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在無名紅軍(jun) 烈士紀念碑前默哀。張陳宇 攝
中新網南平7月23日電(張麗(li) 君 張陳宇 張煜梁)臨(lin) 近建軍(jun) 96周年,武警南平支隊組織即將奔赴戰位的新兵、新排長等百餘(yu) 人徒步行軍(jun) 至武夷山市洋莊鄉(xiang) 小漿村張山頭無名紅軍(jun) 烈士墓群,開展“追尋紅色印記、賡續紅色血脈”參觀見學活動,讓紅色基因融入強軍(jun) 新生代的血脈之中,給他們(men) 人生新的起點打牢忠誠之基。
官兵在紅色講解員述說的戰鬥故事中感受那段激蕩歲月。張煜梁 攝
官兵給“紅軍(jun) 墓”更新墓址標記。張陳宇 攝
官兵徒步行軍(jun) 至武夷山市洋莊鄉(xiang) 小漿村張山頭無名紅軍(jun) 烈士墓群,開展“追尋紅色印記、賡續紅色血脈”參觀見學活動。中新社記者 張麗(li) 君 攝
通往無名烈士墓群的山路陡峭崎嶇,高溫天氣下,遠距離的路程讓這群軍(jun) 營新生代滿頭大汗,而在那時,條件遠不如現在,但是先烈們(men) 仍舊為(wei) 了勝利頑強戰鬥著。新兵王重慶感慨道:“沿著革命先烈的足跡開展行軍(jun) ,讓我更加深刻地重溫了革命時期的崢嶸歲月,也更加敬佩我們(men) 的前輩們(men) 不怕艱苦,英勇戰鬥的頑強作風。”
官兵獻花。張煜梁 攝
官兵為(wei) 先烈清理墓前雜草。張煜梁 攝
穿過層巒疊嶂,1343名紅軍(jun) 烈士,就在這偏僻的山坳中形成了一座永恒的軍(jun) 陣。
“當時國民黨(dang) 進行封鎖‘圍剿’時,紅軍(jun) 醫療條件極差,死亡率較高,犧牲的重傷(shang) 病員隻能簡單就近掩埋,未留姓名……”在烈士紀念碑前,新兵和新排長們(men) 在紅色講解員述說的戰鬥故事中感受那段激蕩歲月。走近座座紅軍(jun) 墓,官兵們(men) 為(wei) 先烈清理墓前雜草,換上新飄帶,在竹竿上鄭重描上代表先烈們(men) 的編號。
“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軍(jun) 人,我宣誓:服從(cong)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
武夷山市洋莊鄉(xiang) 大安村,曾經是閩北蘇區政治、軍(jun) 事、經濟、文化的中心,被譽為(wei) 閩北蘇區的“紅色首府”。下午,新排長和新兵們(men) 來到這裏,在閩北蘇區紀念碑前整齊列隊,麵對光榮的武警部隊旗,重溫軍(jun) 人誓詞,這是他們(men) 向英烈最崇高的致敬,更是他們(men) 對黨(dang) 和人民的莊嚴(yan) 承諾。
該支隊政治工作處主任邱開沛表示:緬懷革命先烈是我們(men) 開展“學習(xi) 強軍(jun) 思想、建功強軍(jun) 事業(ye) ”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ti) 舉(ju) 措之一,其根本目的在於(yu) 引導官兵要繼承先烈遺誌、爭(zheng) 當紅色傳(chuan) 人,化追思為(wei) 責任、化崇敬為(wei) 使命,為(wei) 如期實現建軍(jun) 一百年奮鬥目標貢獻力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