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韋香惠 實習(xi) 生 王禕昕)暑期將至,部分短視頻平台上出現了一係列“暑假最可怕”視頻引發熱議。“小學二年級的暑假很危險”“小升初的暑假是最可怕的”“開學就要初三的孩子們(men) 暑假別再玩了”……成為(wei) 此類視頻的慣用話術。是誰在製造這些暑假焦慮?會(hui) 有人買(mai) 單嗎?
“可怕”的暑假?
最近,白曉文刷短視頻竟然產(chan) 生了一些心理負擔。暑假過後,她的孩子就要上小學六年級,成績在前十名上下浮動。
“我刷到就會(hui) 跳過,刷多了焦慮”。令白曉文感到不快的視頻裏通常有一位“資深老師”,一本正經地告訴她“暑假可怕”,如果不補課、不買(mai) 培訓資料書(shu) 、不報班就會(hui) “學習(xi) 跟不上”“無法超越同學”。
這些所謂的“資深老師”有學校教師、機構老師和“學習(xi) 博主”,是否認證屬實、有無足夠教學經驗無從(cong) 考證。
這類視頻從(cong) 幼小銜接、小升初到初升高,幾乎每一個(ge) 年級都有覆蓋,在博主口中,每一個(ge) 學期的暑假都是“逆襲”的關(guan) 鍵節點。從(cong) 課程門類上看,“古文是分水嶺”“英語要提前學”“奧數是敲門磚”……科科都必須重視。不過,當視頻快要結束的時候,博主隨即就給出購書(shu) 、購課的建議。
在平台上也可以看到,這類賬號大多數開通了購物櫥窗,視頻左下方鏈接點擊進去,是各種學習(xi) 教材、輔導課程的銷售。據記者觀察,教材價(jia) 格不等,有售賣三五十,也有定價(jia) 一百的,某小升初暑假預習(xi) 資料顯示已售38萬(wan) 件。輔導課程購買(mai) 則更為(wei) 複雜,初始點擊定價(jia) 低廉,但其實僅(jin) 為(wei) 谘詢報名費,後續還需要支付一定費用開啟正式課程。
販賣焦慮會(hui) 有人買(mai) 單嗎?
有媒體(ti) 曾報道,這種視頻實在是在販賣焦慮,常見於(yu) 幾年前的教培行業(ye) ,一些從(cong) 事過課程銷售的人分享他們(men) 恐嚇家長的秘訣:要麽(me) 引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教育理論,要麽(me) 斷章取義(yi) 部分升學數據,要麽(me) 講述一些“牛娃”故事,拗出“教育權威”造型,指點家長該如何做。
這些的銷售套路確實會(hui) 說服一部分高年級家長,他們(men) 通常困於(yu) 升學壓力。崔平是一位高二家長,他的孩子在高二,他為(wei) 孩子線上線下均購買(mai) 過一些課程。崔平表示,“希望她可以利用假期反超別人”。他認為(wei) 這是提供了一條解決(jue) 問題的渠道,而非販賣焦慮。
張芳是一名高三學生的家長,她也刷到過此類視頻並相信視頻所述內(nei) 容,認為(wei) 學生需要利用好假期努力學習(xi) 。但對於(yu) 是否付費購買(mai) 教材和課程,張芳表示:“我會(hui) 受視頻的影響焦慮孩子的成績,但不會(hui) 一籮筐購買(mai) 物品,會(hui) 權衡利弊和孩子需求。
不過,也有一部分家長並不認同視頻裏的說法。白曉文認為(wei) ,孩子的學業(ye) 在學校完成即可,課餘(yu) 時間支持孩子發展興(xing) 趣。“他喜歡鋼琴和畫畫,我就給他報了班。”
打擊“隱形變異”,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
國家層麵推出“雙減”政策已有兩(liang) 年時間,今年6月27日,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做好2023年暑期校外培訓治理工作。通知指出,“雙減”政策落地正處於(yu) 承上啟下的關(guan) 鍵階段,各地要充分發揮“雙減”工作專(zhuan) 門協調機製作用。要求各地暑期采取“四不兩(liang) 直”“日查+夜查”“聯檢+抽檢”等方式組織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嚴(yan) 厲打擊隱形變異類校外培訓。
通知強調,各地要積極宣傳(chuan) 科學教育理念,引導家長理性看待、慎重選擇校外培訓,提醒家長防範預付費相關(guan) 消費風險,指導家長幫助孩子合理安排暑期學習(xi) 生活,營造假期良好氛圍。還提出“對線上培訓主體(ti) 和重點網站平台開展全時段深度巡查,嚴(yan) 防嚴(yan) 查違法違規開展線上培訓和廣告宣傳(chuan) 等問題”。
針對此類視頻,有媒體(ti) 評論:“相關(guan) 監管部門曾明確指出,集中治理蹭炒教育熱點、編造虛假信息、渲染升學焦慮等惡意炒作行為(wei) ,堅持露頭就打、重拳出擊。現在看來,這種製造‘教育焦慮’的亂(luan) 象並未絕跡,需要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