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7月25日電 (記者 張一辰)“蘇杭魏晉風已經‘打卡’過了,這次專(zhuan) 程來西安體(ti) 驗唐製漢服。”來自北京的“95後”女生張藝涵興(xing) 奮道。
黃昏將至,西安大雁塔附近的一家漢服館進入一天中最忙碌的時段。店主朱琇琰為(wei) 剛剛進店的客人講解漢服知識、挑選服裝和造型樣式。店內(nei) 一旁,幾位漢服妝造師正揮舞著手中的化妝刷,為(wei) 前來體(ti) 驗“唐潮”的年輕遊客“描眉畫鬢”。
西安旅遊資源豐(feng) 富,大雁塔、明城牆、鍾鼓樓、兵馬俑等名勝古跡蜚聲海內(nei) 外,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前來。同時,隨著文旅市場消費需求日益多元,當地聚焦文藝範兒(er) 、沉浸式的文旅項目創新,令從(cong) 前小眾(zhong) 的漢服漸成文旅產(chan) 業(ye) 的“網紅”項目。其中,漢服妝造師作為(wei) 新職業(ye) ,在新消費場景下迎來就業(ye) 新機遇。
“我們(men) 店現在有五名專(zhuan) 業(ye) 漢服妝造師,大多從(cong) 影視行業(ye) 轉行而來。”朱琇琰介紹,對於(yu) 專(zhuan) 業(ye) 的漢服妝造師來說,了解不同朝代的漢服設計和妝容隻是基本功。為(wei) 客人講解不同時期的服裝風格、妝容特征,甚至其曆史背景,都是漢服妝造師的工作日常。
朱琇琰告訴記者,近年來,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越來越受年輕人的喜愛,大家不但想體(ti) 驗身著漢服後的穿越感,也希望了解妝造背後的曆史文化。“張冠李戴不但不好看,也不利於(yu) 人們(men) 對相關(guan) 文化的理解和傳(chuan) 播。”
此外,畢業(ye) 於(yu) 北京服裝學院的朱琇琰提出,一位成熟的漢服妝造師需要經過至少一年時間的妝造係統學習(xi) ,“在整個(ge) 行業(ye) 中,古風妝造的難度僅(jin) 次於(yu) 影視特效妝,比普通人熟知的‘新娘妝’要複雜很多。”目前,好的“妝娘”難找,這已成為(wei) 限製她擴大規模的最大因素。
美團平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漢服體(ti) 驗的相關(guan) 訂單量同比增長307.9%,西安、嘉興(xing) 、蘇州、洛陽、南京是線上訂單量最多前五大城市。同時,今年一季度陝西“漢服”相關(guan) 關(guan) 鍵詞搜索同比增長七倍多。
不止西安,洛陽、杭州、敦煌、大理等地都迎來一輪漢服熱,同時也湧現出一批專(zhuan) 業(ye) 的漢服妝造師。
艾媒谘詢發布的《2022—2023年中國漢服產(chan) 業(ye) 現狀及消費行為(wei) 數據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漢服市場規模超過100億(yi) 元人民幣。預計2025年將達到191.1億(yi) 元人民幣,是2015年的100倍,未來仍有較大上行空間。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在本地生活服務平台及網絡社交平台的助推下,傳(chuan) 統文化越來越受年輕消費者青睞,漢服體(ti) 驗成為(wei) 文旅消費的新場景,帶動本地文旅消費繁榮,也推動了漢服妝造師、漢服設計師等新職業(ye) 的出現,並以此吸納更多就業(ye) 群體(ti)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