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氣候變暖如何影響菌株抗蚊媒病毒傳播?研究稱到2030年代或仍有效

孫自法 發布時間:2023-08-07 08:5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8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zhuan) 業(ye) 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一項衛生領域的建模研究顯示,能阻斷登革病毒等蚊媒病毒傳(chuan) 播的沃爾巴克氏體(ti) (Wolbachia)細菌的wMel菌株,在到2030年代的預測熱浪情景下可能依然有效。不過,其在更長期變暖情景下的效果還不確定。

  包括瘧疾、登革熱和寨卡病毒感染在內(nei) 的蚊媒疾病影響著數百萬(wan) 人,隨著氣溫影響這些疾病的地理分布和流行率,這些疾病可能在今後的氣候條件下構成更大的風險。一種前景較好的生物防治技術是用攜帶沃爾巴克氏體(ti) pipiens細菌的蚊子取代野生蚊子,這種技術能阻斷各種蚊媒疾病病原體(ti) 的感染和傳(chuan) 播。沃爾巴克氏體(ti) 細菌的多種菌株已被導入不同的伊蚊物種,並在拉丁美洲、亞(ya) 洲和大洋洲開展了試驗,其中大部分使用了wMel菌株。不過,wMel菌株的效力可能會(hui) 在熱應激下減弱。

  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Váleri N. Vásquez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利用實驗室溫度對wMel影響的數據以及對未來熱浪嚴(yan) 重程度的預測,建立了一個(ge) 蚊子種群動力學模型,以理解澳大利亞(ya) 凱恩斯和越南芽莊市的升溫對wMel的可能影響,這兩(liang) 個(ge) 城市已經成功開展過田野試驗。他們(men) 指出,雖然該技術能抵禦預測的近期(2030年代)氣候變化,但研究也揭示了wMel技術在溫度高變率和更長期的氣候變化下的潛在脆弱性。論文作者預計,2050年代的熱浪可能會(hui) 比2030年代(平均9.7天)的持續時間更久(平均24天),而這會(hui) 對wMel產(chan) 生負麵影響。

  論文作者總結認為(wei) ,更炎熱和更頻繁的熱浪可能會(hui) 削弱wMel的效力。不過,後續仍需開展進一步研究理解wMel的閾值,並針對蚊媒疾病開發適應性更強的方法。(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