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美國炒作“去風險”,實為風險製造者

龔 婷 發布時間:2023-08-01 08:59:00來源: 光明日報

  【鳴 鏑】

  一段時間以來,美西方熱衷於(yu) 在對華戰略上不斷造新詞,“去風險”一詞近期頗受關(guan) 注。繼歐盟委員會(hui) 主席馮(feng) 德萊恩今年3月首提對華“去風險”後,拜登政府便迫不及待跟進炒作,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耶倫(lun) 甚至在其訪華行程前後也鼓噪所謂“去風險”。

  替代行不通的“脫鉤”

  “去風險”似乎正替代“脫鉤”成為(wei) 美國對華政策的階段性新主線。“去風險”聽起來似乎更加“緩和”,然而,以“去風險”替代“脫鉤”,絕不是美國對華政策的轉向,而是充斥著美國政策製定者為(wei) 在對華戰略競爭(zheng) 中謀求更大收益、實現“競贏中國”戰略目標的深層盤算。

  美國之所以要用“去風險”替代“脫鉤”,是因為(wei) 意識到傳(chuan) 統的“脫鉤”已行不通。不論是特朗普政府發起對華關(guan) 稅戰、科技戰和製裁戰,還是經拜登政府調整後的所謂“小院高牆”式的對華“精準脫鉤”,始終無法解決(jue) 兩(liang) 個(ge) 問題。一方麵,“脫鉤”會(hui) 反噬美國自身。在經濟和市場規律長期作用下,中美形成了結構高度互補、利益深度交融的經貿關(guan) 係,也極大增進了兩(liang) 國企業(ye) 和人民的福祉。中美雙方的統計數據均顯示,2022年中美雙邊貿易額創曆史新高,展現出較強韌性。與(yu) 具有對抗打壓之意的“競爭(zheng) 論”類似,美國政府想要通過行政手段強推對華“脫鉤”並不現實,難以獲得美國內(nei) 諸多涉華利益攸關(guan) 方的認同,美國自身也難以承受相關(guan) 嚴(yan) 重後果。這一點從(cong) 特朗普政府悍然發動對華貿易戰後美國內(nei) 反對聲音層出不窮就可見一斑。

  另一方麵,“脫鉤”會(hui) 傷(shang) 害美國盟伴。曆史已經充分表明,通過“經濟戰”人為(wei) 阻滯經濟聯係、製造陣營對抗,難以解決(jue) “第三方困境”。無論是冷戰期間操縱巴黎統籌委員會(hui) 對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進行貿易限製,還是冷戰結束後大搞單邊製裁和“長臂管轄”,美國的相關(guan) 做法引發了盟伴的大量質疑,甚至促使其“用腳投票”退出所謂“禁運聯盟”。更何況,作為(wei) 1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huo) 伴,今日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市場規模優(you) 勢和對外開放格局對於(yu) 包括美國盟伴在內(nei) 的世界各國具有強大吸引力。

  本質仍是“去中國化”

  如果說“脫鉤”有主動進攻甚至“亂(luan) 拳出擊”之意,那麽(me) “去風險”則被偽(wei) 裝成“被動防禦”,聽起來更加“溫和、理性”。美國政府恰是看重“去風險”的迷惑性和煽動性,企圖借該話術在美國國內(nei) 和盟伴層麵解決(jue) “認同”和“跟隨”的問題。

  拜登政府用帶有強烈價(jia) 值判斷和感情色彩的“風險”一詞來汙名化中國,把正常的對華經貿往來扭曲成“對華合作吃虧(kui) ”“對華依賴風險”“中國經濟脅迫”等謬論,同時將“風險”作為(wei) “不安全”的同義(yi) 反複,將“對華脫鉤有好處”的歪理偷換成“對華掛鉤有壞處”的邪說,通過大搞對華認知“威脅膨脹”,妄圖在美國國內(nei) 和盟伴內(nei) 部更有效地“統一思想”和“凝聚合力”。

  炒作“去風險”實際上是“新瓶裝舊酒”,與(yu) 推行“精準脫鉤”並無本質區別,就是在鼓吹“去中國化”。根據美方現有闡述,“去風險”包含繼續以“小院高牆”防止關(guan) 鍵領域技術外流、推動重點產(chan) 業(ye) 供應鏈多元化、突出產(chan) 業(ye) 政策重要性、強化與(yu) 盟伴協作等內(nei) 容。這實際上是重申拜登政府一直在實施的“聯合盟伴”對華經濟科技“脫鉤”措施,企圖通過遏阻中國在關(guan) 鍵和新興(xing) 高技術領域的實力增長來“競贏中國”。

  美國才是真正風險源頭

  自拜登政府上台以來,美國圍繞芯片全產(chan) 業(ye) 鏈對華限製層層加碼,嚴(yan) 重威脅全球產(chan) 業(ye) 鏈穩定運轉。美國推動回歸本土和“友岸外包”的產(chan) 業(ye) 政策背後滿是“泛安全化”“泛意識形態化”的政治操弄,既阻礙世界經濟複蘇,又損害其盟伴的利益。鼓噪多時的對華直接投資限製新規最近又傳(chuan) 出新消息,耶倫(lun) 表示美國政府將針對半導體(ti) 、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等領域加大對來華美資的審查,眾(zhong) 議院“中國特設委員會(hui) ”更是直接針對多家美國投資機構發起對華投資“調查”。

  從(cong) 深層次看,美國企圖用“去風險”的幌子掩蓋其繼續大行對華“脫鉤”的事實,以及其推行“美國優(you) 先”的自私本性。作為(wei) 舊版“華盛頓共識”的始作俑者,美國極力鼓吹的新自由主義(yi) 論調曾令拉美、中東(dong) 歐等多地陷入嚴(yan) 重經濟困境。為(wei) 滿足自身新的利益訴求,美國現又拋出所謂“新華盛頓共識”,主張加大國家和政府作用、強化“團結”盟友、聚焦產(chan) 業(ye) 政策等內(nei) 容,無非是想進一步推動經貿問題政治化。以“去風險”為(wei) 借口,美國聲稱不能像過去一樣支持自由開放的世界經貿體(ti) 係和生產(chan) 要素的跨境流動。這恰恰是當今世界麵臨(lin) 的重大風險。

  美國給世界製造風險由來已久:意識形態上,大搞霸淩霸道霸權,構築同盟體(ti) 係,炮製“民主對抗威權”敘事,挑動陣營對立,大肆輸出顏色革命;軍(jun) 事上,癡迷於(yu) 窮兵黷武,發動不義(yi) 戰爭(zheng) ,帶來持續動蕩不安;經濟上,利用美元霸權收割全球,大搞單邊製裁和“長臂管轄”,動輒訴諸經濟脅迫……

  美國不反思自身行為(wei) 給世界帶來的危害,反倒大肆炒作對華“去風險”,充分暴露自身罔顧全球整體(ti) 利益、固守零和思維的狹隘和偏執,注定與(yu) 曆史潮流和時代大勢相悖,隻會(hui) 促使國際社會(hui) 更加清楚誰才是真正的風險製造者。

  (作者:龔 婷,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