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她在美國研究唐人街

發布時間:2023-06-25 09:01: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獲知自己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那天,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社會(hui) 學教授周敏非常激動。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一般以自然科學家為(wei) 主,周敏是今年當選的120名院士中唯一的社會(hui) 學家,也是當選的9名華裔科學家中唯一的文科學者,由此成為(wei) 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藝術與(yu) 科學院“雙院士”。

  樂(le) 觀麵對不如意

  幼時,周敏熱愛讀書(shu) ,自學英語。16歲高中畢業(ye) 後,她被分配到離家30多公裏的工廠子弟學校當中學老師。“當時交通不便,工廠地處珠江三角洲,河流遍布,還沒建橋,隻能推著自行車乘坐小木船。”她很懷念那段經曆。

  “我給自己定的目標一般不會(hui) 太高。可一旦認定目標,就會(hui) 全力以赴。”1977年高考恢複後,她認真準備3個(ge) 多月,如願考上中山大學英語係。1982年本科畢業(ye) 後,周敏被分配留校,在新成立的社會(hui) 學係當助教。

  1984年,周敏離開丈夫和不足10個(ge) 月的兒(er) 子,孤身一人到美國求學。初到美國,她埋頭苦幹,克服語言文化障礙,勤工儉(jian) 學。身邊的顯性和隱形歧視,周敏無暇顧及,“我坦然麵對這些不如意,不讓它傷(shang) 到我,也不讓它阻礙我追求自己的目標。”

  周敏原本計劃讀一年半獲碩士學位後便回國。不過,她在碩士生資格考試中成績優(you) 異,分數超過了博士生資格分數線。在導師的鼓勵和勸說下,周敏選擇留在美國讀博。

  認準了就做下去

  一次在紐約唐人街喝茶的偶然經曆,讓周敏對唐人街研究產(chan) 生了濃厚興(xing) 趣。當周敏提出博士論文以唐人街為(wei) 選題時,導師最初是不同意的,他認為(wei) “唐人街在美國主流學界已經有了定論,再研究也很難有突破性的新結論”,可是周敏堅持做下去,“唐人街之所以能在美國經久不衰,背後必定有值得研究的特殊原因”。

  周敏依靠粵語和其他方言以及親(qin) 屬關(guan) 係的便利走進了唐人街,一邊做研究,一邊打工掙錢補足自己的生活和研究費用。

  最終,《唐人街》出版,開啟了美國移民社區研究的新方向。之後,周敏研究美國越南社區的成果,也獲得了學術界認可。從(cong) 此,周敏基本確定了以亞(ya) 裔移民及社區發展作為(wei) 主要研究領域。

  迄今為(wei) 止,周敏共出版20本學術專(zhuan) 著,發表210多篇學術論文。她論文的穀歌學術引用次數至2023年5月26日已達35200次。周敏發表的學術成果對有關(guan) 海外華人社區和當代國際移民及後裔的研究發揮了積極作用。

  繼續進行海外華人研究

  2013年至2016年,周敏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六使講座教授、社會(hui) 學係主任和華裔館館長。當時,她主要負責籌款事宜。在新加坡,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一次與(yu) 海外華人相關(guan) 的活動,都會(hui) 受到新加坡社會(hui) 各方大力支持。對此,她十分感激,也因此結識了許多新加坡華人朋友。

  新冠疫情前,周敏經常回中國,一是探望父母親(qin) 友,二是與(yu) 中國相關(guan) 高校進行學術交流。最近,她正在進行有關(guan) 中國和印度技術移民的研究,並計劃於(yu) 今年12月回中國,推進一項與(yu) 全球華人慈善行動相關(guan) 的研究和培訓計劃。

  周敏認為(wei) ,海外華人研究意義(yi) 深遠。海外華人對祖籍地和移居地兩(liang) 地社會(hui) 發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其曆史也是中國曆史、國際移民曆史以及移民移居國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海外華人研究和國際關(guan) 係議題也是緊密相連的。周敏表示,她將繼續從(cong) 事海外華人相關(guan) 研究活動,推動海外華人研究向更深層次拓展。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