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芬太尼危機的根源在於(yu) 自身,減少國內(nei) 需求和國內(nei) 供給才是治本之策。”盡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指出,對別國汙蔑抹黑、“甩鍋”“推責”治不了美國國內(nei) 芬太尼危機的“病根”,美國卻仍在芬太尼泛濫問題上頻頻“碰瓷”中國:以卑劣的“釣魚執法”在夏威夷誘捕兩(liang) 名中國公民;以銷售壓片機、模具等設備涉芬太尼為(wei) 由,宣布製裁7個(ge) 中國實體(ti) 和6名個(ge) 人……這些無非是美國政府企圖混淆視聽、誤導公眾(zhong) ,將自身在藥物和毒品問題上治理不力的責任轉嫁給他國的“內(nei) 病外治”套路。
——————————
今年3月,中國留學生黃宇第一次踏足美國,就為(wei) 紐約街頭隨處可見的“癮君子”所震驚。在一些街頭的綠化帶、轉角的圍牆旁、商店的正門口,隨處可見陷入癲狂狀態的吸毒者們(men) ,行人一不小心還會(hui) 踩到被他們(men) 棄置的針頭。
“擔心他們(men) 傷(shang) 害到我,在路上走路的步伐也不自覺地加快了。”黃宇日前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初見這樣的景象,他以為(wei) 誤入了電影《生化危機》的片場。
近年來,美國正麵臨(lin) 著藥物濫用危機。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CDC)的數據顯示,藥物濫用是美國人意外死亡的主因,2021年全美超過10.7萬(wan) 人因此死亡,其中超過8萬(wan) 人的死因涉及阿片類藥物。2018年至2021年的3年內(nei) ,美國青少年吸毒過量致死人數翻了一番,罪魁禍首主要是芬太尼。《美國醫學會(hui) 雜誌》2022年的一項研究,在2010年至2021年間,美國死於(yu) 芬太尼和相關(guan) 合成物的青少年人數增加了20多倍——從(cong) 38人增加到884人。
美國人消費了全球80%的阿片類藥物
芬太尼是一種合成阿片類藥物,於(yu) 1963年在比利時首次合成,作為(wei) 一種從(cong) 阿片中提取的生物堿及體(ti) 內(nei) 外的衍生物,與(yu) 中樞特異性受體(ti) 相互作用,能緩解疼痛,被廣泛用於(yu) 緩解劇痛和麻醉手術患者。上海大學國際禁毒政策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員韓飛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由於(yu) 其效力是海洛因的50倍,僅(jin) 僅(jin) 2毫克的芬太尼就被視為(wei) 潛在的致命劑量。然而在美國,芬太尼的濫用已滲透到民眾(zhong) 日常生活的各個(ge) 角落。
2022年8月,美國緝毒局(DEA)發布警告稱,全美範圍內(nei) 可以買(mai) 到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芬太尼,這一趨勢可能使更多年輕人因為(wei) 新奇包裝而藥物成癮。此外,根據2022年底DEA發布的數據,美國全年查獲的毒品中有60%含有芬太尼,其中約42%含有至少2毫克芬太尼。
2021年年底,得克薩斯州居民辛西婭·普瑟利的兒(er) 子去世了。“因為(wei) 芬太尼使用過量,他獨自死在舊金山的街頭。”辛西婭告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當時她的兒(er) 子正要從(cong) 加利福尼亞(ya) 州去往聖地亞(ya) 哥尋求治療,“我們(men) 見到他的時候,他全身已經幹枯,死相淒慘……”這讓她心碎不已。
“沒有人應該因此而死亡。”在這樣的信念下,辛西婭創立了對抗藥物濫用的非營利組織Livegy。不過她坦言,創立一年多來,當地藥物濫用的形勢仍然嚴(yan) 峻。在她所在的得克薩斯州卡羅爾頓學區,2022年至2023學年間,有6名學生死於(yu) 藥物濫用,有3人甚至是上課時間在校內(nei) 死亡的,死因均與(yu) 芬太尼有關(guan) 。
“當我走出車站的時候,馬上就會(hui) 有人詢問我是否需要毒品”,一位母親(qin) 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控訴,舊金山已經被毒品、犯罪和無家可歸者改變,她的孩子在高中就開始嚐試非法藥物,上癮後很快轉向了可卡因、海洛因以及芬太尼,而這些都可以在當地一個(ge) 毒販聚集的街區買(mai) 到,“這座城市已經成為(wei) 一個(ge) 危險且致命的‘遊樂(le) 場’”。
根據國際麻醉品管製局統計,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芬太尼類藥品生產(chan) 國和消費國,占世界人口總數不到5%的美國人消費了全球80%的阿片類藥物。
美國衛生與(yu) 公眾(zhong) 服務部前副部長高京柱(Howard Koh)表示,當前,藥物濫用是美國“最具破壞性的公共衛生災難之一”。除帶來沉重的公共衛生負擔外,還導致數百萬(wan) 人無家可歸、失業(ye) 、逃學、家庭破裂。
美國芬太尼危機根源在美自身
“美國的‘芬太尼危機’從(cong) 根源上講,是美國多屆政府藥物治理與(yu) 毒品政策失敗的結果。”韓飛指出,美國毒品管製政策是複雜勢力的角力,除社會(hui) 文化認知這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官僚機構與(yu) 利益集團之間的互動與(yu) 鬥爭(zheng) ,它們(men) 共同影響著禁毒政策的演進和變遷。
2022年2月,由美國國會(hui) 議員、專(zhuan) 家和聯邦機構官員組成的跨黨(dang) 派機構“打擊合成阿片類藥物販運委員會(hui) ”發布報告,指出美國芬太尼及其他合成阿片類藥物濫用,起源於(yu)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於(yu) 1995年批準使用阿片類止痛藥奧施康定。2000年前後,全美處方阿片類藥物過量和死亡的病例開始急劇上升。1999年時,非醫療目的使用奧施康定有大約40萬(wan) 人次,2003年已經達到了280萬(wan) 人次。FDA調查後發現,奧施康定的製造商普渡集團是罪魁禍首。當時,普渡通過賄賂、回扣等手段買(mai) 通各個(ge) 環節,宣稱奧施康定能“12小時有效鎮痛”“成癮性遠低於(yu) 嗎啡”,使得阿片類藥物被錯誤宣傳(chuan) 成一種簡單、不上癮的止痛藥。韓飛指出,當時的奧巴馬政府對日趨嚴(yan) 重的芬太尼類物質泛濫缺乏重視,同時在醫藥利益共同體(ti) 推動下,醫生濫開處方,藥物濫用問題日益嚴(yan) 重。
2020年,普渡集團承認了由全美多州受害者發起集體(ti) 訴訟提出的指控,同意賠償(chang) 83億(yi) 美元,並隨之宣告破產(chan) 。然而,因普渡造成的不良影響還在持續。據美國成癮藥物學會(hui) (ASAM)的統計,每5個(ge) 吸食海洛因的美國人中,就有4個(ge) 是從(cong) 吃阿片類止痛藥而開始染上毒癮的。
韓飛指出,當時,特朗普政府大搞“芬太尼外交”,企圖將毒品問題政治化,寄希望於(yu) 從(cong) 外部管控非法芬太尼類物質的供應,但對國內(nei) 禁毒執法麵臨(lin) 的挑戰、非法藥物需求端的增加卻有心無力。
據CNN今年1月報道,美國毒品泛濫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yan) 重。以阿片類處方藥物為(wei) 原料的新型毒品被毒販混合大麻、海洛因、冰毒等傳(chuan) 統毒品,製成了毒性更強、危害更大的新型毒品,加劇了美國社會(hui) 的芬太尼危機。
“美式禁毒方案”治標不治本
“盡管拜登政府上台後為(wei) 治理禁毒做了一些努力,但其進一步將毒品治理與(yu) 地緣政治掛鉤的‘美式禁毒方案’治標不治本。”韓飛指出,美國與(yu) 墨西哥等多國雙邊關(guan) 係惡化,邊境管理混亂(luan) ,大量非法物質很容易流入美國;同時美政府無法推行基於(yu) 循證的禁毒與(yu) 成癮治療政策,相關(guan) 公共資金不足等均導致美國無力應對芬太尼危機背後的國內(nei) 外雙重困局。
“警察不會(hui) 將吸毒者逮捕入獄,政府開設的幫助吸毒成癮者的‘聯係中心’竟然變成了聚眾(zhong) 吸毒的場所。”舊金山當地民眾(zhong) 向CNN抱怨道。
美國“公開秘密”網站顯示,2016年至2022年間,美國三大藥品經銷商卡地納健康集團、麥克森公司和美源伯根公司,花費超過4000萬(wan) 美元用以遊說各種與(yu) 藥品有關(guan) 的問題和立法。美國緝毒署前副助理署長喬(qiao) ·蘭(lan) 納齊西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采訪時批評說,製藥業(ye) 允許數以百萬(wan) 計的藥物進入不良藥房和醫生辦公室,然後將它們(men) 分發給那些沒有合法需要這些藥物的人。
在發生了多起學生因藥物濫用而身亡的事件後,得克薩斯州卡羅爾頓學區負責人溫迪·埃德爾伯格6月8日表示,學區已經在培訓校醫院的護士使用非處方藥物納洛酮來應對阿片類藥物過量服用的情況,但該方案並未解決(jue) 學生們(men) 濫用藥物的問題。
2019年5月,中國在全球範圍內(nei) 率先正式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為(wei) 防範非法製販及濫用芬太尼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6月,美國司法部發表聲明稱,“中國(在打擊芬太尼毒品方麵)取得十足進展”“中國對芬太尼類物質實行整類列管,令美國司法部備受鼓舞”。今年5月25日,在中國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4年後,美國眾(zhong) 議院終於(yu) 通過了《嚴(yan) 禁芬太尼法案》,該法案擬永久地將芬太尼及其衍生物作為(wei) 美國《受控物質法》附表一藥物。《受控物質法》附表一指的是目前沒有公認的醫療價(jia) 值、極有可能被濫用的物質,使用者將受到監管控製以及行政、民事和刑事處罰。“《嚴(yan) 禁芬太尼法案》目前僅(jin) 在美國眾(zhong) 議院獲得通過,受限於(yu) 國會(hui) 兩(liang) 黨(dang) 在毒品治理路線上的衝(chong) 突,該法案能否順利成為(wei) 法律尚需觀察。”韓飛說。
本報北京7月5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劉胤衡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