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不合作是最大的風險 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

發布時間:2023-07-05 09:18:00來源: 人民日報

  不合作是最大的風險 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寰宇平)

  中國是機遇,不是“風險”。國際社會(hui) 應該警惕和共同抵禦的真正風險是以“去風險”之名推進“去中國化”

  近期,“去風險”正在取代“脫鉤”,成為(wei) 西方一些政客談論對華經濟關(guan) 係時的新論調,被用來美化包裝一係列以“去中國化”為(wei) 目的的消極政策。所謂“去風險”,本質上是把經貿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違背經濟規律,擾亂(luan) 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最終會(hui) 阻礙世界經濟複蘇進程。

  (一)

  “‘去風險’可能比‘脫鉤’更圓滑。”《紐約時報》一語中的。

  上一屆美國政府高調推出“脫鉤論”,被證明是不切實際的空想。本屆美國政府雖然聲稱“無意遏製打壓中國”,但以政治手段幹擾破壞中美經濟聯係的圖謀並沒有變。在“脫鉤論”不切實際、不受歡迎的情況下,美國一些人急於(yu) 尋找新說辭。從(cong) “精準脫鉤”到“小院高牆”,從(cong) “增加供應鏈韌性”到“供應鏈多元化”,從(cong) “近岸外包”到“友岸外包”,名目不斷翻新。

  “去風險”被加上“不追求‘脫鉤’”的限定語,是為(wei) 了同“脫鉤論”拉開距離,增加迷惑性。然而,所謂“去風險”不過是新瓶裝舊酒。首先,“去風險”的具體(ti) 政策指向還是技術封鎖、投資審查、供應鏈轉移等老一套。美國政府高官不久前在一場政策演講中,一邊高談“追求‘去風險’‘多元化’,而不是‘脫鉤’”,一邊揚言要用“‘小院高牆’保護我們(men) 的基礎性技術”。其次,“去風險”的真實目的依舊是遏製打壓中國,為(wei) 當前美國政府的錯誤對華政策服務。美國《外交事務》雜誌說得明白:美國力推“去風險”,實際上是要限製中國在關(guan) 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領域的能力,限製中國在關(guan) 鍵原材料及其加工上的地位,限製中國市場在世界範圍內(nei) 的影響。

  在21世紀的今天,國家間相互依存本是常態,不能把相互依存與(yu) 不安全簡單畫等號。“去風險”說法盡管“圓滑”,卻解決(jue) 不了美國當前處理對華經濟關(guan) 係時麵臨(lin) 的困境:一方麵意識到“脫鉤”會(hui) 自損利益、不切實際,一方麵又難以擺脫將中國當作“假想敵”的執念,變著法兒(er) 搞“脫鉤”。如此自相矛盾的心態,隻會(hui) 讓美國繼續在自我製造的圍城裏打轉。

  (二)

  自由貿易、分工協作是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國際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形成和發展是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作用的結果。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下,各國加強分工合作,帶來的是共同發展。

  中國是機遇,不是“風險”。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第一製造業(ye) 大國、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是全世界1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huo) 伴,持續為(wei) 世界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世界開放報告2022》顯示,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取得進展,開放指數不斷提高,成為(wei) 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國際事務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認為(wei) ,西方對華“去風險”本身就是巨大的風險。

  “去風險”的政治操弄破壞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阻礙全球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國際社會(hui) 應該警惕和共同抵禦的真正風險是以“去風險”之名推進“去中國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lan) 沙警告,“去風險”的趨勢可能令各國以犧牲全球增長為(wei) 代價(jia) 轉向國內(nei) ,“危險就是全球經濟可能分裂成一些集團”。新加坡副總理黃循財指出,有關(guan) 針對中國“去風險”的聲音,同樣會(hui) 導致更加碎片化和“脫鉤”的世界經濟,“一個(ge) 碎片化的全球經濟將把世界分裂為(wei) 相互競爭(zheng) 的區域集團”。

  美國炒作“去風險”的目的之一在於(yu) 蠱惑盟友,進而在經濟領域打造遏製打壓中國的“小圈子”,但美國盟友對這種政治算計將給自身利益造成的損害保持著清醒與(yu) 警惕。歐洲對外關(guan) 係委員會(hui) 不久前公布的在11個(ge) 歐盟成員國進行的民調結果顯示,43%的受訪者認為(wei) 中國是“夥(huo) 伴”,認為(wei) 對華合作帶來更多機遇的受訪者多於(yu) 認為(wei) 對華合作帶來更多風險的受訪者。德國經濟亞(ya) 太委員會(hui) 就對華經濟關(guan) 係問題發布報告,認為(wei) “多元化戰略不能依賴於(yu) 撤離中國市場”。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直言,歐洲國家對華認知應該更客觀,歐洲執意尋求對華“脫鉤”或者“去風險”,無異於(yu) “自尋短見”。

  (三)

  不合作是最大的風險,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

  在世界麵臨(lin) 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的形勢下,各方都有自己的安全關(guan) 切。但泛化國家安全,把其當成推行保護主義(yi) 、遏製打壓他國的借口,隻會(hui) 將風險擴大化,造成更多和更大的問題。

  經濟全球化是曆史潮流,其發展大勢從(cong) 未改變。當前,以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為(wei) 代表的新技術加速發展,為(wei) 經濟全球化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世界不應該、也不可能退回到彼此封閉孤立的狀態。“不要把寶寶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別把讓我們(men) 所有人變得更好的經濟全球化拋出窗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的話,道出了許多國家的共同心聲。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也認為(wei) ,世界經濟不應碎片化,“脫鉤”將損害全球經濟發展,單邊主義(yi) 和保護主義(yi) 違背全球化潮流。

  應對困難挑戰,合作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最好的辦法。各國應當順應曆史潮流,進一步凝聚發展共識,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堅決(jue) 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共同維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使經濟全球化發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不同國家、不同人群。對於(yu) 一些影響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具體(ti) 問題要具體(ti) 分析,各方完全可以通過協商合作,共同防範應對。

  當前世界經濟複蘇艱難,各國真正需要的是用開放的心態、開放的行動、開放的合力,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共同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以“去風險”之名搞“脫鉤斷鏈”,隻會(hui) 導致去機遇、去合作、去穩定、去發展,隻會(hui) 製造經濟割裂,拖累世界經濟發展。(人民日報)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