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5日電(林卓瑋)繼“脫鉤”後,“去風險”成為(wei) 部分西方國家處理對華關(guan) 係的新提法。“去風險”也好,“脫鉤”也罷,表麵上說辭的變化,並沒有改變美西方部分政客企圖“去中國化”的本質,也並不意味著其對華戰略將做出真正的改變。
事實上,對華“去風險”是一個(ge) 偽(wei) 命題。“風險”一詞,本身就包含了對待中國的消極態度。“去風險”本是金融術語,美國國務院官網將其定義(yi) 為(wei) 金融機構為(wei) 規避風險,結束或限製和某類客戶生意往來的行為(wei) 。然而,美西方如今將這一概念進行了濫用和泛化。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解釋對華“去風險”政策時曾說道:“去風險其實意味著建立有韌性、高效率的供應鏈,並確保我們(men) 不會(hui) 受到任何國家的強迫。”“強迫”一詞,恰恰讓某些國家露出了“狐狸尾巴”,道出了這一概念的實質。中國作為(wei) “世界工廠”的地位日益鞏固,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實惠多樣的“中國製造”商品獲得全球青睞,這難道都是中國“強迫”的結果嗎?
作為(wei) 製造大國,中國有產(chan) 業(ye) 體(ti) 係配套完善的供給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鏈韌性強,在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體(ti) 係和供應鏈體(ti) 係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推動人類社會(hui) 進步、調節區域衝(chong) 突上,中國更是貢獻了諸多寶貴智慧。“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推動沙伊複交……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7月13日時所言,中國無疑是“世界百年之變局中當之無愧的穩定性力量、確定性源泉、可預期因素”。
反觀之,美西方抱團喧嚷對華“去風險”,將雙邊經貿科技議題泛安全化、政治化,打著“國家安全考量”的幌子,對中國科技企業(ye) 圍追截堵,要求中國妥協於(yu) 他們(men) 製定的單邊規則,這才是一種真正的強迫。
以美國為(wei) 首的部分西方國家為(wei) 了一己私利,炒作“去風險”概念,煽動分裂,鼓吹對抗,對世界來說,這才是最大的風險。說到底,“去風險”和“脫鉤斷鏈”兩(liang) 者隻存在程度上的差別,其實質都是為(wei) 了“去中國化”。歐美國家希望本國企業(ye) 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進行分散布局,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從(cong) 而在地緣政治博弈中獲取更多砝碼,而這將導致國家之間的惡性競爭(zheng) 和猜疑,以及全球經濟的碎片化。
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吉耶娃在3月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所言,今後幾年,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仍是中國。如果西方將與(yu) 中國的合作視作“風險”而非機遇,真正受害的,還是全球經濟。
不合作是最大的風險,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不團結是最大的挑戰。美西方在以經濟全球化和合作共贏為(wei) 主題的21世紀大搞“去風險”,不僅(jin) 是開曆史倒車,更是在開啟一場沒有贏家的零和博弈。(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