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元首外交|這條經濟走廊詮釋中巴“全天候”友誼

蔣超 王歡 發布時間:2023-08-02 09:28:00來源: 新華社

  7月31日,夜色中的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lan) 堡多處地標建築共同點亮中巴兩(liang) 國國旗顏色燈光。中巴經濟走廊啟動十周年慶祝活動在伊斯蘭(lan) 堡舉(ju) 行,中國國家主席習(xi) 近平致信祝賀。

  “中巴經濟走廊已經成為(wei) 中巴全天候友誼的生動詮釋,為(wei) 兩(liang) 國構建新時代更加緊密的中巴命運共同體(ti) 提供了重要支撐。”習(xi) 近平主席在賀信中指出。

  中巴經濟走廊是共建“一帶一路”標誌性工程和重要先行先試項目。十年來,在兩(liang) 國領導人的關(guan) 心與(yu) 推動下,中巴雙方以走廊建設為(wei) 中心,以瓜達爾港、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產(chan) 業(ye) 合作為(wei) 重點,共同繪就一幅“北連新疆喀什,南抵瓜達爾港,穿越高原峽穀,縱橫盆地沙漠”的合作畫卷,為(wei) “一帶一路”合作書(shu) 寫(xie) 促發展、惠民生、連民心的生動故事。

  奠定地區互聯互通基礎

  藍天下,碧海旁,汽笛聲聲,車輪滾滾。這是巴基斯坦西南邊陲的瓜達爾港正呈現出的景象。

  10萬(wan) 平方米的集裝箱堆場,配備先進的集裝箱掃描設備,港區貨物吞吐繁忙;離港區不遠,瓜達爾新國際機場項目7月初結束中期驗收,建成後將成為(wei) 又一個(ge) 地區重要交通物流樞紐……在兩(liang) 國合作夥(huo) 伴的攜手努力下,一個(ge) 海陸空現代化立體(ti) 交通網絡已初步成形。

  一艘集裝箱貨輪停靠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

  昔日人煙稀少的小漁村,如今已成中巴經濟走廊的“明珠”。瓜達爾發展局前主席穆吉卜·烏(wu) 爾·拉赫曼·卡姆布拉尼感歎:“具有國際聯通性的新瓜達爾正在走來。”

  習(xi) 近平主席始終心係中巴經濟走廊建設。2014年2月,習(xi) 近平主席同巴方領導人共同將瓜達爾港列為(wei) 中巴經濟走廊的旗艦項目。去年11月,習(xi) 近平主席會(hui) 見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zi) 時強調,要加快推進瓜達爾港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港口對地區聯通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貫通南北,福澤四方。連接南端瓜達爾港區的東(dong) 灣快速路去年6月通車,經10號國道直通巴基斯坦腹地,為(wei) 貨物集散和進出口提速;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蘇庫爾至木爾坦段進一步打通巴南北交通大動脈;喀喇昆侖(lun) 公路二期項目連通中巴友誼公路,貨運大巴可直抵北部的紅其拉甫山口……中巴經濟走廊互聯互通建設激發沿線地區發展潛力,鋪就一條條“致富之路”“繁榮之路”。

  這是巴基斯坦喀喇昆侖(lun) 公路二期工程赫韋利揚至曼塞赫拉高速公路段。

  在7月31日的賀信中,習(xi) 近平主席指出,自2013年啟動以來,兩(liang) 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走廊建設,形成了一批早期收獲,為(wei) 巴基斯坦經濟社會(hui) 發展增添新的動力,也為(wei) 地區互聯互通和一體(ti) 化進程奠定良好基礎。

  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zi) 在慶祝活動上致辭,衷心感謝習(xi) 近平主席對巴中關(guan) 係和中巴經濟走廊的高度重視,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給予巴方的真誠幫助深表感激。走廊建設成就卓著,深刻改變巴經濟社會(hui) 麵貌。

  巴基斯坦智庫全球絲(si) 綢之路研究聯盟創始主席澤米爾·阿萬(wan) 說,巴基斯坦的東(dong) 西南北通過走廊框架下修建的高速公路連接了起來,走廊項下的高質量公路網絡使巴全國的商業(ye) 活動更為(wei) 活躍。

  樹立中巴友誼“新標杆”

  6月底,盛夏用電高峰時期,在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lan) 堡55公裏的吉拉姆河河畔,地表溫度最高可達50攝氏度。卡洛特水電站的工程師們(men) 仍保持例行巡檢,以保障機組高效運行。這座水電站由中國三峽集團建設運營,全麵投入運行一年來,累計發電量36.4億(yi) 千瓦時,滿足當地500餘(yu) 萬(wan) 人用電需求。

  穆罕默德·邁赫爾班家住電站附近的坎納德村,他回憶,當地以前一天隻有幾個(ge) 小時能用上電,他的小兒(er) 子和同學們(men) 有時“要摸黑寫(xie) 作業(ye) ”,“水電站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電力,改善了我們(men) 的生活。中國兄弟還幫助我們(men) 修了路,修繕了孩子們(men) 破舊的校舍”。

  這是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拍攝的卡洛特水電站大壩。

  長久以來,能源供應短缺一直掣肘巴基斯坦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雖然當地水能資源豐(feng) 富,但多山複雜的自然環境讓基礎設施開發遭遇難題。

  短短數年間,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框架內(nei) 的一個(ge) 又一個(ge) 項目開工、建成、投入運營,大幅改善了巴電力緊缺的局麵:薩希瓦爾、卡西姆港、胡布燃煤電站以“中國速度”建成投入商運;卡洛特水電站將汩汩流水轉化為(wei) 清潔電能;中國核電機組“華龍一號”在卡拉奇核電站平穩運行;在巴基斯坦信德省南部的茫茫戈壁“風廊”,薩察爾風電站一排排風電機組整齊矗立……

  這是巴基斯坦卡拉奇拍攝的“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工程——卡拉奇核電站2號機組。

  2015年4月,習(xi) 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議會(hui) 發表演講時指出,走廊規劃和布局要兼顧巴基斯坦各地區,讓發展成果惠及巴基斯坦全體(ti) 人民,進而惠及本地區各國人民。在同巴基斯坦領導人通話和會(hui) 見時,習(xi) 近平主席強調,“不斷釋放走廊促增長、惠民生的積極效應”“支持巴方推進工業(ye) 化進程,以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中巴能源合作項目因地製宜運行,為(wei) 巴基斯坦經濟社會(hui) 發展打下良好根基,讓當地人民收獲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

  巴基斯坦電力部長胡拉姆·達斯特吉爾汗告訴記者,中國企業(ye) 將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帶到巴基斯坦,並向巴工程師和工人傳(chuan) 授先進知識。“中巴經濟走廊項目使巴基斯坦能源供給從(cong) 依賴進口逐漸轉向自給自足。”

  十年來,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以其可感可觸的豐(feng) 碩成果,成為(wei) 中巴友誼的“新標杆”。

  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巴經濟走廊為(wei) 巴累計創造23.6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幫助巴新增510公裏高速公路、8000兆瓦電力和886公裏國家核心輸電網。

  打造“一帶一路”示範性工程

  7月豔陽下,在巴基斯坦東(dong) 部旁遮普省卡蘇爾市的一處農(nong) 場裏,紅色的辣椒鋪滿場院,當地農(nong) 民正穿梭其間。

  這些辣椒晾曬後將被集中運到巴基斯坦港口城市卡拉奇的儲(chu) 存倉(cang) 庫,繼而運往中國,成為(wei) 製作郫縣豆瓣醬的原材料。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人員將先進技術、優(you) 良品種、管理經驗及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帶到巴基斯坦,促進當地辣椒產(chan) 業(ye) 的發展。

  穆罕默德·阿馬爾·阿斯加爾在中國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回到農(nong) 場作技術顧問,幫助當地農(nong) 民學習(xi) 中國辣椒種植技術。阿斯加爾說,中國辣椒品種耐高溫、抗病害,適合巴基斯坦的土壤。“我要將中國現代農(nong) 業(ye) 中的新技術傳(chuan) 授給巴基斯坦農(nong) 民,讓知識轉化為(wei) 農(nong) 民們(men) 的收益。”

  卡蘇爾農(nong) 民拉奧·舍哈布今年種植了7英畝(mu) (約合2.8公頃)中國品種辣椒,收入可觀。他告訴記者,明年他將種上50英畝(mu) (約合20公頃)的中國辣椒。“希望向中國農(nong) 業(ye) 工作者繼續學習(xi) 技術”。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木爾坦的中巴辣椒訂單種植項目辣椒育苗大棚內(nei) ,中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帶領巴基斯坦技術員查看辣椒秧苗生長情況。

  近年來,在習(xi) 近平主席同巴基斯坦領導人通話與(yu) 會(hui) 見中,“高質量共建中巴經濟走廊”成為(wei) 關(guan) 鍵詞。走廊建設正向科技、農(nong) 業(ye) 、社會(hui) 民生等領域合作拓展,雙方致力於(yu) 共建增長走廊、民生走廊、創新走廊、綠色走廊、開放走廊。

  在巴基斯坦規劃、發展與(yu) 特別項目部長阿赫桑·伊克巴爾眼中,從(cong) 海水淡化項目、職業(ye) 技術培訓、中巴友誼醫院,到中國向瓜達爾民眾(zhong) 捐贈的太陽能發電係統設備、援建的法曲爾小學,這些溫暖人心的項目都在不斷豐(feng) 富著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內(nei) 涵。

  這是由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hui) 和中國港控共同援建的法曲爾小學。

  習(xi) 近平主席在賀信中指出,中方願同巴方一道,堅持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目標,不斷完善布局、拓展深化合作,將走廊進一步打造成為(wei)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示範性工程。

  兩(liang) 國長期以來共謀發展繁榮、攜手應對挑戰的友好情誼深深紮根於(yu) 兩(liang) 國人民心中。

  展望未來,不論國際風雲(yun) 如何變幻,中方將始終同巴方堅定站在一起,攜手同心、砥礪前行,弘揚好“鐵杆”友誼,統籌發展與(yu) 安全,開展更高水平、更廣範圍、更深層次的合作,推動中巴全天候戰略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邁上新的台階,為(wei) 兩(liang) 國乃至地區的和平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策劃:倪四義(yi) 汪金福 徐壯誌

  監製:馮(feng) 俊揚 韓墨 張崇防

  統籌:閆珺岩 劉暢 孫浩

  記者:蔣超 王歡

  編輯:張遠 劉天 韓梁 陳杉 孫浩 王雅晨 王申

  攝影:艾哈邁德·卡邁勒 李浩 劉天

  視覺:洋蔥畫視

  新華社國際部製作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