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德國選擇黨打破該國政壇沉寂 歐洲右翼政治勢力的新突破

發布時間:2023-07-05 09:46: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

  近日,德國右翼民粹主義(yi) 政黨(dang) ——德國選擇黨(dang) 打破了該國政壇的沉寂:在6月25日舉(ju) 行的圖林根州鬆訥貝格地方行政長官選舉(ju) 中,選擇黨(dang) 候選人羅伯特·澤塞爾曼擊敗了社民黨(dang) 、聯盟黨(dang) 等傳(chuan) 統政黨(dang) 的對手獲得勝利。

  這是德國選擇黨(dang) 2013年成立以來首次贏得地方行政長官選舉(ju) ,也是選擇黨(dang) 政客首次成為(wei) 這個(ge) 歐洲最大經濟體(ti) 的地區領導人,德國輿論稱其具有“分水嶺”意義(yi) 。放眼歐洲,隨著經濟不景氣的延綿不絕和俄烏(wu) 衝(chong) 突的持續折磨,歐洲右翼政治勢力崛起成為(wei) 歐洲政治的新風景線,德國選擇黨(dang) 的新突破可謂其中的一朵“浪花”。

  6月份早些時候進行的鬆訥貝格地方行政長官選舉(ju) 首輪投票中,澤塞爾曼以46.7%的得票力壓基民盟候選人於(yu) 爾根·克佩爾,距過半數勝選僅(jin) 差幾個(ge) 百分點。首輪投票後,社民黨(dang) 、綠黨(dang) 、左翼黨(dang) 等該地區其他主要政黨(dang) 均呼籲選民在第二輪投票中支持克佩爾,但此舉(ju) 並未奏效。圖林根州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澤塞爾曼在第二輪投票中以52.8%的得票率當選。德國媒體(ti) 分析認為(wei) ,這是德國選擇黨(dang) 借助民眾(zhong) 對社會(hui) 民主黨(dang) 總理朔爾茨與(yu) 綠黨(dang) 和自由民主黨(dang) 組成的執政聯盟感到不滿而取得的最新成功。

  德國選擇黨(dang) 聯邦議院黨(dang) 團主席愛麗(li) 絲(si) ·魏德爾在社交媒體(ti) 上表示,澤塞爾曼創造了曆史,成為(wei) 該黨(dang) 首個(ge) 地方執政官,“而這隻是一個(ge) 開始”。選擇黨(dang) 圖林根州負責人比約恩·赫克表示,鬆訥貝格的選舉(ju) 勝利是一場“政治地震”的開始,將使該黨(dang) 躋身主流政壇。

  與(yu) 歐洲其他國家不同,鑒於(yu) 德國的納粹曆史,德國對極右翼勢力的發展保持高度警覺。德國憲法保衛局等情報機構一直對該國極右翼勢力保持監控,有時甚至出手幹預。德國選擇黨(dang) 作為(wei) 右翼政治勢力的代表,盡管成立不過十年,但崛起迅速,頗為(wei) 引人注目。

  十年前,德國麵臨(lin) “歐債(zhai) 危機”和“難民危機”的接連打擊,該不該出錢救債(zhai) 務纏身之歐盟成員國、該不該開門接納難民引發德國社會(hui) 大討論。德國選擇黨(dang) 在此亂(luan) 局中誕生,旗幟鮮明地提倡反移民、反歐盟、反歐元的民粹主義(yi) 政策。這些政治主張在一部分德國人中獲得了共鳴,加上該黨(dang) 善於(yu) 運用社交媒體(ti) 等新媒體(ti) 手段吸引年輕人參與(yu) ,政治影響力突飛猛進。2017年德國選擇黨(dang) 在地方選舉(ju) 中在多個(ge) 州議會(hui) 中登堂入室,成為(wei) 二戰後首個(ge) 進入議會(hui) 的德國右翼民粹主義(yi) 政黨(dang) 。

  不過,由於(yu) 成立時間短,成員來源多元複雜,該黨(dang) 高層極不穩定,權力鬥爭(zheng) 激烈,因而得票率波動較大。在2021年聯邦議會(hui) 選舉(ju) 中,德國選擇黨(dang) 以超過10%的得票率成為(wei) 聯邦議會(hui) 中的第五大黨(dang) ,但低於(yu) 預期。

  盡管鬆訥貝格是德國最小的區之一,人口隻有約5.7萬(wan) ,但選擇黨(dang) 的崛起勢頭依然引發主流輿論警覺。德國猶太人中央委員會(hui) 、國際奧斯威辛委員會(hui) 等對德國選擇黨(dang) 在圖林根州的地方選舉(ju) 中獲勝深感震驚,對有這麽(me) 多人支持該黨(dang) 深感擔憂。

  地方選舉(ju) 隻是第一步。在鬆訥貝格奪下選舉(ju) 勝利後,選擇黨(dang) 正試圖將這一勢頭延續至德國東(dong) 部薩克森州、圖林根州、勃蘭(lan) 登堡州的州議會(hui) 選舉(ju) 中,進一步擴大該黨(dang) 在聯邦州層麵的執政參與(yu) 。

  前不久,德國民調機構公布調查顯示,全國範圍內(nei) 選擇黨(dang) 的支持率高達19%,僅(jin) 落後於(yu) 聯盟黨(dang) ,成為(wei) 德國第二大黨(dang) 。該黨(dang) 正在利用選民對經濟衰退、移民和綠色轉型的擔憂爭(zheng) 取支持,甚至計劃在2025年聯邦選舉(ju) 中提名一名總理候選人。

  不過,德國各大政黨(dang) 對走右翼鋼絲(si) 的選擇黨(dang) 始終保持警惕,不願與(yu) 之結盟組閣。在聯邦和州層麵,選擇黨(dang) 進入議會(hui) 容易,但想上台執政難度很大。去年12月,德國警方同時對11個(ge) 聯邦州展開大搜捕,逮捕25人,據稱這些人屬於(yu) 或支持一個(ge) 右翼極端組織,該組織策劃以暴力手段推翻德國現行政治體(ti) 製。據德國媒體(ti) 報道,該團夥(huo) 中就有德國選擇黨(dang) 的成員。

  應當看到,德國極右翼勢力崛起並非個(ge) 例。在接連遭遇金融危機、難民危機、新冠疫情大流行、烏(wu) 克蘭(lan) 危機和嚴(yan) 重通脹打擊的歐洲,排外和疑歐情緒日益盛行,法國、意大利、瑞典等國均出現極右翼勢力支持率大漲的現象。在瑞典,右翼政黨(dang) 成為(wei) 瑞典第一大反對黨(dang) ;在法國,右翼政黨(dang) 國民聯盟黨(dang) 盡管在大選中失利,但也獲得了23.1%的得票,創下了新紀錄。英國《衛報》文章分析,日益嚴(yan) 重的經濟不安全和不平等為(wei) 極右翼政黨(dang) 崛起“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主流政黨(dang) 可能在2024年歐洲議會(hui) 選舉(ju) 中勢力削弱,右翼勢力還會(hui) 往上走,而這或將給歐洲層麵的政策製定帶來更大困難。

  德國作為(wei) 歐洲最大的經濟體(ti) 和政治力量之一,內(nei) 部政治的變化必將影響整個(ge) 歐洲的政治格局,選擇黨(dang) 的勝利可能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並可能對2024年歐洲議會(hui) 選舉(ju) 產(chan) 生影響。因此,德國和歐洲都會(hui) 對選擇黨(dang) 的動向保持高度警惕。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