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2日電(甘甜) 這兩(liang) 天,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舉(ju) 行的北約峰會(hui) 上,北約秘書(shu) 長斯托爾滕貝格忙著會(hui) 見各國領導人,協調各方立場,但仍難掩內(nei) 部重重矛盾。
事實上,64歲的斯托爾滕貝格本該在兩(liang) 個(ge) 多月後卸任。未料繼任者始終“難產(chan) ”,他最終不得不再多幹一年,任期延長至2024年10月1日。
一年之後,斯托爾滕貝格真能如願留下一個(ge) “團結”的北約嗎?他又能否順利卸任?
本已“打包好行李”
但又不得不“挑擔”
斯托爾滕貝格來自挪威,讀書(shu) 期間曾攻讀經濟學。2000年,時年41歲的斯托爾滕貝格成為(wei) 挪威史上最年輕的首相。
自2014年起,斯托爾滕貝格出任北約秘書(shu) 長,期間多次延長任期。外媒視其為(wei) 一位“穩定的領導者”——“肯聽別人意見”,行事風格較為(wei) “謹慎”。
據介紹,北約秘書(shu) 長主要負責主持會(hui) 議,協調成員國展開磋商,以確保達成妥協。而斯托爾滕貝格“設法走了一條非常微妙的路線”,避免去批評那些“由專(zhuan) 橫的總統領導的成員國”。
2022年3月,隨著烏(wu) 克蘭(lan) 危機升級,北約各成員國領導人決(jue) 定將斯托爾滕貝格的任期,再次延長至2023年9月30日。
斯托爾滕貝格原本表示,他無意繼續留任。2023年3月在接受英國《衛報》采訪時還曾直言,“我已經明確表示,任期將於(yu) 今年秋天結束”,並預測尋找繼任者並不困難。
未料,北約始終難以定下繼任者。已經“打包好行李”的斯托爾滕貝格,不得不繼續挑起北約秘書(shu) 長的擔子。
繼任者難產(chan)
凸顯“令人擔憂的分裂”
過去數月以來,北約為(wei) 何遲遲選不出秘書(shu) 長繼任者?分析稱,這背後所凸顯的是內(nei) 部矛盾難以調和,各方利益難以平衡。
一方麵,歐美之間貌合神離,暗潮湧動。
根據北約官網介紹,北約秘書(shu) 長的人選是由北約成員國提名人選,再通過與(yu) 北約所有成員國進行“非官方的外交協商”,協商一致才能任命。“歐洲新聞台”報道稱,從(cong) 曆史上來看,這一職位通常由歐洲人擔任。
報道指出,法國總統馬克龍不願接受非歐盟候選人。他希望依靠新任北約秘書(shu) 長來實現“戰略自主”的願景,即歐盟在軍(jun) 事安全方麵能夠更少地依賴美國。英國國防大臣華萊士由此遭到了馬克龍的反對。
與(yu) 此同時,在北約內(nei) 部,美國的意見顯然至關(guan) 重要,“任何候選人都必須得到美國總統的支持”。
拜登據稱支持歐盟委員會(hui) 主席馮(feng) 德萊恩。不過,由於(yu) 後者擔任德國國防部長期間的表現,一些北約成員國不願“鬆口”,對此表示強烈反對。
另一方麵,波羅的海國家也另有盤算。
另一名女性候選人、丹麥首相弗雷澤裏克森曾是受到外界關(guan) 注的熱門人選之一。然而,在烏(wu) 克蘭(lan) 危機升級的背景下,波蘭(lan) 反對由北歐國家官員擔任新任北約秘書(shu) 長,而是希望選出一名來自波羅的海國家的繼任者,愛沙尼亞(ya) 總理卡拉斯是其首選候選人。
其他國家則對波羅的海國家或波蘭(lan) 的提名人持謹慎態度,因為(wei) 後者似乎無條件站在烏(wu) 克蘭(lan) 一邊,包括支持烏(wu) 克蘭(lan) 加入北約。
“尋找新任北約秘書(shu) 長不再是一種競爭(zheng) 過程,而成了政治過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hui) 高級研究員布魯諾·萊特近日評論稱,斯托爾滕貝格任期的延長,顯示出北約內(nei) 部“令人擔憂的分裂”。
三大挑戰在前
政壇“老手”如何應對?
如今,隨著立陶宛維爾紐斯峰會(hui) 開幕,斯托爾滕貝格宣稱,此次峰會(hui) 重點議題包括烏(wu) 克蘭(lan) 問題,但在烏(wu) 克蘭(lan) 加入北約一事上,北約成員國始終難以達成共識。
他也跟著“打起了太極”,辯稱以往成員國在加入時都沒有時間表,“要視條件而定”,引得烏(wu) 克蘭(lan) 總統澤連斯基直呼“荒謬”。
斯托爾滕貝格曾寄語未來繼任者說,“讓北約團結在一起,這是最重要的事”,現在看來,這或許不過隻是一個(ge) 妄想。
對於(yu) 斯托爾滕貝格來說,作為(wei) 政壇“老手”,同樣的職位再幹一年,或許應是駕輕就熟,但仍麵臨(lin) 諸多潛在挑戰。
一是,烏(wu) 克蘭(lan) 危機仍在持續。如何謹慎處理北約與(yu) 俄烏(wu) 之間的關(guan) 係,協調好北約內(nei) 部立場,避免引發更大衝(chong) 突,無疑將考驗斯托爾滕貝格的外交手段。
二是,作為(wei) 冷戰產(chan) 物,北約近年來持續擴張,還把“黑手”伸向亞(ya) 洲,引發國際社會(hui) 強烈不滿和反對。澳大利亞(ya) 前總理基廷日前直言,斯托爾滕貝格是“國際舞台上的頭號蠢貨”,“樂(le) 意執行美國的命令”。麵對外界批評,斯托爾滕貝格又將如何回應?
此外,斯托爾滕貝格新的一屆任期,將趕上2024年4月北約成立75周年,以及夏天在華盛頓舉(ju) 行的峰會(hui) 。接下來的一年裏,他將帶領北約進行怎樣的“戰略調整”,引發外界關(guan) 注。(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