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距離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發布福島核汙染水排海問題評估報告過去了近一周。這段時間,對於(yu) 日本排汙入海計劃,來自太平洋島國、菲律賓、印尼、南非、秘魯、中國、韓國等國際社會(hui) 的反對聲不絕於(yu) 耳。相比之下,美西方國家的表現耐人尋味。
在IAEA發布評估報告之後,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表示“歡迎”,西方政客對日本排海計劃的爭(zheng) 議性基本保持緘默。《國際銳評》評論員翻閱西方主流媒體(ti) 的報道後,發現了這樣一些問題:
比如,有些西方媒體(ti) 對日方和IAEA的措辭進行了大篇幅報道,使用“核處理水”而不是“核汙染水”的說法,引用國際社會(hui) 的反對聲音卻少得可憐。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篇文章中,幾乎全篇引用日本和IAEA的措辭。文中插入的視頻中,記者還來了一場吃魚“表演”,稱在福島附近打撈上來的魚“很安全”,一點都不用擔心。
再比如,有些媒體(ti) 看似“客觀中立”地援引了多方聲音,但一直在回避關(guan) 鍵問題,包括排海計劃對環境的危害性到底有哪些?IAEA拿到的樣本獨立性和代表性怎麽(me) 樣?日本對排海方案的評估充不充分?至於(yu) 涉事的東(dong) 京電力公司的造假曆史,西方媒體(ti) 更是幾乎絕口不提。
多項研究表明,福島核汙染水中含有60多種放射性核素。日方自己也承認,采用ALPS技術處理的核汙染水,約有70%沒有達到排放標準。根據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的研究,由於(yu) 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排放後的57天內(nei) ,放射性物質就會(hui) 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在長達30年甚至更久時間裏,這些放射性核素不斷排放入海,不僅(jin) 會(hui) 損害海洋生態環境,還會(hui) 危及人類生命健康。聯合國有毒物質和人權問題專(zhuan) 家馬科斯·奧雷拉納近日指出,日本排汙計劃對人權構成很大風險。
既然如此,某些西方國家為(wei) 何對日本核汙染水表現得這麽(me) “放心”呢?究其原因,這與(yu) 它們(men) 自身的“黑曆史”以及戰略私心有關(guan) 。它們(men) 會(hui) 有這種反應並不令人意外。
拿美國來說。根據《洛杉磯時報》的報道,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過67次核試驗。特別是在1954年3月1日,美軍(jun) 在馬紹爾群島比基尼環礁引爆了迄今威力最大的核武器之一“喝彩城堡”氫彈,破壞力相當於(yu) 1000枚在日本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給當地人帶來深重災難。此外,美國當年還不遠萬(wan) 裏把本土內(nei) 華達州核試驗場的130多噸核汙染土壤,直接倒在了馬紹爾群島。時至今日,美國對犯下的罪行輕描淡寫(xie) 、落實賠償(chang) 又大打折扣,激起全球公憤。這就不難理解,美國為(wei) 何一直縱容日本排汙入海計劃,因為(wei) 它自己就是製造海洋核汙染的“始作俑者”之一。
除此之外,美國還把核安全當作利益交換的籌碼。有研究指出,二戰結束後,核在日美同盟中有著特殊意義(yi) :一方麵,它是美國製服和拉攏日本的抓手;另一方麵,它又是日本依附和依賴美國的重要工具。福島第一核電站就是上世紀60年代日本利用美國民用核技術的首個(ge) 項目。
2011年福島核事故爆發後,日美就共同處理核事故以及災後重建等達成合作協議。雙方都把這一核事故作為(wei) “機遇”,借機穩固推進同盟關(guan) 係——日方借助美國力量在國際輿論場為(wei) 排汙入海獲取支持,美國則借機維護在日本的軍(jun) 事霸權,增加了控製日本的手段,實現了所謂的“雙贏”。它們(men) 毫不關(guan) 心其他國家要為(wei) 日本排汙計劃付出怎樣的代價(jia) 。
一直以來,美方聲稱維護所有人的“人權”,但在現實中追求的不是人權而是霸權,關(guan) 心的不是民眾(zhong) 而是政治私利。在核汙染水排海這樣的大事上,以美國為(wei) 代表的某些西方國家的表現不由讓人發問:隻把眼睛盯著發展中國家,卻對盟友的人權劣跡選擇性失明,這是何等虛偽(wei) 和雙標?
太平洋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不是一些國家的核試驗場和地緣政治博弈的籌碼。日本政府應聽取各方的正義(yi) 呼聲,立即停止核汙染水排海計劃,不要舊賬未還又添新債(zhai) 。那些保持沉默的西方國家,不要成為(wei) 這一計劃的幫凶。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國際銳評評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