雇員與(yu) 雇主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的規定對海洋生態環境修複承擔連帶賠償(chang) 責任。
(二)探索以分期給付碳匯、勞務代償(chang) 等方式承擔生態環境替代性修複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原告請求恢複原狀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決(jue) 被告將生態環境修複到損害發生之前的狀態和功能。無法完全修複的,可以準許采用替代性修複方式。”辦理海洋自然資源與(yu) 生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應當綜合考量生態環境破壞造成的損失、修複成本和被告的經濟狀況、修複能力等,對由於(yu) 侵權地現實條件不能進行原位同質直接修複,且被告沒有能力一次性承擔全部海洋生態損害修複費用的,公益訴訟起訴人可以與(yu) 被告協商通過分期給付海洋碳匯、提供公益性勞務代替金錢賠償(chang) 等方式開展替代性修複。海洋碳匯,又稱“藍碳”,是指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來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儲(chu) 存在海洋的過程、活動和機製。通過購買(mai) 碳匯抵消生態損失,在一定程度上可實現碳平衡的目的,是實現碳中和最經濟的方式之一。通過勞務代償(chang) ,不僅(jin) 可以修複海洋生態環境,還可以讓被告親(qin) 身參與(yu) 到受損生態環境修複工作中,增強保護海洋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意識。
【相關(guan) 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條、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21年修訂)第五十八條第二款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guan) 於(yu) 辦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法釋〔2016〕25號)第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法釋〔2015〕1號)第二十條第一款
案例四
王某某、孫某某、謝某某等人非法采礦案
【關(guan) 鍵詞】
非法采礦罪 共同犯罪 涉案船舶處置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
【要旨】
運輸海砂的船舶能否認定為(wei)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結合船舶權屬、主要用途和行為(wei) 人的客觀行為(wei) 、主觀明知等因素綜合判斷。行為(wei) 人以非法運輸海砂為(wei) 業(ye) ,明知是非法采挖海砂仍一年內(nei) 多次實施非法運輸海砂犯罪活動,構成共同犯罪或者相關(guan) 犯罪的,涉案船舶可以認定為(wei)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依法予以沒收。檢察機關(guan) 應當引導偵(zhen) 查機關(guan) 及時、全麵收集證明涉案船舶為(wei) 作案工具的證據材料。
【基本案情】
2020年10月,王某某、孫某某、謝某某夥(huo) 同陳某、孫某、朱某某(均另案處理)合資購買(mai) “宏運611”號船用於(yu) 運輸非法開采的海砂。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間,王某某、孫某某等人在明知王某等人(均另案處理)係非法開采海砂的情況下,六次向王某等人預約購買(mai) 海砂,安排“宏運611”號船舶在閩江口附近海域現場等待王某等人的采砂船非法開采海砂後,再從(cong) 采砂船上過駁海砂,並將海砂運至指定碼頭出售給陳某某等人(均另案處理),前三次向王某等人轉賬支付購砂款合計118萬(wan) 元。經認定,後三次非法開采的海砂價(jia) 值337.88萬(wan) 元。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間,王某某、孫某某等人在明知采砂船係非法開采海砂的情況下,四次接受“黃總”委托,安排“宏運611”號船舶在閩江口附近海域現場等待采砂船非法開采海砂後,再從(cong) 采砂船上過駁海砂,並將海砂運至指定的碼頭交給指定人員。2021年3月17日,王某某、孫某某、謝某某第四次接受“黃總”委托,使用“宏遠611”號船舶運輸非法開采的海砂前往舟山途中,被莆田海警局當場查獲,繳獲海砂18506.74噸。經認定,王某某、孫某某、謝某某等人使用“宏運611”號船舶為(wei) “黃總”運載的海砂價(jia) 值合計377.03萬(wan) 元。
【案件辦理過程】
偵(zhen) 查協作。2021年3月17日,莆田海警局查獲非法運輸海砂的“宏遠611”號船後,遂予以立案偵(zhen) 查。經傳(chuan) 喚訊問當場查獲的王某某,鎖定孫某某、謝某某及孫某、陳某、朱某某五名運砂船出資人,並先後對王某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執行刑事拘留。鑒於(yu) 該案係有證船舶運載非法開采的海砂且案值較大,莆田海警局即主動商請莆田市人民檢察院派員提前介入偵(zhen) 查。通過調取通話記錄、微信聊天記錄、銀行賬戶流水、船舶掛靠協議書(shu) 、船舶登記材料等,重點就涉案船舶是否為(wei) 作案工具進行全麵調查,初步掌握王某某等人購買(mai) “宏運611”號船舶的主要目的係運輸海砂,並在筆錄中予以固定。經查證,陳某出資比例為(wei) 35%,王某某出資比例為(wei) 15%,同時擔任“宏運611”號船船長,孫某某和謝某某出資比例各占10%,孫某和朱某某出資比例各占15%。王某某、孫某某、謝某某等人先後十次利用“宏運611”號船舶運輸非法開采的海砂,從(cong) 中非法獲利135萬(wan) 元。
審查起訴。2021年6月28日,莆田海警局以王某某等人涉嫌非法采礦罪移送莆田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莆田市人民檢察院將該案交由莆田市秀嶼區人民檢察院辦理。承辦檢察官在審查中發現該案證據未達到確實、充分的證明標準,遂向海警機構製發詳盡的補充偵(zhen) 查提綱,要求補充犯罪嫌疑人購買(mai) 船舶的用途、提取手機內(nei) 電子數據、調取關(guan) 鍵人員的轉賬記錄、梳理核實資金交易記錄及去向等證據。海警機構根據檢察機關(guan) 補充偵(zhen) 查提綱,進一步收集固定犯罪嫌疑人購買(mai) “宏遠611”號船舶目的、團夥(huo) 犯罪分工及查實涉案海砂價(jia) 值等證據。承辦檢察官綜合分析現有證據足以認定王某某、孫某某、謝某某等人涉嫌非法采礦罪,同時認為(wei) 該犯罪團夥(huo) 為(wei) 降低轉移涉案海砂成本而合夥(huo) 出資購買(mai) “宏遠611”號船舶,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nei) 多達十次用運砂船從(cong) 事運輸海砂的犯罪活動,涉案金額高達800多萬(wan) 元,該船舶與(yu) 非法開采海砂的犯罪行為(wei) 存在密切關(guan) 聯,應當認定為(wei)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依照刑法第六十四條規定,應當予以沒收。2022年1月4日,莆田市秀嶼區人民檢察院對王某某、孫某某、謝某某以非法采礦罪向莆田市秀嶼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指控與(yu) 證明犯罪。2022年3月11日,莆田市秀嶼區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本案。檢察機關(guan) 根據該團夥(huo) 犯罪特點,重點圍繞犯罪謀劃聯絡、人員分工、船舶管理與(yu) 使用、資金去向等問題進行舉(ju) 證、質證,詳細出示了王某某、孫某某等人在微信“股東(dong) 群”中商議倒賣非法開采的海砂後,共同出資購買(mai) “宏遠611”號船舶用於(yu) 轉移海砂的聊天記錄、銀行轉賬記錄、“宏遠611”號船舶的13條船舶識別係統記載的航行軌跡、船員的陳述等關(guan) 鍵性證據,鎖定“宏遠611”號船舶係“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的重要事實。在被告人手機內(nei) 提取的電子數據證據運用上,檢察機關(guan) 通過出示鑒定意見、鑒定機構資質、鑒定人資質證明,結合被告人供述,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有力指控犯罪事實。被告人王某某、孫某某、謝某某當庭對指控事實及罪名均無異議。
審理結果。2022年10月24日,莆田市秀嶼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jue) ,采納了秀嶼區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犯罪事實和意見,以非法采礦罪判處王某某有期徒刑三年九個(ge) 月,謝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六個(ge) 月,孫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均並處80000元至150000元不等罰金,判決(jue) 沒收作案工具“宏運611”號船舶及船載設備六台。一審判決(jue) 後,被告人王某某、謝某某、孫某某不服判決(jue) 提出上訴。二審期間,被告人孫某某通過其家屬退出違法所得,並主動繳納罰金。2023年3月6日,莆田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jue) ,判處孫某某有期徒刑二年十個(ge) 月,其餘(yu) 二人均維持原判。
【典型意義(yi) 】
(一)準確認定涉案船舶為(wei)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guan) 於(yu) 辦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對用於(yu) 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犯罪的專(zhuan) 門工具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依法沒收。運輸海砂的船舶能否認定為(wei)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結合船舶權屬、主要用途和行為(wei) 人的客觀行為(wei) 、主觀明知等因素綜合判斷。實踐中,對於(yu) 行為(wei) 人以非法運輸海砂為(wei) 業(ye) ,明知是非法采挖海砂仍一年內(nei) 多次實施非法運輸海砂犯罪活動,構成共同犯罪或者相關(guan) 犯罪的,可以將運砂船認定為(wei)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予以沒收。本案中,王某某等人共同出資購買(mai) 涉案船舶並非用於(yu) 合法運輸經營活動,而是為(wei) 了將非法開采的海砂順利轉移,將船舶用於(yu) 犯罪的主觀目的明確。王某某等人不僅(jin) 使用該船舶多次轉移本團夥(huo) 非法開采的海砂,還接受他人委托,先後四次使用該船舶協助他人轉移非法開采的海砂並收取相應運輸費用,該涉案船舶符合僅(jin) 用於(yu) 犯罪活動、沒有其他合法用途的特征,應當作為(wei)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依法予以沒收。
(二)全麵收集能證明涉案船舶為(wei) 作案工具的證據材料。案件辦理過程中,檢察機關(guan) 應當引導偵(zhen) 查機關(guan) 及時全麵收集能夠證明涉案船舶屬於(yu) 專(zhuan) 門用於(yu) 運輸海砂的作案工具的證據材料。在提取言詞證據時,應注意查清行為(wei) 人購買(mai) 船舶的目的及用途,是否以非法運輸海砂為(wei) 業(ye) ,是否存在合法經營情形等;在扣押相關(guan) 物證、書(shu) 證時,應注意查扣航次航圖、航海日誌、衛星電話及通話記錄等,提取船舶識別係統、衛星定位係統數據,分析判斷涉案船舶非法運輸海砂的動態行駛軌跡;同時,注意向相關(guan) 部門調取船證材料、進出港申報記錄、行政處罰記錄等,查清涉案船舶權屬及以往經營情況。
【相關(guan) 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六十四條、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guan) 於(yu) 辦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法釋〔2016〕25號)第二條、第三條、第十二條第二款
案例五
陳某甲、鄭某某、陳某乙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
【關(guan) 鍵詞】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運輸無合法來源證明的海砂 推定明知 上遊犯罪的查證
【要旨】
明知是他人非法采挖的海砂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wei) 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定罪處罰。行為(wei) 人是否明知是非法采挖的海砂,可以通過行為(wei) 人收購、運輸過程中是否存在故意關(guan) 閉船舶自動識別係統、不如實填寫(xie) 航海日誌等違反海事監管規定的行為(wei) 、行為(wei) 人是否曾在同一海域因實施轉移、代為(wei) 銷售非法采礦犯罪所得海砂受過行政處罰等方麵綜合認定。
認定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其上遊犯罪非法采礦的犯罪事實應當查證屬實。非法采礦的犯罪事實,可以根據有關(guan) 部門出具的涉案海域未設置海砂礦業(ye) 權、涉案海砂係從(cong) 前述海域吸砂所得、查扣的涉案海砂已達非法采礦罪入罪標準等方麵綜合認定。
【基本案情】
2019年10月,陳某甲、陳某乙在經營舟山某砂場過程中,明知福建“閩江砂”無合法來源證明,由陳某甲聯係上遊采砂船,並與(yu) 福建籍“中港恩”船東(dong) 鄭某榮約定使用該船從(cong) 福建閩江口海域將“閩江砂”運至其砂場。10月28日,鄭某某根據鄭某榮指示,指揮“中港恩”船駛往福建閩江口海域裝運海砂,在陳某甲處取得裝砂時間、采砂船高頻頻道和經緯度等信息後,即通過高頻與(yu) “海盛69”船聯係裝砂。次日淩晨,“海盛69”船先後過駁“閩江砂”共計1.7萬(wan) 噸到“中港恩”船上,其間,鄭某某指使“中港恩”船員關(guan) 閉船舶自動識別係統(具有識別船隻、協助追蹤目標、簡化信息交流、提供輔助信息、避免碰撞等功能。按照《國內(nei) 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20)》規定,船舶自動識別係統應能夠在沒有船上人員介入的情況下,自動地和連續地向主管當局和其他船舶提供信息。因此,船舶在航行、錨泊期間均應當不間斷開啟船舶自動識別係統,確保其他船舶能正確辨別本船方位,正確評估避免碰撞風險),不在航海日誌中記入經緯度。裝砂結束後,“中港恩”船即駛往舟山陳某甲砂場。11月2日,“中港恩”船在靠泊卸砂時被舟山海警局查獲。
經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礦產(chan) 資源技術鑒定,“中港恩”船涉案海砂屬天然海砂,屬3區細砂,符合國家標準《建設用砂》(GB/T14684-2011)中Ⅱ類砂技術指標要求。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出具《情況說明》證明福建省海域內(nei) 未設置海砂礦業(ye) 權,無有效的涉海砂開采的海域使用權。經舟山市價(jia) 格認證中心價(jia) 格認定,查獲時涉案海砂共計價(jia) 值110.5萬(wan) 元。
【案件辦理過程】
偵(zhen) 查協作。2019年11月2日,舟山海警局在登臨(lin) 檢查中發現“中港恩”船所運海砂無合法來源證明手續,遂予以立案偵(zhen) 查,經傳(chuan) 喚訊問鄭某某,鎖定犯罪嫌疑人陳某甲、陳某乙、陳某丙三名砂場股東(dong) ,並先後對四名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舟山海警局立案偵(zhen) 查後即主動商請檢察機關(guan) 派員提前介入偵(zhen) 查。舟山市人民檢察院依托偵(zhen) 查監督與(yu) 協作配合機製派員提前介入引導偵(zhen) 查取證,通過查閱案件材料、聽取案件介紹、開展案情會(hui) 商,提出進一步完善言詞證據和客觀證據,厘清“中港恩”船業(ye) 務管事、職務船員和普通船員等人員罪責等多條取證意見。舟山海警局進行深入偵(zhen) 查取證後,提請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鄭某某、陳某甲。同年12月17日,鄭某某、陳某甲被執行逮捕。犯罪嫌疑人陳某乙、陳某丙、鄭某榮於(yu) 同日被舟山海警局決(jue) 定取保候審。
審查起訴。2020年1月16日,舟山海警局以犯罪嫌疑人鄭某某、陳某甲、陳某乙及陳某丙等人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移送舟山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舟山市人民檢察院於(yu) 同年2月13日將該案交由舟山市定海區人民檢察院辦理。承辦檢察官在審查中發現該案證據未達到確實充分標準,遂向海警機構製發詳盡的補充偵(zhen) 查提綱,要求補充各犯罪嫌疑人是否主觀明知涉案海砂是犯罪所得而轉移收購、上遊非法采礦犯罪事實是否成立、行為(wei) 人與(yu) 上遊吸砂船船主是否存在事前、事中犯意聯絡、涉案海域是否存在合法海砂采礦權以及涉案海砂礦質鑒定和價(jia) 值認定等五大項20餘(yu) 小項的證據,並明確補強證據的目的、方式和途徑。海警機構根據檢察機關(guan) 補充偵(zhen) 查提綱,全麵收集固定各犯罪嫌疑人主觀明知海砂係上遊非法采礦的犯罪所得、運輸過駁過程中存在故意躲避海警海事查處、犯罪嫌疑人陳某甲、鄭某某曾因買(mai) 賣運輸非法采挖的海砂被行政處罰、砂場主和運輸船管事明知海砂係違法所得的行業(ye) 常識、礦產(chan) 資源技術鑒定和價(jia) 格認定等證據。檢察機關(guan) 綜合分析現有證據,認為(wei) 陳某甲、鄭某某、陳某乙明知係非法采挖的海砂而收購、運輸,對三人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向舟山市定海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認為(wei) 陳某丙僅(jin) 出資但不參與(yu) 經營砂場管理,且不知砂場進砂來源,陳某丙參與(yu) 犯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依法對其作不起訴處理。就鄭某榮是否構成犯罪,經退回補充偵(zhen) 查和自行補充偵(zhen) 查,分析認為(wei) 現有證據無法認定其在與(yu) 犯罪嫌疑人陳某甲商談租船合同時即明知運輸非法海砂,且無法證實其有指使犯罪嫌疑人鄭某某實施故意躲避海事查處的行為(wei) ,故依法監督海警機構對其作撤案處理。
指控與(yu) 證明犯罪。審判階段,被告人陳某甲、鄭某某均提出本人並不知曉“中港恩”船所運載的“閩江砂”係非法采挖的海砂,辯稱砂場係正常采購、“中港恩”船係正常運輸行為(wei) ;被告人陳某甲、鄭某某的辯護人均提出上遊非法采礦罪並未查證屬實,故對二被告人作無罪辯護。公訴人答辯認為(wei) ,在案證據證實被告人陳某甲為(wei) 逃避執法檢查,在海砂運輸和倒賣過程中無論從(cong) 銀行走賬還是運砂時間、方式選擇上,均較隱蔽和謹慎,且“中港恩”船在閩江口海域處拋錨和從(cong) 吸砂船裝運海砂時均由其聯係、指使被告人鄭某某,其主觀上明知係沒有合法來源的海砂,為(wei) 牟取利益而聯係運輸船非法裝運海砂進行倒賣;被告人鄭某某作為(wei) 船上管事,指揮“中港恩”船本次航行,其間又指使船員故意關(guan) 閉船舶識別係統設備、不如實填寫(xie) 航海日誌以躲避海事監管,且“中港恩”船此前亦曾因從(cong) 福建閩江口海域違規裝載海砂受到行政處罰,其主觀上對非法裝載海砂有一定認識,但依然參與(yu) 實施非法裝載沒有合法來源的海砂。關(guan) 於(yu) 本案上遊犯罪的認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審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第八條的規定,上遊犯罪尚未依法裁判,但查證屬實的,不影響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認定。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出具的證明證實本案從(cong) 閩江口海域過駁而來的海砂係非法開采,且數額已達非法采礦罪構罪標準,被告人陳某甲雖未供認上遊犯罪的聯係人,但不影響上遊犯罪事實成立。庭審中,針對辯護人對取證程序及海砂砂質鑒定結論提出的異議,檢察機關(guan) 通知海警機構偵(zhen) 查人員、鑒定人員出庭作證,就相關(guan) 偵(zhen) 查程序及鑒定專(zhuan) 業(ye) 性問題作出說明。
裁判結果。舟山市定海區人民法院全部采納檢察機關(guan) 指控罪名和量刑建議,認定被告人陳某甲、陳某乙係主犯、被告人鄭某某係從(cong) 犯,被告人陳某乙有自首情節,於(yu) 2021年5月19日判處被告人陳某甲有期徒刑三年二個(ge) 月,被告人鄭某某有期徒刑二年,被告人陳某乙有期徒刑二年八個(ge) 月,緩刑四年,均並處50000元至100000元不等罰金。一審判決(jue) 後,被告人陳某甲、鄭某某不服判決(jue) 提出上訴。2021年9月2日,舟山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規範類案辦理。定海區人民檢察院結合本案辦理,總結提煉涉海砂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非法采礦罪有關(guan) 事前、事中、事後介入情況下的主觀明知認定、客觀行為(wei) 推定主觀明知的種類方式、兩(liang) 罪構成必備證據種類和審查判斷要點、海砂砂質鑒定和價(jia) 格認定程序等20餘(yu) 條涉海上非法采砂刑事案件辦案標準,對此後海警機構和舟山市檢察機關(guan) 辦理同類案件起到規範、指引作用。在此基礎上,舟山市中級人民法院、舟山市人民檢察院、舟山海警局聯合製定《涉海砂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件證據收集審查判斷工作指引》,檢察機關(guan) 與(yu) 海警機構完善偵(zhen) 查監督與(yu) 協作配合工作機製,就證據的收集運用與(yu) 審查判斷標準等形成共識,統一執法司法尺度。
【典型意義(yi) 】
(一)準確認定被告人對涉案海砂係非法采挖的海砂存在主觀明知。認定行為(wei) 人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行為(wei) 人主觀上必須明知其非法收購、運輸的海砂係非法采挖的海砂。實踐中,海警機構、檢察機關(guan) 可通過收集能夠證明以下情形的相關(guan) 證據材料以證實犯罪嫌疑人主觀上存在明知:故意關(guan) 閉船舶識別係統或船舶上有多套船舶識別係統,故意丟(diu) 棄、銷毀船載衛星電話、船舶識別係統、衛星定位係統數據及手機存儲(chu) 數據;故意繞行正常航線和碼頭、在隱蔽水域或者在明顯不合理的隱蔽時間過駁和運輸;使用“三無”船舶、虛假船名船舶或非法改裝船舶,或者故意遮蔽船號,掩蓋船體(ti) 特征;虛假記錄船舶航海日誌、輪機日誌,或者進出港未申報、虛假申報;無法出具合法有效海砂來源證明,拒不提供海砂真實來源證明;逃避、抗拒執法檢查;等等。具有上述一種或者幾種情形,除被告人能夠作出合理解釋或者有相反證據證明其確實不知道是非法采砂的,一般可以認定其主觀上存在明知。本案中,在被告人運輸無合法來源證明的海砂,拒不如實供述海砂供貨方又辯稱不知係非法采挖海砂情況下,海警機構、檢察機關(guan) 通過收集固定各被告人明確知曉“閩江砂”過駁海域位置以及實施的關(guan) 閉船舶自動識別係統、不如實填寫(xie) 航海日誌等一係列逃避檢查行為(wei) 的證據,結合福建“閩江砂”係非法海砂的“圈內(nei) ”常識,推定各被告人對上遊犯罪存在主觀明知,符合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主觀要件,獲得法院支持。
(二)全麵收集證明上遊非法采礦犯罪事實的證據。認定非法運輸、購買(mai) 、代為(wei) 銷售海砂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應以上遊非法采礦罪事實成立為(wei) 前提。上遊犯罪尚未依法裁判,但查證屬實的,不影響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認定。由於(yu) 海上犯罪環境的複雜性、特殊性,且行為(wei) 人往往采取關(guan) 閉船舶識別係統、不如實填寫(xie) 航海日誌等手段逃避執法檢查,采、駁、運、購各環節又采取高頻電話聯係難以查證上遊盜采方或供貨方,使得非法采運海砂行為(wei) 具有極大的隱蔽性,給海警機構偵(zhen) 查和檢察機關(guan) 指控證明犯罪帶來困難。本案犯罪行為(wei) 涉及閩、浙海域,涉案海砂來源地為(wei) 福建閩江口、銷售地為(wei) 浙江舟山金塘,各被告人采取跨省配合作案模式,鏈條長且行為(wei) 隱蔽。檢察機關(guan) 圍繞非法采礦罪構罪要件,引導海警機構收集到福建海域未設置海砂礦業(ye) 權、無有效的涉海砂開采的海域使用權,涉案海砂係在福建閩江口分次過駁、分次過駁間隔時間能夠排除返回陸港裝載的合理懷疑,涉案海砂礦質鑒定和價(jia) 格認定等關(guan) 鍵證據,從(cong) 而認定本案上遊吸砂船存在非法采礦的犯罪事實。
【相關(guan) 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百一十二條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guan) 於(yu) 辦理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法釋〔2016〕25號)第七條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審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法釋〔2021〕8號)第八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