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調查局】 編者按: 這裏是民生調查局,見人所未見,調查民生之變。關(guan) 注你想關(guan) 注的、你沒關(guan) 注的,調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網7月13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謝藝觀)暑期來臨(lin) ,又到了“神獸(shou) 出籠”的時候。為(wei) 豐(feng) 富孩子的暑假生活,許多家長為(wei) 孩子報名了研學旅行。
但不少家長發現,幾千元甚至上萬(wan) 元的花費,隻換來了“遊而不學”,在研學期間,有些還遭遇了講解人員良莠不齊、孩子安全無法保障等問題。
本是為(wei) 增長孩子見識的研學旅行,為(wei) 何會(hui) 問題重重?
動輒幾千塊,研學旅行在“收割”誰?
低至100多元的一日研學,高到近9萬(wan) 元的美國插班研學,打開某在線服務平台,各種研學項目應有盡有。
在線服務平台截圖。
某旅遊平台研學華東(dong) 業(ye) 務負責人表示,這個(ge) 暑期,主打曆史人文、戶外自然、科學技術類的研學產(chan) 品最受歡迎。從(cong) 產(chan) 品時長上看,以景區/展館主題一日遊和長線多地5-9日遊的產(chan) 品最為(wei) 熱銷。從(cong) 價(jia) 格上看,多日遊產(chan) 品人均價(jia) 格在6000元左右,較2019年暑期有兩(liang) 成左右漲幅。
不過,仔細比較這些研學旅行,很多項目在行程設置上大同小異,如去草原研學,多是感受遊牧文化、享受草原美食、以及參觀牧民家庭等。但類似的項目,在收費上卻高低不一,有些低至幾千元,有的高達上萬(wan) 塊。
據家長反映,部分研學旅行在標注的費用之外,還會(hui) 有額外費用。如,某研學機構的工作人員就告訴記者,其開設的北京勵誌研學營收費4980元,但從(cong) 居住地到北京營地的費用需要自付。
記者注意到,一些學校也會(hui) 組織研學旅行,雖然遵從(cong) 自願原則,但有學生在社交平台表示,“收費太貴,糾結要不要去”。在其曬出的圖片中,顯示北京研學6天的費用要6580元。
這種研學旅行甚至引發了一些學生的焦慮。樂(le) 樂(le) 來自山東(dong) 某縣城,雖然很想參加學校組織的北京研學,但考慮到家庭條件不好,她告訴記者,最終還是決(jue) 定放棄。
走馬觀花,研學旅行“名不副實”
即使花費幾千元參加了研學旅行,結果也可能沒想象得那麽(me) 美好。
一些研學旅行,雖然打著學習(xi) 的名義(yi) ,但從(cong) 行程看,仍以遊為(wei) 主。在路線設置上,甚至和旅行社推出的普通旅遊線路無明顯區別,研學地也隻是“走馬觀花”式參觀。
同時,由於(yu) 當前研學機構魚龍混雜、水平參差不齊,較差的服務體(ti) 驗,也讓部分家長直言:“與(yu) 其報名研學,不如自己帶孩子玩一圈。”
生活在江蘇的丹丹,近期為(wei) 孩子報名了某機構的北京研學親(qin) 子遊,其中包括7月4日的故宮研學和7月6日的中國科技館研學。
據丹丹講述,本來在直播間買(mai) 的是10至20人的團,但去故宮的時候,不僅(jin) 讓他們(men) 12個(ge) 人跟著一個(ge) 50人以上的團,講解也並非針對小朋友,講解員水平甚至不如一般導遊。
“5日晚上11點,活動方又通知我們(men) ,中國科技館的門票隻買(mai) 到兩(liang) 個(ge) 大人和兩(liang) 個(ge) 小孩的,剩下的8人沒有票,並責怪現在科技館檢票嚴(yan) 格,無法混進去了。”丹丹告訴記者,“我們(men) 隻能早早起來刷票,進去後,發現又是三四十人的團。”
在研學活動中,清華北大等名校研學營尤為(wei) 火爆。很多機構拿準家長憧憬名校的心理,推出此類研學,但由於(yu) 此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未開放參觀,孩子們(men) 隻能頂著太陽,在校門口拍照“打卡”。
圖為(wei) 北京大學門口。 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一些研學機構由於(yu) 打著“走進清華北大”的名號,還不惜“勾結”校內(nei) 師生。近日,北京大學保衛部就發布一則違規情況通報:7月5日,一支名為(wei) “狼爸部落”的校外研學團隊,通過聯係校內(nei) 人員、借用賬號在樹洞平台發布預約求助信息等方式拆分預約,由多名校內(nei) 師生預約入校。
至於(yu) 有研學機構宣傳(chuan) ,由清華北大的老師為(wei) 營員傳(chuan) 授高效學習(xi) 方法。一位曾是名校研學營的帶隊老師在社交平台透露,“說是清華來的,但肯定不是。”
蜂擁而上,研學旅行該如何規範?
隨著研學的熱度越來越高,也吸引了旅行社紛紛開展研學業(ye) 務。
從(cong) 事導遊工作的張先生告訴記者,有利益的地方,大家就會(hui) 蜂擁而上。“以前購物團賺錢的時候,大家就做購物團,如今研學的客流量上來了,就‘改頭換麵’做研學營,但無論如何都需要找人帶團,於(yu) 是之前幹購物團的可能也被拉來講課了,無論他會(hui) 不會(hui) 講。”
行業(ye) 迅速擴張下,研學項目隨意定價(jia) 、研學內(nei) 容“名不副實”、從(cong) 業(ye) 人員缺少資質、學員安全無法保障等問題紛至遝來。
這幾年,國家及地方也在出手規範。如,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關(guan) 於(yu) 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明確指出,研學旅行要堅持安全第一;不得開展以營利為(wei) 目的的經營性創收,對貧困家庭學生要減免費用;要精心設計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避免“隻旅不學”或“隻學不旅”現象。
“但是,‘隻旅不學’‘遊而不學’的問題,還在研學旅行中普遍存在。這讓研學旅行的價(jia) 值大打折扣,要讓研學旅行發揮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作用,必須堅持研學旅行的教育性與(yu) 公益性原則。”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告訴記者。
在熊丙奇看來,健康推進研學旅行活動的開展,需要形成全社會(hui) 的合力。不管是以學校為(wei) 主體(ti) 還是以校外機構為(wei) 主體(ti) 進行的研學活動,均要強化監管。“另外,社會(hui) 層麵也可為(wei) 學生進行研學旅行,提供更多的公益性活動場所,減少家長對學校、校外機構研學活動的依賴,開展自主性研學旅行活動。”
麵對研學旅行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範、研學機構質量參差不齊、研學內(nei) 容與(yu) 實際效果不符,而帶來的學習(xi) 效果不佳和安全風險等問題,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也建議,加強對研學旅行市場的監管和管理,製定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明確研學機構的責任和義(yi) 務,保障學員的安全和權益。
“此外,還需提高從(cong) 業(ye) 人員的專(zhuan) 業(ye) 素質和服務水平,加強研學機構的信息公開和透明度建設,讓家長和學員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研學旅行的內(nei) 容和風險。”江瀚向記者表示。
7月11日,北京市文旅局發布暑期出行溫馨提示,其中也提到,要注意“研學”旅行主體(ti) 是否有打資質“擦邊球”的情況。如果是選擇旅行社提供的“研學”產(chan) 品,按照《研學旅行服務規範》的要求須提供研學旅行產(chan) 品說明書(shu) ,其中必須要有研學旅行安全防控措施、研學旅行教育服務項目、評價(jia) 方法以及未成年人監護辦法,既要保證參與(yu) 旅行的未成年人的安全,又要保證“研學”的內(nei) 容和質量。(文中部分人名為(wei) 化名)(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