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中歐應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訪歐洲議會外事委員會副主席謝爾蓋·斯塔尼舍夫

蔡 淳 發布時間:2023-08-03 09:10:00來源: 經濟日報

  近日,保加利亞(ya) 籍政治家、歐洲議會(hui) 外事委員會(hui) 副主席謝爾蓋·斯塔尼舍夫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就中國發展成就和中歐關(guan) 係等話題發表看法。

  57歲的斯塔尼舍夫有豐(feng) 富的從(cong) 政履曆:執掌保加利亞(ya) 社會(hui) 黨(dang) 長達13年、擔任總理期間推動保加利亞(ya) 加入歐盟、四度出任歐洲社會(hui) 黨(dang) 主席……在其政治生涯的每一站,斯塔尼舍夫都在中國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斯塔尼舍夫表示,每一次到訪中國都有不同的收獲和體(ti) 驗。對於(yu) 包括他在內(nei) 的歐洲人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迅猛的發展步伐。在改革開放以來數十年時間內(nei) ,中國的經濟社會(hui) 麵貌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斯塔尼舍夫認為(wei) ,長達十年甚至數十年穩定持續的施政方向,是中國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中國近些年的發展成就正是得益於(yu) 中國善於(yu) 製定和執行中長期發展規劃的能力。反觀歐洲國家,由於(yu) 政府更迭太過頻繁,政治家們(men) 急於(yu) 討好選民,往往隻著眼於(yu) 短期任務和目標,政策缺乏連續性。四年一屆的執政期限本身也決(jue) 定了一些重大、長期的前瞻性計劃很難一以貫之。

  斯塔尼舍夫同時提到,中國政府具有很強的自我糾偏能力。當經濟多年快速增長背後所衍生的問題逐漸凸顯時,中國政府迅速采取措施予以應對。比如,針對環境汙染問題,中國政府及時調整模式,更加注重綠色低碳發展。對於(yu)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資源和政策傾(qing) 斜,以及對於(yu) 弱勢群體(ti) 的幫扶,也體(ti) 現了中國政府注重實現更加均衡的發展,以及為(wei) 所有社會(hui) 成員提供公平發展機會(hui) 的決(jue) 心。

  斯塔尼舍夫認為(wei) ,在世界範圍內(nei) ,中國已經成為(wei) 全球重要的經濟體(ti) ,同時在全球外交舞台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政府執政的優(you) 先議程是推動國內(nei) 發展,增進民眾(zhong) 福祉。斯塔尼舍夫認為(wei) “一帶一路”倡議十分重要,期待通過該倡議推動各國實現更加平衡的發展。

  斯塔尼舍夫認為(wei) ,當今世界麵臨(lin) 許多新的全球性挑戰,需要歐洲與(yu) 中國攜手應對。從(cong)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互聯網革命帶來的數字化轉型,到經濟全球化麵臨(lin) 的困境、新冠疫情導致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俄烏(wu) 衝(chong) 突等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再到人工智能異軍(jun) 突起,這些挑戰是深層次、錯綜複雜而且相互交織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ge) 國家能夠單獨應對。

  以應對氣候變化為(wei) 例,斯塔尼舍夫指出,歐洲正著力推進綠色轉型,希望“為(wei) 子孫後代留下一個(ge) 宜居的地球”,而中國在碳減排方麵的努力,無疑也將對此作出巨大貢獻。在緩解地區緊張局勢方麵,斯塔尼舍夫指出,歐盟誕生的初衷就是為(wei) 了避免歐洲大陸重燃戰火。與(yu) 此同時,維護國際環境的和平與(yu) 穩定,對於(yu) 中國自身的發展也是極有必要的。歐洲與(yu) 中國需共同致力於(yu) 尋求凍結衝(chong) 突的和平方案。

  斯塔尼舍夫強調,鼓吹歐洲與(yu) 中國“脫鉤”的論調不可取。事實上,歐洲與(yu) 中國之間存在著廣泛的共同利益。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歐盟與(yu) 中國的雙邊貿易額超過8000億(yi) 歐元,雙方互為(wei) 重要貿易夥(huo) 伴,與(yu) 中國“脫鉤”並不符合歐洲企業(ye) 和民眾(zhong) 的利益。

  作為(wei) 國際社會(hui) 重要力量,歐洲與(yu) 中國應該增進對各自曆史和文明的了解,加強對話和溝通,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經濟日報駐索非亞(ya) 記者 蔡 淳)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