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冷戰舊夢中的北約危害世界和平穩定(寰宇平)
作為(wei) 冷戰產(chan) 物的北約依舊抱持零和博弈、對抗思維,無視國際社會(hui)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呼聲,逆潮流而動,開曆史倒車,不得人心,也注定不會(hui) 得逞
7月11日至12日舉(ju) 行的北約峰會(hui) 再次暴露其濃重的冷戰思維。峰會(hui) 發布的公報肆意歪曲中方立場和政策,刻意抹黑中國,表現出染指域外事務、繼續製造分裂對抗的危險企圖。這表明,北約不但沒有反思自身四處生亂(luan) 生戰給世界帶來大量災難,讓許多北約成員國陷入安全困境,反而繼續做著冷戰舊夢,企圖進一步謀求擴張,給世界製造新的麻煩。
(一)
北約峰會(hui) 期間,這個(ge) 全球最大的軍(jun) 事集團繼續販賣安全焦慮,鼓動成員國增加軍(jun) 費,拱火烏(wu) 克蘭(lan) 危機,繼續執迷於(yu) 搞“小圈子”和集團政治,強化意識形態對立和陣營對抗,讓其長期兜售的所謂“北約是防禦性組織”“北約是和平與(yu) 安全積極而主要的貢獻者”等說辭的虛偽(wei) 性暴露無遺。
挪威東(dong) 南大學教授格倫(lun) ·迪森曾對“北約常用詞匯”作出解釋:“人道主義(yi) 幹預”是指入侵,“促進民主”是指顛覆政權,“航行自由”是指炮艦外交,“強化審訊技巧”是指酷刑,“歐洲一體(ti) 化”是指擴張軍(jun) 事集團,“從(cong) 實力地位進行談判”是指支配……依此邏輯,北約以“防禦性”集團自居何所指,不言自明。
作為(wei) 一個(ge) 所謂“防禦性”集團,北約的“防禦手段”是不停發動戰爭(zheng) 。冷戰結束後,北約一再點燃衝(chong) 突引線,將戰火燃向世界,從(cong) 波黑到科索沃,從(cong) 阿富汗到伊拉克,從(cong) 利比亞(ya) 到敘利亞(ya) ……據不完全統計,僅(jin) 2001年後北約發動和參與(yu) 的戰爭(zheng) 就導致數十萬(wan) 人喪(sang) 生,數千萬(wan) 民眾(zhong) 流離失所。為(wei) 了將戰爭(zheng) 行為(wei) “合理化”,北約拋出“人道主義(yi) 幹預”“保護的責任”“國家建設”等幌子,濫用衝(chong) 突預防、危機管理等概念,不斷挑戰、踐踏國際法和國際關(guan) 係基本準則,侵蝕全球安全穩定的基礎。
當前,歐洲戰火不息,深陷安全困境,根源就是北約長期執迷於(yu) 擴張對抗。早在1994年,時任俄羅斯領導人就曾發出質問:“你們(men) 為(wei) 什麽(me) 播下不信任的種子?”美國前駐蘇聯大使喬(qiao) 治·凱南在談到北約東(dong) 擴時指出,這將是後冷戰時代美國政策中最致命的錯誤。
縱觀烏(wu) 克蘭(lan) 危機爆發全過程,北約的責任不容推卸。危機全麵升級前,有關(guan) 各方達成的明斯克協議及國際社會(hui) 的斡旋努力,本有機會(hui) 維護和平,而北約持續挑動矛盾,最終導致歐洲大陸重燃戰火。危機全麵升級後,北約趁機漁利,企圖將危機擴大化、持久化,大大增加了政治手段解決(jue) 危機的難度。本次峰會(hui) 期間,北約在烏(wu) 克蘭(lan) 加入北約問題上投鼠忌器,但其繼續拱火助戰的行徑沒有變。正如西班牙《起義(yi) 報》此前所指出的:“北約永不滿足的目標,是所有這些衝(chong) 突的根源和癌細胞。”
在全球戰略穩定問題上,北約製造的風險也引發了廣泛擔憂。北約毫無根據地渲染他國核威脅,但自身卻通過“核共享”安排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核武庫,個(ge) 別成員國還加緊推進核力量現代化,強化所謂的“延伸威懾”,加劇核擴散與(yu) 核衝(chong) 突風險。
事實表明,自稱防禦性聯盟的北約,恰是全球和平穩定的嚴(yan) 重破壞者。正如歐洲議會(hui) 議員科斯塔斯·帕帕達基斯所指出的,北約從(cong) 來都不是防禦機製,一直是一個(ge) 進攻聯盟。
(二)
本次北約峰會(hui) 再次邀請個(ge) 別亞(ya) 太國家參加,企圖升級與(yu) 這些國家的勾連,並公然宣稱“印太地區對北約重要”。北約東(dong) 進亞(ya) 太的圖謀昭然若揭,讓其所謂“作為(wei) 區域性聯盟的定位沒有變化,不尋求地理突破”等說辭顯得無比蒼白。
北約的全稱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但其活動半徑早已超越北大西洋地區。1999年北約華盛頓峰會(hui) 敲定的冷戰後北約第二份“戰略概念”文件,聲稱北約有“繞開聯合國、自行裁決(jue) 處理國際事務”的權力,為(wei) 其在全球不同區域搞軍(jun) 事幹預大開綠燈。多年來,北約費盡心機經營所謂夥(huo) 伴關(guan) 係網絡,以“和平夥(huo) 伴關(guan) 係計劃”染指歐亞(ya) 地區,以“地中海對話”觸及中東(dong) 北非地區,以“伊斯坦布爾合作倡議”布局海灣地區,以“全球夥(huo) 伴國”東(dong) 進亞(ya) 太地區。在推進地域擴張的同時,北約還不斷延伸安全議題,在海洋、網絡、太空、反恐、氣候、投資、基礎設施等領域搞泛安全化,企圖打造一個(ge) 全領域“安全帝國”。
在跨域擴張的過程中,北約的慣用伎倆(lia) 是渲染所謂“安全威脅”,挑動價(jia) 值觀對立。本次峰會(hui) 上,北約大肆兜售“中國威脅論”,毫無根據地宣稱中國構成“係統性挑戰”,目的就是販賣安全焦慮,為(wei) 東(dong) 進亞(ya) 太尋找借口。
亞(ya) 太地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靠的是地區國家相互尊重、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妥處分歧。北約東(dong) 進亞(ya) 太隻會(hui) 攪動地區緊張局勢,引發陣營對抗,甚至“新冷戰”。回望冷戰時期,美國就曾在亞(ya) 太地區組建東(dong) 南亞(ya) 條約組織,拚湊“亞(ya) 太版北約”,以失敗告終。殷鑒不遠,亞(ya) 太國家不歡迎北約亞(ya) 太化,很多北約國家不讚成北約亞(ya) 太化,亞(ya) 太地區也不需要“亞(ya) 太版北約”。日本東(dong) 海大學教授永山茂樹直言,北約介入東(dong) 亞(ya) 地區事務對於(yu) 東(dong) 亞(ya) 和歐洲的安定“不是好事”。
“北約將觸角伸向全球將製造一個(ge) 分裂的世界。”北約前秘書(shu) 長索拉納指出。上個(ge) 世紀熱戰與(yu) 冷戰的曆史共同昭示,擴充軍(jun) 事集團、製造陣營對抗不會(hui) 帶來和平安全,隻會(hui) 導致戰爭(zheng) 衝(chong) 突。北約應當汲取曆史教訓,克製擴張衝(chong) 動,停止四處製造矛盾和對立。
(三)
北約表麵上遵循所有成員國協商一致原則,但其優(you) 先服務的是美國利益,其行動反映的主要是美國意誌。此次北約峰會(hui) 發布的公報大肆渲染“中國威脅”,內(nei) 容與(yu) 美國針對中國散布的虛假信息高度雷同,充分暴露美國將北約改造為(wei) 遏製打壓中國的霸權工具的戰略圖謀。
“蘇聯解體(ti) 後,北約便不再有存在的意義(yi) ,但在美國推動下,北約不斷擴大且已發生質變。”英國倫(lun) 敦大學亞(ya) 非學院教授吉爾伯特·阿卡如是指出。美國全力為(wei) 北約“續命”,目的是將其改造為(wei) 美國維持霸權的工具。上世紀90年代末,時任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提出的“三不原則”很能說明問題:歐洲防務建設不能與(yu) 北約脫鉤,不能與(yu) 北約重疊,不能歧視非歐盟北約國家。換言之,美國通過北約掌控歐洲安全的格局不能改變,歐洲加強戰略自主和防務建設的目標必須為(wei) 美國維護霸權的需要讓路。
北約戰略方向的轉變,進一步表明其真實架構是“美國的腦子,歐洲的身子”。30多年來,北約的戰略重點數次轉換,從(cong) 極力在中東(dong) 歐地區搞擴張,到打著各種幌子在全球搞幹涉,從(cong) 阿富汗戰爭(zheng) 之後專(zhuan) 注反恐問題,到目前重新聚焦大國博弈、加快東(dong) 進亞(ya) 太,其步調變化和美國的對外政策調整高度一致。
無論是烏(wu) 克蘭(lan) 危機爆發後,美國借北約持續加強對歐洲防務的控製,還是美國出於(yu) 對華戰略遏製的需要,推動北約東(dong) 進亞(ya) 太,都讓歐洲國家看到了“美國治下的北約”與(yu) 歐洲利益並不一致。西班牙前外交大臣何塞普·皮克表示:“歐洲人應捫心自問:是否應該讓美國人來決(jue) 定衝(chong) 突進程?是否應該讓我們(men) 的和平與(yu) 繁榮聽命於(yu) 美國的利益或驕橫恣肆?歐洲承擔後果是否有意義(yi) ?”法國總統馬克龍一再強調,建立戰略自主性對於(yu) 防止歐洲國家成為(wei) 附庸至關(guan) 重要,歐洲的首要任務不是在世界各地的議程上配合其他國家,不應陷入陣營對抗。
當前的世界不再是冷戰的世界。作為(wei) 冷戰產(chan) 物的北約依舊抱持零和博弈、對抗思維,無視國際社會(hui)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呼聲,逆潮流而動,開曆史倒車,不得人心,也注定不會(hui) 得逞。北約應該立即停止對華歪曲抹黑、編造謊言,放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過時理念,放棄迷信軍(jun) 事武力、謀求所謂絕對安全的錯誤做法,放棄搞亂(luan) 歐洲、禍亂(luan) 亞(ya) 太的危險行徑,不要為(wei) 自身繼續擴張尋找借口,而應為(wei) 世界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14日 03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