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中非合作助力非洲農業現代化發展

萬 宇 發布時間:2023-07-24 08:40:00來源: 人民日報

  由中國科學技術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中非創新合作與(yu) 發展論壇暨湖北國際技術交流會(hui) 日前在湖北省武漢市舉(ju) 行。非洲多國駐華使節、中非政府相關(guan) 部門官員、科研院校專(zhuan) 家學者、企業(ye) 和創投機構代表數百人與(yu) 會(hui) 。本次活動以“創新引領發展,合作共享機遇”為(wei) 主題,除主旨論壇之外,還設有“一帶一路”科技直通車(非洲專(zhuan) 場)、中非農(nong) 業(ye) 現代化創新合作研討會(hui) 、中非數字創新合作發展論壇、中非創新合作先進適用技術發布推介會(hui) 等多場平行專(zhuan) 場活動。

  與(yu) 會(hui) 者就深化中非科研務實合作、匯聚國際創新資源等話題展開交流和研討。大家紛紛表示,本次論壇對打造企業(ye) 項目對接平台、構建中非開放合作創新網絡具有重要意義(yi) ,有助於(yu) 推動構建新時代中非命運共同體(ti) 。論壇期間,中非高校、科研院所與(yu) 企業(ye) 就先進儲(chu) 能技術、多媒體(ti) 通信與(yu) 網絡、農(nong) 產(chan) 品品種改良、智能節水灌溉及裝備等20個(ge) 科技合作項目成功簽約。

  一些前沿科技成為(wei) 本次論壇上的亮點。在中非文字識別與(yu) 自然語言處理創新論壇上,專(zhuan) 家學者聚焦人工智能領域的熱門技術展開研討,希望促進中非民眾(zhong) 對彼此語言文字的理解,助力中非文明交流互鑒、交融共存,拉緊中非人民的情感紐帶。文字檢測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是當前應用前景好、落地效果佳的兩(liang) 大人工智能技術,在圖像檢索、人機交互、自動駕駛等具體(ti) 場景具有重要的應用價(jia) 值。

  埃塞俄比亞(ya) 駐華大使塔費拉表示,非洲是人類早期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擁有豐(feng) 富的語言文字遺產(chan) 。數字化轉型的滯後阻礙了非洲語言在數字世界中的可及性和可用性。中國對非洲數字基礎設施、知識轉移和能力建設的支持,為(wei) 包括技術和創新在內(nei) 的各個(ge) 領域的變革性進步奠定了基礎。“非中合作在推動非洲科技進步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於(yu) 彌合數字鴻溝,釋放非洲語言的潛力,為(wei) 建設更加包容、互聯和繁榮的非洲鋪平道路。”

  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是非洲國家減少貧困、提高自主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本次論壇上,農(nong) 業(ye) 科技合作是一大重點,涵蓋多個(ge) 平行專(zhuan) 場活動。除了中非農(nong) 業(ye) 現代化創新合作研討會(hui) ,還涉及中非油料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與(yu) 投資合作、薯類作物種植與(yu) 加工等具體(ti) 門類。

  “通過和中國農(nong) 業(ye) 技術示範中心的合作,我們(men) 在莫桑比克南方種植芝麻並有了較好收成。”在油料類別的論壇上,莫桑比克農(nong) 業(ye) 研究院副院長托莫分享了莫中合作的成功範例。她說,以前,傳(chuan) 統芝麻品種隻適宜在莫桑比克北部種植,從(cong) 中國引進的高產(chan) 芝麻品種在莫南部成功試種後,研究院與(yu) 馬普托省政府、農(nong) 業(ye) 部門一起推廣種植,並與(yu) 中資公司合作,形成試種、示範、推廣、收購的產(chan) 業(ye) 鏈,造福當地民眾(zhong) 。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60%以上的人口是小農(nong) ,約23%的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來自農(nong) 業(ye) 部門,但非洲的農(nong) 業(ye) 潛力仍未得到充分開發。”非盟駐華代表奧斯曼表示,非洲國家應該解決(jue) 阻礙這些潛力開發的問題和挑戰。長久以來,非中農(nong) 業(ye) 合作推動了許多非洲國家的農(nong) 業(ye) 發展。目前,非洲與(yu) 中國的合作正有力促進非洲國家實現包容性農(nong) 業(ye) 轉型。

  人民日報記者 萬(wan) 宇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