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台灣誌工“登陸”:搭建兩岸“愛心橋”要“積小流以成江海”

王采怡 發布時間:2023-07-20 09:1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台灣誌工“登陸”:搭建兩(liang) 岸“愛心橋”要“積小流以成江海”

  台灣輔英科技大學的青年誌工開展趣味課堂。 宋陽 攝

  中新網濟南7月18日電 題:台灣誌工“登陸”:搭建兩(liang) 岸“愛心橋”要“積小流以成江海”

  作者 王采怡

  “還記得2019年我初次參加台灣青年誌工公益交流夏令營時,當時有一個(ge) ‘認識身體(ti) 結構’的課程,需要製作人體(ti) 結構的圖案,我們(men) 邀請學校的教務主任作模特,他欣然答應,引來一片掌聲。”4年過去了,台灣輔英科技大學老師葉金麟回憶起他第一次帶隊來山東(dong) ,參加第六屆台灣青年誌工公益交流夏令營的場景,“歡笑”是他第一時間想到的詞語。

  近日,9名來自台灣輔英科技大學的青年誌工來到濟南市秀山小學,參加第十屆濟台青年誌工公益交流夏令營,為(wei) 孩子們(men) 帶來別開生麵的趣味課堂,近距離體(ti) 驗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之美,感受“兩(liang) 岸一家親(qin) ”的氛圍。

  葉金麟告訴記者,他在學校負責與(yu) 大陸的交流工作已經10年有餘(yu) 。從(cong) 2014年起,台灣輔英科技大學的學生每年都會(hui) 來到大陸,聚焦文化、教育、科技等不同領域的議題,與(yu) 這裏的青年進行深入的交流。他認為(wei) ,開展兩(liang) 岸青年交流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hui) 異地學習(xi) ,感受不同的學習(xi) 氛圍,進而認識到自己缺乏的知識,反思未來的學習(xi) 走向。“學生們(men) 普遍反映不虛此行,更有學生幾乎每次都會(hui) 報名參與(yu) 征選,希望可以再次獲得前往大陸交流的機會(hui) 。”

  葉金麟引用荀子《勸學》中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來闡述兩(liang) 岸青年交流的重要性,每一次互動都將使青年之間增進認識與(yu) 了解,分享彼此的生活,有利於(yu) 維護兩(liang) 岸關(guan) 係的和平穩定。“兩(liang) 岸青年必須交流,任何方式的交流都將成就不同凡響的成效,也值得期待。”

  20歲的洪宇真是台灣輔英科技大學人文與(yu) 管理學院的學生,與(yu) 葉金麟不同的是,這是她第一次參加濟台青年誌工公益交流夏令營,也是她第一次來山東(dong) ,她感覺這裏的一切都很新奇。“這裏的人們(men) 時刻充滿熱情和活力,'豪邁'是山東(dong) 人的代名詞。”

  這場夏令營給洪宇真帶來了很多挑戰,讓她既緊張又興(xing) 奮。“秀山小學孩子們(men) 整整一天的課程全由我們(men) 安排,我總擔心有哪兒(er) 做得不好或說錯話,也總是希望所有孩子都能樂(le) 在其中,而夏令營結業(ye) 後,看到小朋友們(men) 開心向我們(men) 揮手道別時,又覺得十分暖心,成就感滿滿。”

  洪宇真說,於(yu) 她而言這是一場特別的旅途。她還去了趵突泉、大明湖、齊文化博物館等地方遊玩,感受到齊魯文化的獨特魅力。“因為(wei) 不熟悉,所以之前大陸在心裏一直罩著層朦朧的紗,這次的夏令營讓我得見冰山一角,讓我對這裏不隻有初步的見識,不隻聽別人的心路曆程,更能自己感受當地的風土民情。”未來,她希望能去大陸更多地方,欣賞更多美景,體(ti) 會(hui) 不同的生活。

  據悉,濟台青年誌工公益交流夏令營已舉(ju) 辦十屆,從(cong) 第六屆開始,連續在濟南市秀山小學舉(ju) 辦。

  “本次夏令營結束的時候,濟南市秀山小學的一位男生上台發言,拿著話筒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裏都是淚水。最後他哽咽著說了一句‘舍不得哥哥姐姐走’,我印象特別深。”葉金麟說:“希望未來能一直有機會(hui) 參加夏令營,多來感受大陸的人文風情和山川美景,也期待與(yu) 這些孩子們(men) 再續前緣。”(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