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的報告,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毒品消費國,全球生產(chan) 的毒品約60%輸入到了美國。去年,美國約有10.96萬(wan) 人死於(yu) 吸毒過量,這一數字不僅(jin) 創下曆史紀錄,而且比當年美國死於(yu) 槍擊和車禍的總人數還要多。《財富》雜誌直言,毒品已經成為(wei) 美國最大的公共健康問題。
有人蹣跚而行,有人失去知覺趴在地上,還有些人做出類似自殘的舉(ju) 動。這並不是僵屍電影的片場,而是真實發生在一些美國一線城市的恐怖場景。
英國《每日郵報》這樣描述:賓州最大城市費城市中心的肯辛頓大道,如今已在毒品的侵蝕下淪為(wei) “僵屍之地”,眼前的一切令人難以相信這裏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
據美聯社報道,今年6月,費城衛生部發布的報告稱,一種名為(wei) “甲苯噻嗪”的藥物出現在了費城約90%的吸毒者體(ti) 內(nei) 。
吸毒者丹妮爾:我用頭撞牆,我希望把自己撞暈過去。真的糟透了,我處於(yu) 人生最糟糕的時刻。
生活在費城的丹妮爾是三個(ge) 孩子的母親(qin) ,僅(jin) 使用過幾次“甲苯噻嗪”的她,已經遍體(ti) 鱗傷(shang) 。
吸毒者丹妮爾:我在這裏注射毒品,它好像把我胳膊的皮膚穿了個(ge) 洞。
記者:就是你從(cong) 一麵注射,但是另一麵反而出現了傷(shang) 口,這是藥品甲苯噻嗪造成的。
吸毒者丹妮爾:我每天都在哭泣,我不知道該怎麽(me) 辦,我真的束手無策。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甲苯噻嗪原本是一種大型動物鎮靜劑,在被加入可卡因和芬太尼等常見毒品中後,可延長吸毒者經曆的所謂“快感”時間。但這種“僵屍藥”對身體(ti) 的損害十分驚人,使用者會(hui) 出現呼吸困難、意識喪(sang) 失、皮膚潰爛等一係列突發症狀。
社會(hui) 組織誌願者:它們(men) 快速侵蝕掉皮肉,你也許昨天還沒事,但突然就出現症狀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本應用於(yu) 豬馬牛身上的動物鎮靜藥物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批準後上市,卻沒被政府列入人體(ti) 管製藥物及醫院常規毒物檢測項目名錄。
洛杉磯郡衛生部藥物濫用預防及管製部主任蓋瑞指出,隨著“僵屍藥”甲苯噻嗪遍布全美,美國已經陷入“史上最嚴(yan) 重的用藥過量危機之中”。2022年,甲苯噻嗪在全美36州的吸毒者體(ti) 內(nei) 被檢出。
另據路透社報道,僅(jin) 在紐約市,2021年就有2668人因使用甲苯噻嗪死亡。
“肯辛頓大道亂(luan) 象”隻是美國毒品泛濫現狀的縮影。美國人隻占世界人口的5%,但卻使用了全球80%的阿片類藥物。
美國外交學會(hui) 的一份報告指出,自2000年以來,美國已有超過100萬(wan) 人死於(yu) 藥物過量,每年美國藥物過量致死人數繼續呈上升趨勢。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最新數據,在過去一年中,平均每天約有300名美國人死於(yu) 藥物過量。在12歲及以上年齡的約2.8億(yi) 美國人中,目前約有3190萬(wan) 吸毒者,平均每12個(ge) 美國人中就有1人吸毒。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評論稱,“絕對自由主義(yi) ”釀成了美國的悲劇。
美國國會(hui) 聯合經濟委員會(hui) 2022年發表報告指出,濫用阿片類藥物給美國造成近1.5萬(wan) 億(yi) 美元損失,約占當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7%,與(yu) 2017年的經濟損失相比增長約三分之一。2022年,與(yu) 新冠疫情暴發前相比,美國損失了約630萬(wan) 勞動力,其中約20%是藥物濫用所致。
俄亥俄州羅伯戒毒中心負責人希爾:我認為(wei) 美國之所以淪落到今天,是因為(wei) 我們(men) 是世界上用藥最多的國家。我們(men) 是一個(ge) “快餐式”解決(jue) 問題的國家,要快,要快,要快。感覺糟糕,這裏有藥片。感覺疼痛,這裏有藥片。勃起功能障礙,這裏有藥片。醫生大筆一揮,問題就解決(jue) 了。但疼痛也有好處,疼痛提醒我們(men) ,我們(men) 還活著。
俄亥俄州羅伯戒毒中心負責人希爾認為(wei) ,相比其他國家,美國人更傾(qing) 向於(yu) 選擇通過藥物來緩解疼痛,釋放壓力。促成這一社會(hui) 文化形成的主要動力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大型醫藥企業(ye) 投入重金展開的“製藥史上最慷慨的營銷活動”。
1995年,美國普渡製藥公司為(wei) 推廣其研發的奧施康定,率先打響了“阿片類藥物無害論”宣傳(chuan) 攻勢。
阿片類藥物“奧施康定”的廣告:我們(men) 醫生認為(wei) ,阿片類藥物不能長期使用是錯誤的。它們(men) 可以而且應該被長期使用。
阿片類藥物“奧施康定”的廣告:這種藥物不會(hui) 把你變成僵屍,我又是一個(ge) 活躍的人了。
美國阿片處方醫師協會(hui) 執行理事長克洛尼:奧施康定上市後的6年時間裏,普渡公司在全美讚助了2萬(wan) 個(ge) 宣傳(chuan) 教育項目。阿片類藥物的製造商和經銷商,在10年內(nei) 花費8.8億(yi) 美元,目的便是阻止更謹慎的處方。他們(men) 的花費比美國的槍支遊說集團還要高8倍。
《今日美國》指出,對於(yu) 如今阿片類藥物的泛濫,作為(wei) 美國聯邦最大的藥品監管部門——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難辭其咎。
1996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在普渡公司的遊說下,認可了該公司關(guan) 於(yu) 奧施康定的上癮比率不足1%的欺詐性描述,並允許其在藥品包裝上列舉(ju) 誤導性信息。
據美國《紐約客》雜誌報道,從(cong) 1999年到2017年,共有20萬(wan) 美國人死於(yu) 過量服用奧施康定或其他處方阿片類藥物。2015年,普渡製藥的擁有者薩克勒家族以140億(yi) 美元的身價(jia) 登上了當年的美國最富有家族排行榜。而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至今未公開承認自身負有責任。
《柳葉刀》雜誌預測,在“僵屍藥”甲苯噻嗪的催化下,如果美國不采取新措施,從(cong) 2020年到2029年累計將有約122萬(wan) 美國人死於(yu) 過量服用阿片類藥物,位列世界第一。
50多年前,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鬆曾對毒品“宣戰”,而美國的“毒”病反而愈演愈烈,成了根深蒂固的“美國病”。“禁毒戰爭(zheng) ”為(wei) 何失敗?關(guan) 鍵在於(yu) ,美國政客優(you) 先考慮的是如何利用這一問題來為(wei) 自身獲取政治和經濟利益,而非民眾(zhong) 的生命健康。
今年6月,紐約市的街頭出現了一些裝有透明玻璃的自動販賣機,上麵印有“藥品”的圖示,乍一看去,以為(wei) 是藥品販賣機。然而走近一看才知道,裏麵裝的是與(yu) 毒品相關(guan) 的物品,如一次性吸毒工具和吸毒過量急救包等,供人們(men) 免費取用。
記者:輸入任意郵編,然後按一下,再輸入需要的物品,就拿到了。
紐約衛生部門表示,希望此舉(ju) 可以將紐約市吸毒過量的死亡人數在未來兩(liang) 年內(nei) 減少約15%。
據《紐約郵報》報道,可卡因煙管在售貨機擺出的當晚便被哄搶一空。
除了免費分發吸毒工具,紐約市還設置了“藥物注射點”,配以專(zhuan) 業(ye) 人員對吸毒者注射的藥品予以指導。
2021年11月,全美首家名為(wei) ON POINT的藥物注射點在紐約市北部的哈雷姆區正式開張營業(ye) ,吸毒者可以自行帶著各類毒品來這裏接受專(zhuan) 業(ye) 注射指導。
紐約ON POINT藥物注射點負責人凱琳: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該如何注射藥物。他們(men) 不知道如何找到靜脈,他們(men) 不知道旋轉的靜脈,他們(men) 不知道如何使用相關(guan) 工具,不了解它們(men) 有什麽(me) 作用。我們(men) 對他們(men) 進行指導,因此還被指責,但事情並沒有那麽(me) 簡單。
無論是吸毒工具售賣機還是現代“大煙館”的出現,都證明美國無力禁止毒品,隻能選擇與(yu) 毒品共存,而與(yu) 東(dong) 海岸的紐約相比,西海岸的政策則更加“躺平”。
2020年11月,美國第46屆總統大選膠著之際,俄勒岡(gang) 州州長布朗簽署110號行政令,該州從(cong) 此成為(wei) 全美乃至全球首個(ge) 將海洛因、可卡因和冰毒等“硬性毒品”合法化的地區。
為(wei) 什麽(me) 會(hui) 在大選之際通過這樣的法案?澳大利亞(ya) 天空衛視認為(wei) ,答案很簡單。當民主和共和兩(liang) 黨(dang) 勢均力敵之際,誰能爭(zheng) 取到全美12%吸毒選民的支持,誰就能獲勝。對於(yu) 政客來說,爭(zheng) 取選票、獲得權力比保障公民健康重要得多。
伴隨毒品寬鬆政策而來的是每況愈下的社會(hui) 治安。
今年3月的民調顯示,在俄勒岡(gang) 州最大城市波特蘭(lan) ,此前12個(ge) 月中,有79%的受訪企業(ye) 曾經曆過打砸搶事件,其中19%的商鋪經曆過五次以上的打砸搶事件。自2020年由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大規模騷亂(luan) 事件發生後,波特蘭(lan) 市中心超過2600家商鋪搬離了該地區。
商鋪經營者:我們(men) 的店鋪被破壞了超過6次,其中有5起盜竊事件,損失超過十萬(wan) 美元。
商鋪經營者:我怎麽(me) 強調都不為(wei) 過,它(毒品犯罪)已經影響到了一切。銀行被劫,自動取款機被盜。有的人隻是去上班,走在社區裏就被攻擊了。
商鋪經營者:在某種程度上,這些已經成了家常便飯。真的,我認為(wei) 很多(犯罪)事件的發生,是由於(yu) 政策原因。
合法經營的商家選擇搬離波特蘭(lan) ,大批癮君子則蜂擁而至。
與(yu) 俄勒岡(gang) 州相鄰的蒙大拿州甚至向當地的吸毒者發放前往波特蘭(lan) 的免費汽車票。薄弱的毒品和藥品法規甚至使遠離美墨邊境的俄勒岡(gang) 州吸引了眾(zhong) 多販毒集團。由於(yu) 毒品藥品販運的猖獗,在波特蘭(lan) ,一粒芬太尼的街頭售價(jia) 僅(jin) 為(wei) 一美元。
美國攝影師米歇爾:我感覺我們(men) 是在邀請人們(men) 來我們(men) 的城市自殺。我們(men) 給了他們(men) 飲鴆止渴所需的工具,在活了一段時間後難逃慘死街頭的結局。
山姆,退伍軍(jun) 人,曾參加過伊拉克戰爭(zheng) ,因為(wei) 難以承受戰爭(zheng) 經曆造成的心理創傷(shang) ,他從(cong) 數年前開始接觸毒品。
吸毒者山姆:每天我混跡在街頭。我的價(jia) 值觀、我的靈魂、我的本性、我是誰,這一切正在迷失。你明白我的意思,就看你能撐多久。你看這裏的人們(men) ,他們(men) 隻剩一個(ge) 軀殼,如同行屍走肉。你知道,在他們(men) 每次清醒的兩(liang) 分鍾裏,就是為(wei) 了找到毒品,這就是他們(men) 活著的全部意義(yi) 。對我而言,幸運的是我還有清醒的時候。毒品正在殘殺美國的年輕一代,它就像無聲的殺手。
從(cong) 曆史上來看,美國的毒品政策並非像現在一樣“躺平”和“擺爛”。
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鬆:美國的“頭號公敵”是毒品濫用。
20世紀70年代,尼克鬆大張旗鼓發起“禁毒戰爭(zheng) ”,但此後,尼克鬆禁毒的真實動機不斷遭到質疑。
曾任尼克鬆高級政策顧問的約翰·埃利希曼曾在1994年表示,尼克鬆政府當時優(you) 先考慮如何利用毒品問題為(wei) 自己獲取政治利益。
禁毒戰爭(zheng) 打響的社會(hui) 背景是,美國深陷越戰泥潭,以嬉皮士為(wei) 代表的一代美國年輕人登上舞台,吸食毒品成了反戰、反政府的標誌,以黑人平權為(wei) 核心的民權運動相伴爆發。尼克鬆政府認為(wei) ,如果把左翼的“嬉皮士”與(yu) 大麻聯係起來,把非洲裔與(yu) 海洛因聯係起來,就可以打擊這兩(liang) 類群體(ti) ,並吸引白人保守派選民。
“禁毒戰爭(zheng) ”開始後,美國的監獄人口結構也隨之發生重大改變。雖然製毒和販毒人群大比例是白人,但大批黑人卻因攜帶毒品的非暴力犯罪被捕入獄。直到2015年“禁毒戰爭(zheng) ”正式結束,非洲裔人口的入獄比率相比白人增長了近5倍,黑人人口雖然隻占美國總人口的約5%,但卻占據了監獄人口的25%。
哈佛大學法學教授斯摩爾:好萊塢慶祝可卡因的使用,人們(men) 在脖子上掛著小銀勺子(吸毒工具)走來走去,沒有人認為(wei) 這有什麽(me) 問題。與(yu) 此同時,警察卻忙著深入黑人社區,為(wei) 少量的可卡因掃蕩黑人,把他們(men) 關(guan) 起來。不同社會(hui) 經濟層次的社區都有毒品問題,而且嚴(yan) 重程度基本相同。因此更多黑人和棕色人種涉毒入獄,本質上與(yu) 毒品沒有關(guan) 係,完全源於(yu) (歧視性)毒品執法。
據美國賓夕法尼亞(ya) 大學的統計,美國聯邦政府在禁毒戰爭(zheng) 中花費超過1萬(wan) 億(yi) 美元來遏製毒品傳(chuan) 播,實際上,這些聯邦撥款大都被用於(yu) 美國執法隊伍的軍(jun) 事化。
美國記者:禁毒戰爭(zheng) 好像成了一場真正的戰爭(zheng) ,警察開始越來越像士兵。美國的資金開始湧入世界各地的軍(jun) 隊化緝毒行動。
20世紀90年代,聯邦政府通過“1033計劃”,授權國防部向地方執法機構轉移軍(jun) 事武器,以便繼續開展反毒戰爭(zheng) 。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發布的專(zhuan) 項報告顯示,人口僅(jin) 700萬(wan) 、警察約14000人的亞(ya) 利桑那州,獲得了兩(liang) 萬(wan) 多套個(ge) 人軍(jun) 用設備,分配到了1034架軍(jun) 用重型機槍、184輛裝甲車和17架直升機。
路人:你還要這樣對他多長時間?
警察:這就是為(wei) 何你們(men) 不該吸毒,孩子們(men) 。
美國緝毒署華盛頓州負責人 厄克哈特:我們(men) 贏得了禁毒戰爭(zheng) 嗎?沒有。事實上,我們(men) 沒有在禁毒戰爭(zheng) 中獲得任何好處。我們(men) 監禁了整整一代人,大部分是非洲裔美國人。
諷刺的是,在投入大量聯邦資金後,美國吸毒人數不降反升。自20世紀70年代美國打響禁毒戰爭(zheng) 以來,美國吸毒過量死亡人數幾乎每年都在增長。
進入21世紀,美國經曆了“9·11”恐怖襲擊事件、伊戰泥潭、金融危機等內(nei) 憂外患,經濟開始走下坡路,政府在打擊毒品犯罪上耗費巨大,美國政府又開始轉變對毒品的態度。
美國總統拜登:任何人都不應該,僅(jin) 因吸食和持有大麻就被送進監獄。
2022年10月6日,拜登宣布對涉大麻罪犯進行大赦。白宮官員表示,在1992年至2021年期間,約有6500人因持有大麻違反聯邦法律被定罪。
在政客新聞網看來,這雖然稱不上“曆史性的一步”,但如果州長們(men) 願意響應拜登的號召,對大麻進一步放行,其連鎖反應可能會(hui) 影響到數千萬(wan) 美國人。
大麻販賣機經銷商伊麗(li) 艾斯:就像你要去商店需要自助結賬一樣,買(mai) 大麻為(wei) 什麽(me) 就要區別對待呢?
今年6月,大麻自動售貨機在科羅拉多州全境落地,同時,州長波利斯還批準了大麻的網絡銷售,業(ye) 內(nei) 人士稱,這些舉(ju) 措更有助於(yu) 保護購買(mai) 者的隱私。
今年5月,加州洛杉磯政府出資,在街頭免費分發大麻煙槍。
紐約市則已將每年的4月20日定為(wei) 大麻合法化慶祝日,當天有數千人聚集在曼哈頓的華盛頓廣場現場販賣和吸食大麻。
大麻被公認為(wei) 一種“入門毒品”,其成癮性眾(zhong) 所周知,是聯合國禁毒公約中被管製的麻醉藥品。美國藥物濫用和心理健康服務管理局的數據顯示,約85%的硬性毒品使用者早前都曾吸食過大麻。
英國《衛報》尖銳地指出,大麻問題毫無疑問也是選票問題,美國兩(liang) 黨(dang) 已經不約而同地給“毒品列車”開了綠燈。目前,“娛樂(le) 目的”使用大麻已在美國23個(ge) 州和華盛頓特區獲得批準。
據美國政府調研機構“公開的秘密”的統計數據顯示,從(cong) 2018年至2022年,與(yu) 大麻產(chan) 品相關(guan) 的美國企業(ye) 和行業(ye) 協會(hui) 在政治遊說上累計花費超過2240萬(wan) 美元,平均年花費是2016年的10倍,是2012年的近百倍。
今年4月,美國國會(hui) 眾(zhong) 議院少數黨(dang) 領袖、民主黨(dang) 籍眾(zhong) 議員傑弗裏斯和共和黨(dang) 籍眾(zhong) 議員喬(qiao) 伊斯聯合提出一項法案,要在聯邦層麵推動大麻合法化。
澳大利亞(ya) 天空衛視記者:這是一個(ge) 僅(jin) 通過眼前震撼的圖像便可講述的故事。但毒品問題比這要深得多,它反映出的是係統性的問題,戒毒治療、心理醫療、住房、醫療保險。我們(men) 在這裏看到的人,反映出的是美國徹底的失敗。
英國《衛報》稱,數十年前,美國常被描述為(wei) 一片充滿“希望和機會(hui) ”的土地,但眼下在毒品泛濫的美國街頭,希望和機會(hui) 蕩然無存。美國智庫曼哈頓政策研究所指出,在美國政府發布的國家毒品管製戰略中,幾乎看不到政府本應發揮的重要作用。毒品的泛濫與(yu) 美國的政治體(ti) 製、經濟利益、遊說集團、社會(hui) 文化等多重因素相關(guan) 。係統性問題讓美國的毒品問題愈演愈烈,讓美國的“毒”病難有盡頭。(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