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2022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顯示,美國種族歧視與(yu) 不平等愈演愈烈,有色人種和少數族裔在醫療、教育、住房等領域持續麵臨(lin) 係統性歧視。目前,已有數起涉《平權法案》的案件在等待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jue) 。
_______________
2021年年底,美國佛羅裏達州18歲的亞(ya) 裔學生喬(qiao) 恩·王,將美國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告上了聯邦最高法院,起訴內(nei) 容為(wei) 這兩(liang) 所學校在本科錄取申請者時存在歧視亞(ya) 裔行為(wei) 。
喬(qiao) 恩告訴美國福克斯新聞網(FOX),他以4.65(滿分5分)的平均分從(cong) 高中畢業(ye) ,在畢業(ye) 班裏排名第二,用來申請大學的SAT(“美國高考”)成績也拿到了1590分,距離滿分隻差了10分,數學部分更是取得了滿分。此外,他的課外履曆也很豐(feng) 富:曾是學校學術知識競賽隊(Quiz Bowl)的隊長,打過高爾夫全國青少年錦標賽,還是一家初創軟件公司的老板。表麵看起來,喬(qiao) 恩的一隻腳似乎已踏進了頂尖大學的大門,但他卻接連被6所名校拒絕。
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孫碧6月13日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說,上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高校依照《平權法案》,力求學生種族多元化,導致“種族配額”製度出現——通過為(wei) 特定族裔學生保留固定的名額,以保證少數族裔享有平等進入大學的權利,但實施過程中卻造成了另一種“歧視”。
“如果我是非洲裔,我有95%的機會(hui) 被哈佛大學錄取”
“我申請的頂級學校是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卡內(nei) 基梅隆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喬(qiao) 恩說,被申請的6所大學集體(ti) 拒絕令他非常沮喪(sang) ,但這種情況並非預先完全沒想到過。
早在喬(qiao) 恩申請這些名校時,同學和高中輔導員都對他提出了“奇怪的警告”。“他們(men) 都告訴我,作為(wei) 一名亞(ya) 裔美國人,想要被錄取會(hui) 更難,我一開始隻把這種說法當作流言。”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在報道此事時稱,喬(qiao) 恩是一名亞(ya) 裔美國人,而美國的《平權法案》卻把成績優(you) 異的亞(ya) 裔美國人擋在了優(you) 秀大學的門外。
“美國高校錄取與(yu) 中國存在著較大不同。”孫碧指出,美國大學的錄取標準並非評判單純的學業(ye) 成就,會(hui) 加入更多種族、宗教、政治等因素的考量。
這種現象為(wei) 何出現?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李宏勃6月12日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指出,1964年,為(wei) 了解決(jue) 美國國內(nei) 存在的種族歧視,幫助處於(yu) 弱勢地位的少數族裔,美國頒布了《平權法案》。受益於(yu) 平權運動,美國頂尖高校對亞(ya) 裔學生敞開了大門。但隨著亞(ya) 裔學生數量增長、平均成績提升,他們(men) 的錄取率不僅(jin) 較非洲裔和拉丁裔等其他少數族裔低,有時甚至低於(yu) 全美平均錄取率。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一個(ge) 為(wei) 美國高中生上大學提供信息和應試建議的公司“普林斯頓評論”認為(wei) ,作為(wei) 一名亞(ya) 裔申請上大學,對於(yu) 許多精英學校可能是一個(ge) “明顯的劣勢”。該公司提示申請人,避免在申請材料中附上自己的照片,如果可能的話,保留關(guan) 於(yu) 種族背景的可選答案,以及避免撰寫(xie) 關(guan) 於(yu) 認同雙重文化重要性題材的入學論文。被6大名校拒收後,喬(qiao) 恩將他的簡曆送去“普林斯頓評論”公司評估,根據其預測結果,“作為(wei) 一名亞(ya) 裔,我有20%的機會(hui) 被哈佛大學錄取,但如果我是非洲裔,我有95%的機會(hui) 被哈佛大學錄取。”
“教育多元到底是什麽(me) 意思”
喬(qiao) 恩的父母是從(cong) 中國赴美的第一代移民,也是非營利組織“學生公平錄取組織”(SFFA)的成員。2014年,該組織將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告上法庭,稱其在招生過程中把種族列為(wei) 錄取標準之一,涉嫌對亞(ya) 裔的歧視。
2019年10月,美國波士頓聯邦地方法院裁決(jue) ,哈佛大學的招生程序對亞(ya) 裔並無歧視。2021年年底,“學生公平錄取組織”將該案訴至聯邦最高法院,喬(qiao) 恩成為(wei) 該案原告之一。喬(qiao) 恩說:“我反對種族歧視,但為(wei) 何《平權法案》讓我上不了好大學?”
2022年年初,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受理此案,並將其拆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案件分開審理。在此前的訴訟中,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都否認存在違法行為(wei) ,稱他們(men) 的錄取標準是為(wei) 了更好實現教育多元。然而,在美國,教育多元的概念存在爭(zheng) 議。孫碧對記者解釋說,許多美國高校的招生標準隻強調學校應有多元化的學生群體(ti) ,“但具體(ti) 什麽(me) 叫教育多元,卻是一個(ge) 很模糊的地帶。”美國紐約大學亞(ya) 裔碩士研究生妮可拉·張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由於(yu) 學校追求教育多元,優(you) 秀的亞(ya) 裔學生又太多,“想要進入名校越來越難了。”
“誰能告訴我,教育多元到底是什麽(me) 意思?”在2022年10月的庭審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克拉倫(lun) 斯·托馬斯指出,父母送孩子上大學是為(wei) 了學習(xi) ,不是為(wei) 了讓他們(men) 玩得開心或感覺良好。
“種族是美國高校錄取中最關(guan) 鍵的因素之一”
“種族是美國高校錄取中最關(guan) 鍵的因素之一。”孫碧表示,近年來,美國高校基於(yu) 種族的錄取製度遭到一些利益受損族裔的反對,中西部數州率先開始了廢止平權運動的步伐。這對於(yu) 廣大亞(ya) 裔來說無疑是個(ge) 好消息。
2022年10月,在“學生公平錄取組織”起訴哈佛大學以及北卡羅來納大學相關(guan) 案件的庭審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6位保守派大法官也對大學招生過程中考慮種族因素的做法提出質疑。據福克斯新聞網報道,今年7月4日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可能會(hui) 對該案做出判決(jue) ,如果“學生公平錄取組織”在兩(liang) 起案件中的任意一起勝訴,未來,美國高校在招生中將不得再考慮種族因素,有望把錄取標準聚焦到學生本人表現之上。
“在我們(men) 申請本碩博的過程中,不管多麽(me) 好的學校,都有自己的理由拒絕學生。”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亞(ya) 裔博士研究生麥克·魯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他很難評判這樣的做法是否公平,但認為(wei) 亞(ya) 裔應該為(wei) 此發聲,期待亞(ya) 裔的境遇可以慢慢變好。李宏勃認為(wei) ,在高等教育領域,通過犧牲一種膚色族群利益來補償(chang) 另一種膚色族群,這種做法本身就不符合美國《憲法》中平等保護的條款,它不僅(jin) 不能讓弱勢的族群更獨立和強大,反而加劇了族群撕裂,惡化了各種族之間的關(guan) 係。
目前,喬(qiao) 恩已進入佐治亞(ya) 理工學院就讀。他說,盡管未來他在職業(ye) 生涯或其他地方仍會(hui) 遭遇“被反對”、“被歧視”的風險,但他願意站出來,為(wei) 維護亞(ya) 裔群體(ti) 的權利而奮鬥。
本報北京6月14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劉胤衡 趙安琪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