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事組織海上環境保護委員會(hui) 第八十屆會(hui) 議日前在英國倫(lun) 敦舉(ju) 行,會(hui) 議通過了最新的全球船舶溫室氣體(ti) 減排戰略。該戰略提出,要盡快使國際航運業(ye) 的溫室氣體(ti) 排放量達到峰值,並在考慮不同國情的情況下,於(yu) 2050年前後實現溫室氣體(ti) 淨零排放。
航運業(ye) 承擔著全球約80%的貿易運輸任務。有分析認為(wei) ,相比2018年將減排目標設定為(wei) “2050年實現國際航運業(ye) 年排放總量較2008年至少減少50%”,此次新的減排戰略目標顯示出更大的決(jue) 心和力度,有利於(yu) 國際航運業(ye) 綠色轉型,助力全球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更具雄心的減排戰略
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在會(hui) 議致辭中表示,在氣候問題上,人類正處於(yu) 危急狀態。“科學表明,人類仍有可能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製在1.5攝氏度以內(nei) ,但這需要全球立即做出巨大努力,而占全球排放量近3%的航運業(ye) 減排將起到關(guan) 鍵作用。”
為(wei) 逐步實現淨零排放目標,最新的減排戰略設立了兩(liang) 個(ge) 階段性核查指標:到2030年,將國際航運溫室氣體(ti) 年排放總量在2008年基礎上至少減少20%,力爭(zheng) 減少30%;到2040年,將國際航運溫室氣體(ti) 年排放總量在2008年基礎上至少減少70%,力爭(zheng) 減少80%。
減排戰略明確要求,需提升新建船舶的能效設計來降低其碳強度;到2030年,國際航運單次運輸任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8年至少平均減少40%。同時,要加大力度采用可實現溫室氣體(ti) 零排放或接近零排放的技術、燃料或能源,到2030年,清潔能源至少占國際航運所用能源的5%,力爭(zheng) 達到10%。
國際海事組織強調,減排措施應當考慮到對各國的影響,尤其要關(guan) 注發展中經濟體(ti) 的需求,特別是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需求。因此,減排戰略專(zhuan) 門強調了包括國際海事組織綜合技術合作方案、多捐助方自願信托基金在內(nei) 的12項相關(guan) 倡議,以實現“不讓任何人掉隊”的目標。
國際海事組織秘書(shu) 長林基澤認為(wei) ,這一減排戰略的通過具有裏程碑意義(yi) ,將開啟海事部門脫碳行動的新篇章。他表示,這一計劃並非終點,從(cong) 許多層麵來看,“這恰恰是我們(men) 在今後幾年甚至幾十年加大工作力度的起點”。
加快開發可替代燃料
麵對日益嚴(yan) 格的溫室氣體(ti) 減排標準,各國航運企業(ye) 一方麵通過改造船體(ti) 、調整航速、優(you) 化航次和停泊時間等技術或運營手段提高船舶能效,減少碳排放;另一方麵積極開發依靠清潔燃料驅動的新型船舶。
谘詢公司麥肯錫近日對國際航運企業(ye) 的調查結果顯示,46%的企業(ye) 已經采用至少一種低碳燃料作為(wei) 可替代燃料進行試點,並製定了相關(guan) 發展規劃。八成企業(ye) 認為(wei) 可替代燃料的產(chan) 量、價(jia) 格以及國際航運監管政策調整等,將對國際航運業(ye) 綠色轉型起到關(guan) 鍵作用。
航運業(ye) 減排的核心在於(yu) 可替代燃料的生產(chan) 和供給。據報道,過去3年多來,全球新造船隻運力的57%可以部分或全部使用可替代燃料驅動,而實際中運用的可替代燃料比例僅(jin) 為(wei) 10%。
目前,航運可替代燃料的選擇主要集中在甲醇燃料、氫燃料和氨燃料等。近年來,甲醇動力船舶快速發展,正走向應用。6月,全球航運巨頭丹麥馬士基集團與(yu) 中國江蘇揚子江船業(ye) 集團公司簽署6艘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的建造合同,使其可用甲醇驅動的船舶訂單數量達到25艘。近日,該集團2021年預定建造的全球首艘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已順利交付。據悉,全球甲醇驅動船舶訂單量已超過100艘。
挪威船級社表示,目前全球以綠色甲醇為(wei) 代表的生物燃料產(chan) 能約為(wei) 每年1100萬(wan) 噸油當量。該機構預測,到2050年,可持續且經濟可行的生物燃料供應將達到每年5億(yi) 至13億(yi) 噸油當量。若利用生物燃料並結合能效措施使航運業(ye) 實現完全脫碳,預計到2050年每年需2.5億(yi) 噸油當量的生物燃料供應。
世界海運理事會(hui) 首席執行官約翰·巴特勒表示,最新的減排戰略向國際航運業(ye) 傳(chuan) 遞了強有力的投資信號,國際航運企業(ye) 已經開始對使用可再生燃料的船舶進行投資。
行業(ye) 脫碳任務依然艱巨
國際航運新聞網站“船舶技術”指出,盡管甲醇、氫能、氨等可替代能源在航運業(ye) 脫碳中被寄予厚望,但航運業(ye) 的綠色轉型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建立一個(ge) 新的綠色航運價(jia) 值鏈,包括新的基礎設施、相關(guan) 監管標準,以及協調整個(ge) 行業(ye) 綠色轉型的意願等。
當前,清潔燃料的技術保障和市場價(jia) 格仍存在不確定性。例如,氨燃料泄漏會(hui) 產(chan) 生有毒氣體(ti) 且燃燒利用率不高,甲醇燃料存在易發生火災、產(chan) 生腐蝕等風險。麥肯錫的報告也指出,從(cong) 市場數據來看,零碳排放燃料的成本仍遠高於(yu) 傳(chuan) 統燃料,將增加40%至60%的航運總成本。
聯合國貿發會(hui) 議日前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技術創新對促進航運業(ye) 的能源轉型至關(guan) 重要,需要來自製造商、供應商、電力和燃料生產(chan) 商以及其他利益相關(guan) 方的大量投資。為(wei) 了實現航運業(ye) 的“第四次工業(ye) 革命”,並促進航運和能源部門有關(guan) 目標的結合,各國政府需要加強對相關(guan) 領域的研發支持力度和創新投資。
國際海事組織海上環境保護委員會(hui) 第八十屆會(hui) 議期間,各方對航運業(ye) 溫室氣體(ti) 排放定價(jia) 機製的分歧依然存在。一些與(yu) 會(hui) 方重申了關(guan) 切,擔心相關(guan) 定價(jia) 會(hui) 增加貿易成本,對大宗商品出口造成影響。英國《金融時報》評論指出,碳定價(jia) 體(ti) 係如果設計合理,可以為(wei) 國際航運業(ye) 減排和綠色轉型提供大量資金。“在促進公平轉型方麵,發達國家需要做得更多。”
(本報倫(lun) 敦7月18日電)
本報記者 周卓斌(來源:人民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