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3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13日消息,“雙減”以來,教育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發展思想,高度重視涉校外培訓的投訴舉(ju) 報線索核查工作,建立了校外培訓投訴舉(ju) 報核查處置機製,將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台、教育部官網、“中國教育督導”微信公眾(zhong) 號舉(ju) 報平台獲得的舉(ju) 報線索,通過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yu) 服務綜合平台分發各地核查處置,前10批次投訴舉(ju) 報問題已核查處置完畢,實現動態清零。
目前,最新的第11、12批次校外培訓問題投訴舉(ju) 報線索共101條,其中第11批次45條,第12批次56條,較最高峰1068條(第7批次),分別下降95.8%、94.8%。第11、12批次問題線索也已全部由地方核查處理完畢。投訴舉(ju) 報問題主要集中在培訓機構“退費難”“隱形變異培訓”等方麵,以往群眾(zhong) 反映最為(wei) 集中的“退費難”問題線索,兩(liang) 批次共10條,僅(jin) 占比9.9%。經過不懈努力,投訴舉(ju) 報問題線索連續數月保持在曆史最低水平。
據悉,各地通過層層壓實責任,逐一核查問題線索,積極與(yu) 投訴舉(ju) 報人進行溝通反饋,主要以退費、法律途徑、置換服務等方式,多措並舉(ju) 解決(jue) 群眾(zhong) “退費難”問題;對“隱形變異培訓”“收費不規範”“違規廣告”等問題,各地依法依規進行嚴(yan) 肅查處,給予責令整改或關(guan) 停處理。
下一步,教育部將強化對各省負責投訴舉(ju) 報問題線索核查處置、日常巡查執法工作人員的培訓,結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典型案例為(wei) 切入點對相關(guan) 政策要點、難點進行深入解讀,全麵提高基層教育行政部門人員的問題線索核查處置和執法能力;對“退費難”“隱形變異治理”等重點難點問題,加強針對性指導,幫助地方更好地化解治理難題。同時,加快推進《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出台進程,進一步完善校外培訓治理的製度體(ti) 係,規範校外培訓行政處罰行為(wei) ,全麵提高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法治化水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