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共建‘一帶一路’在馬爾代夫深入人心”

發布時間:2023-06-12 14:46:00來源: 人民日報

  走進馬爾代夫首都馬累附近的胡魯馬累醫院,一棟白色小樓格外醒目。大廳裏,一塊金色牌匾上寫(xie) 著:阿布杜拉·阿布杜爾·哈基姆眼科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慷慨援建,馬爾代夫總統易卜拉欣·穆罕默德·薩利赫2020年1月13日正式揭幕。

  牌匾的對麵立著一排易拉寶,上麵是眼科中心中國醫療專(zhuan) 家組成員的照片及簡介。自成立以來,該中心在門診等日常業(ye) 務基礎上,開展了白內(nei) 障、玻璃體(ti) 視網膜疾病、眼表疾病和外眼疾病等手術,為(wei) 馬爾代夫當地和周邊國家患者提供了良好的醫療服務,並積極培訓醫護人員,助力提升當地醫療水平。

  “我就是相信中國醫生”

  已近下午3時,胡魯馬累醫院其他科室的病患漸漸減少。眼科中心護士台前,兩(liang) 名護士仍在忙著記錄資料,還有幾十名患者在等待診療。來自中國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的醫生向武正在接診患者,不時起身去另一診室給需要激光治療的患者滴眼藥水散瞳。

  “很多患者都等了好久才看上病,有的甚至等了幾年才盼來中國醫生。我們(men) 希望盡最大努力接診患者,為(wei) 他們(men) 減少病痛,同時也積極幫助當地醫護人員提升能力。”向武對記者說話間,他又被叫進另一間診室,當地醫生正準備給患者做激光治療,需要向武的指導。

  2020年,在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廣東(dong) 省衛生健康委等支持下,中山眼科中心教授陳偉(wei) 蓉帶領一支援外醫療專(zhuan) 家組來到馬爾代夫,並帶來全套眼科診療設備。依托胡魯馬累醫院,他們(men) 建立起中國在國外援助開設的第一家現代化、標準化眼科中心。今年2月,陳偉(wei) 蓉再次帶隊來到馬爾代夫。經過10多天的緊張準備,中國—馬爾代夫眼科中心援助與(yu) 合作項目正式啟動,馬爾代夫副總統費薩爾·納西姆等政要出席。

  “3年前,我為(wei) 一名患者做了一隻眼睛的白內(nei) 障手術。今年我再來時,這名患者又過來做另一隻眼睛的手術。這3年間,這名患者曾去過其他國家治療,但一直沒做手術,就等著中國醫生回來。”陳偉(wei) 蓉告訴記者。

  在醫院,記者見到了這名已經77歲高齡的患者哈桑·亞(ya) 當。說起中國醫生的醫術,亞(ya) 當立刻豎起大拇指。“這3年的等待很值得,我就是相信中國醫生。他們(men) 醫術精湛、態度和善,特別為(wei) 患者著想。”在陳偉(wei) 蓉醫生個(ge) 人簡介的展板旁,亞(ya) 當特意請記者為(wei) 其拍張“合影”留念。

  聽聞中國醫生醫術精湛,很多外島居民紛紛前來就診,一些原本打算去國外治療的患者也來到了眼科中心。患者拉西瑪·穆薩對中國醫生同樣充滿感激。她從(cong) 事設計工作,因患白內(nei) 障分不清顏色而無法正常工作。在眼科中心接受手術後,她得以重回職場。穆薩說:“非常感謝中國醫生給了我重新工作的機會(hui) 。”

  “為(wei) 馬爾代夫眼科建設奠定了基礎”

  目前,中國醫療專(zhuan) 家組在馬爾代夫有3名醫護人員。他們(men) 將在駐地工作6個(ge) 月,除開展日常工作外,還會(hui) 對當地醫護人員進行醫學理論和臨(lin) 床培訓,之後還將邀請馬方人員到中山眼科中心進修。陳偉(wei) 蓉說:“我們(men) 的總願景是打造一個(ge) ‘帶不走’的眼科中心,將其發展為(wei) 立足馬爾代夫、輻射周邊地區的區域性眼科診療中心,進一步增進兩(liang) 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感情。”

  “每周培訓課上,中國醫生都會(hui) 結合各種臨(lin) 床病例進行詳細講解。有一堂關(guan) 於(yu) 病理性與(yu) 生理性飛蚊症區別的講座,令我印象特別深。在中國醫生和護士的指導幫助下,我們(men) 的收獲很大。”當地護士妮胡拉向記者分享著她的收獲,並舉(ju) 了一個(ge) 眼軸測量的案例。

  有一次,當地護士為(wei) 即將做白內(nei) 障手術的患者做了術前超聲檢查後,將眼軸測量數據提交給中國醫生陳婉。陳婉看到檢測數值顯示雙眼眼軸偏短,便對患者進行複核。複核結果與(yu) 之前的測量結果相差1.4毫米。“這1.4毫米的差別,將嚴(yan) 重影響術後視力恢複效果。”陳婉解釋說,誤差的主要原因是檢查者不當加壓眼球。於(yu) 是,她又手把手詳細指導護士如何進行正確測量、避免誤差。

  5月10日,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劉奕誌帶領白內(nei) 障專(zhuan) 家團隊,在線為(wei) 馬爾代夫各島的眼科醫護人員開設“白內(nei) 障超聲乳化係列課程”,共計150人次參加培訓,反響熱烈。馬爾代夫最大的公立醫院每月專(zhuan) 門派一名眼科醫生來中馬眼科中心見習(xi) ,由中國醫療專(zhuan) 家組負責帶教。

  作為(wei) 中馬眼科中心項目的見證者,馬爾代夫衛生部國務部長馬希爾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醫生不僅(jin) 帶來先進設備,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治病提供便利,還幫助培訓醫護人員,提升本地醫療水平,“為(wei) 馬爾代夫眼科建設奠定了基礎”。馬希爾提到,馬爾代夫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約100萬(wan) 人次。“來醫院看病的不光有本地人,還有外國人。中國援建的眼科中心正惠及八方遊客。”

  “期待馬中合作越來越多、越來越好”

  “中馬眼科中心援助與(yu) 合作項目是中馬兩(liang) 國共建‘一帶一路’重要民生工程,旨在促進中馬傳(chuan) 統友誼、互利合作和民心相通。”中國駐馬爾代夫大使王立新說,中方對馬醫療援助注重“授人以漁”,開辟了兩(liang) 國合作新模式,給當地民眾(zhong) 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馬希爾對此深表認同。他說:“馬爾代夫人力資源相對不足,通過與(yu) 中方合作,借助培訓提高醫療保健係統效率,是一種絕佳方式。這種培訓還可以拓展到高等教育等領域的合作。”

  中馬共建“一帶一路”以來,已有不少合作項目在馬爾代夫落地生根,產(chan) 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hui) 效應。“共建‘一帶一路’在馬爾代夫促成了不少項目,包括大橋、機場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還為(wei) 私營部門提供機會(hui) ,促進了旅遊業(ye) 等發展。”馬累市市長穆伊祖對本報記者說。

  穆伊祖曾任馬爾代夫住房和基建部部長,是中馬友誼大橋等合作項目的親(qin) 曆者。“馬爾代夫是最早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馬中合作助力提升馬爾代夫基礎設施建設,夯實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穆伊祖說,當前,馬中經貿合作勢頭良好,旅遊合作潛力巨大,雙方正在多領域多層麵加強互動。“作為(wei) 馬累市市長,尤其讓我自豪的是,我們(men) 已與(yu) 多個(ge) 中國城市締結了友好城市關(guan) 係。”

  “共建‘一帶一路’在馬爾代夫深入人心。”記者在馬爾代夫采訪時,偶遇雜貨店店主希亞(ya) 姆。他高興(xing) 地拉著記者的手說:“馬中合作給我們(men) 家鄉(xiang) 帶來很大變化。這些年來,我家商店迎來了很多中國遊客。未來,我計劃蓋一棟8層高的樓房,全部用中國建築材料。衷心期待馬中合作越來越多、越來越好。”(人民日報)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