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全球關(guan) 注的重大問題,關(guan) 乎每個(ge) 人的生命健康。當前,一些國家製定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監管製度,加強預警及問題食品召回機製,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最大限度保障消費者健康。
德國——
加強從(cong) 田間到餐桌安全監管
德國有一款名為(wei) “產(chan) 品召回”的手機應用程序備受消費者青睞。打開應用程序,首頁醒目地排列著食品包裝圖標,均為(wei) 近期商家宣布召回的問題食品。點開圖標,就可看到該食品究竟出了什麽(me) 問題。根據“產(chan) 品召回”的統計,德國平均每周有兩(liang) 種食品被召回,有時每個(ge) 月發布食品召回信息多達近20條。
出現異物或有害細菌是最常見的召回原因。此前,雷弗超市的一款冷凍比薩餅在生產(chan) 過程中可能混入了原材料的塑料包裝,超市出於(yu) 安全考慮采取了召回措施,並附上產(chan) 品名稱、淨含量、條形碼、批次等信息。另一家食品企業(ye) 在對一款熱狗香腸進行檢測時發現李斯特菌,及時發布召回令。除產(chan) 品基本信息外,召回令還詳細介紹了李斯特菌的感染症狀及危害,向消費者發出警示。
德國聯邦食品和農(nong) 業(ye) 部提出“從(cong) 田間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監管方案,並確立了廠商責任、可追溯、官方食品和飼料監督、預防、獨立風險評估、風險溝通透明化等原則。食品召回正是根據這些原則實施的。
生產(chan) 企業(ye) 被視為(wei) 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為(wei) 防止企業(ye) 瞞報信息,德國各聯邦州的食品和飼料監督機構經常對企業(ye) 食品生產(chan) 進行檢查。德國食品安全局和聯邦消費者協會(hui) 等部門聯合成立了食品召回委員會(hui) ,生產(chan) 企業(ye) 在發現問題食品24小時內(nei) 必須向該委員會(hui) 提交召回報告,委員會(hui) 作出評估後,企業(ye) 即著手實施召回行動,包括向媒體(ti) 、消費者和經銷商等發布召回信息、采取補救措施、提供補償(chang) 等。同時,歐盟國家采用統一的食品標簽和批次號,問題食品在技術上具有可追溯性,更易確認生產(chan) 環節中各企業(ye) 的責任。
西班牙——
持續完善食品安全預警機製
西班牙食品安全與(yu) 營養(yang) 局日前發布了最新一項食品過敏信息預警。根據加泰羅尼亞(ya) 自治區衛生監管部門通報,當地市場上一款進口巧克力餅幹中含有的東(dong) 莨菪堿等物質含量超標,可能對食用者身體(ti) 造成不良影響。該機構要求各地監管部門及時下架該產(chan) 品,並建議已購買(mai) 該產(chan) 品的消費者避免食用。預警信息內(nei) 容詳細,包括產(chan) 品名稱、品牌、批次、分銷地和外包裝圖片等,便於(yu) 消費者辨識。
西班牙設有專(zhuan) 門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根據食品工藝技術等變化,不斷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隸屬於(yu) 消費部的西班牙食品安全與(yu) 營養(yang) 局主要負責監管生產(chan) 、加工、銷售等各個(ge) 環節的食品安全,協調和推動公共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領域加強合作。
為(wei) 及時獲得和通報食品安全信息,西班牙加強了食品安全預警機製,在全國設立兩(liang) 個(ge) 實驗室,專(zhuan) 門負責評估食品安全,監測和預警可能出現的相關(guan) 風險。
西班牙還建立了一個(ge) 貫通國內(nei) 外的食品信息預警和響應網絡,由食品安全與(yu) 營養(yang) 局協調管理。除常見的食品安全問題外,該網絡還提前對可能出現問題的食品進行預警。這一網絡不僅(jin) 有西班牙衛生部和各地衛生監管部門參加,還與(yu) 歐盟、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guan) 機構共享信息。該網絡的成員機構將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相關(guan) 信息發送至特定平台,共享給其他成員,同時啟動程序查封下架問題產(chan) 品。如果問題產(chan) 品已進入分銷係統或已被售賣,相關(guan) 機構將向民眾(zhong) 發出預警,提醒民眾(zhong) 停止食用或丟(diu) 棄問題產(chan) 品。此外,該網絡還負責調查出現問題產(chan) 品的原因,並采取後續措施以避免再出現類似問題。
西班牙企業(ye) 也積極參與(yu) 完善食品安全監管製度。例如,該國一家初創企業(ye) 與(yu) 西班牙全國食品安全與(yu) 技術中心合作,推出一款便攜式近紅外光譜分析檢測裝置,能夠對食品新鮮程度和質量進行實時監控,並將數據發送給管理人員,以便做出及時應對。
阿聯酋——
嚴(yan) 格食品安全違規行為(wei) 處罰
在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發布的2022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中,阿聯酋位列中東(dong) 和北非地區首位。阿聯酋食品與(yu) 水安全國務部長、氣候變化和環境部部長穆海裏表示,阿聯酋希望到2051年成為(wei) 全球領先的創新驅動型食品安全中心。
近年來,阿聯酋不斷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根據阿聯酋阿布紮比農(nong) 業(ye) 和食品安全局最新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有超過1萬(wan) 家企業(ye) 因食品安全違規行為(wei) 受到警告或處罰。不久前,該機構宣布,將進行全麵的總膳食研究,以評估消費者在日常膳食中接觸各類化學汙染物的程度,進一步細化食品安全監管要求,引導公眾(zhong) 有效選擇健康食品。
阿聯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吸引相關(guan) 方廣泛參與(yu) ,在食品貨物運輸和進出口等環節共同把牢安全關(guan) 。相關(guan) 部門采取一整套流程來監控進口食品的安全性,包括為(wei) 邊境口岸的檢驗檢疫機構配備先進檢測設備和更多技術人員等,以提升口岸檢驗檢疫效率和準確度。
阿聯酋還積極利用農(nong) 業(ye) 創新技術,如建設室內(nei) 農(nong) 場等,為(wei) 居民提供更多安全食品。日前,一座麵積超過6000平方米的室內(nei) 垂直農(nong) 場在阿布紮比開業(ye) ,科技人員在室內(nei) 模擬日出、溫差等自然變化,同時避免使用農(nong) 藥,讓食品安全和品質更加可控。
阿聯酋政府還麵向公眾(zhong) 加大教育力度,在學校教育中增加食品安全教學內(nei) 容,出版推廣《食品安全——我們(men) 的第一段旅程》等教材,向學生和家庭傳(chuan) 遞食品安全理念。迪拜還將於(yu) 今年11月舉(ju) 辦第十七屆迪拜世界食品安全會(hui) 議,為(wei) 討論氣候變化對食品安全的影響等提供平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