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說】美國槍支暴力幸存者:我們(men) 的“隱形傷(shang) 口”永遠無法愈合卻被永遠忽視
中國日報網7月6日電 美國《國會(hui) 山報》網站刊文《大規模槍擊事件的漣漪效應》,作者是2022年7月4日美國伊利諾伊州“獨立日”槍擊事件的幸存者阿什比·比斯利(Ashbey Beasley)。
據報道,她曾經打斷過田納西州校園槍擊事件的現場直播,憤怒地質問議員:“你們(men) 還不厭倦報道這些大規模槍擊案嗎?”她說,“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的孩子還在死去?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辜負了他們(men) ?槍支暴力已經是兒(er) 童和青少年的頭號殺手。在議員們(men) 采取行動並通過槍支安全法之前,這些大規模槍擊事件將繼續發生。”
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獨立日”槍擊事件發生一周年之際,她在《國會(hui) 山報》網站發表文章,再次強調美國社會(hui) 根深蒂固的槍支暴力給美國民眾(zhong) 帶來的難以磨滅的傷(shang) 害。
作者開篇先描述在遭遇槍支暴力之前她與(yu) 兒(er) 子寧靜平和的生活。二人悠閑地散步,將鵝卵石扔進池塘看著漣漪蕩漾。然而,伊利諾伊州“獨立日”槍擊事件徹底改變了他們(men) 的生活、改變了他們(men) 對世界的看法。再次將鵝卵石扔進池塘的時候,一串串的漣漪令作者想到的是槍支暴力的“後遺症”。
作者心有餘(yu) 悸地寫(xie) 道,槍支暴力帶來的不僅(jin) 僅(jin) 是身體(ti) 上的傷(shang) 害,不僅(jin) 僅(jin) 是眼前震碎的玻璃和流失的生命,而是跨越了時空的界限,一次又一次地衝(chong) 擊著幸存者的生活。每當槍支事件登上頭條,出現在他們(men) 的信息流中,所有幸存者都再次感受到“餘(yu) 震”。作者無不哀慟地描述幸存者的心理:隨時隨地準備迎來下一次衝(chong) 擊,因為(wei) 大規模槍擊事件可能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
作者提出自己的困惑,為(wei) 何在一次又一次的槍支慘案發生後,美國政府在控槍方麵沒有取得更大的進展?
作者寫(xie) 道,曾有共和黨(dang) 議員在她麵前大言不慚地問道,AR-15類武器殺傷(shang) 力最小,為(wei) 什麽(me) 要禁止呢?
作者稱,他這樣的想法大錯特錯。同時,作者表示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存在是因為(wei) 媒體(ti) 和警察隻關(guan) 注“鵝卵石”和“水花”,並未注意到由此引發的一串串漣漪。簡而言之,他們(men) 將幸存者的遭遇拋諸腦後。
作者認為(wei) 需要改變現狀。她以自身的親(qin) 身經曆為(wei) 例,描述了伊利諾伊州“獨立日”那日的場景:成千上萬(wan) 的人在逃命,有的人躲在加油站或者是當地商店裏幾個(ge) 小時,親(qin) 眼目睹了這場屠殺。城鎮的每一個(ge) 角落都能聽到人們(men) 痛苦的哀嚎。
作者回憶在槍支事件過後的一個(ge) 禮拜,市中心熙熙攘攘的廣場都被亮黃色的警戒膠帶守衛著,餐館和商店一片漆黑,空空如也。社區內(nei) 鴉雀無聲,幸存者難以返崗。每個(ge) 人都懷著可能永遠無法愈合的隱形傷(shang) 口,小心謹慎地生活著。
然而,作者強調,幸存者本應得到關(guan) 注的“隱形傷(shang) 口”卻被一再忽視。
作者稱,得州羅布小學槍擊案的報告隻顯示出該事件造成19名兒(er) 童和兩(liang) 名教育工作者死亡,卻並未提及直接受到此次事件影響的其他550名學生及教職員工。作者認為(wei) 如果是由龍卷風造成的傷(shang) 害,該數字早已寫(xie) 入報告以突出破壞規模之大。
作者表示,忽視直接受槍支暴力影響的幸存者的傷(shang) 害,不利於(yu) 提高大眾(zhong) 對槍支暴力傷(shang) 害性的認識,使其難以真正了解槍支暴力傷(shang) 害之大、破壞性之強。作者提出,如果不真正關(guan) 注到每一個(ge) 受到槍支暴力傷(shang) 害的個(ge) 人,那麽(me) 便無法真正了解到槍支暴力對美國整個(ge) 國家的負麵影響之大。
作者在文章的最後,失望地表示美國政府和美國的立法者並未真正意識到槍支的危害,並再三強調槍支事件本身需要高度重視,同時,槍支事件過後所造成的“漣漪”也不容忽視!
(中國日報網 編譯:王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