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從參與者到組織者 台青許迪冀成為兩岸青年溝通“使者”

周燕玲 發布時間:2023-08-07 09:0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貴陽8月6日電 題:從(cong) 參與(yu) 者到組織者 台青許迪冀成為(wei) 兩(liang) 岸青年溝通“使者”

  作者 周燕玲

  “90後”台灣青年許迪這個(ge) 暑期有點忙。自7月以來,2023年全國台聯第二十屆台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分營活動陸續在大陸多地舉(ju) 辦,作為(wei) 營員之一的他,還是台灣高雄市中華文化經貿交流發展協會(hui) 的副理事長,“牽線搭橋”組織了台灣多所高校的青年學子參與(yu) 到活動中來。

  台灣青年參加台胞青年千人夏令營貴州分營,展示親(qin) 手製作的非遺印染技藝作品。周燕玲 攝

  “大陸不僅(jin) 值得台灣青年實地遊覽,更容得下台灣青年的所有夢想。”許迪近日在貴州接受采訪時說,希望台灣青年和自己一樣,能有機會(hui) 到大陸走走看看,拓寬眼界。

  許迪(右三)與(yu) 台灣青年在東(dong) 北體(ti) 驗滑雪。受訪者 供圖

  2010年的寒假,是許迪高中畢業(ye) 前的最後一個(ge) 假期,喜歡旅遊的他報名參加了台胞青年冬令營活動。那年,他走進黑龍江邂逅冰雪奇緣,體(ti) 驗滑雪樂(le) 趣、品嚐東(dong) 北特色“鐵鍋燉”。

  “90後”台青許迪。受訪者 供圖

  第一次參加台胞青年冬令營,性格開朗的許迪結識了許多擔任誌願者活動的大陸大學生,不僅(jin) 了解到大陸大學的校園環境,還了解到大陸有著豐(feng) 富的旅遊資源。

  “那時候我就想好了,如果讀旅遊專(zhuan) 業(ye) 就一定要來大陸就讀,所以報考了福建華僑(qiao) 大學旅遊係。”許迪坦言,在學校與(yu) 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相處得很好,會(hui) 彼此分享家鄉(xiang) 特產(chan) 和結伴出去旅遊。

  大學期間,許迪常在寒暑假報名擔任台胞青年冬令營和夏令營活動的誌願者。從(cong) 營員到誌願者,許迪用自己的感受與(yu) 參加活動的台灣青年交流,使其更快地了解大陸。

  2014年大學畢業(ye) 後,許迪回到台灣從(cong) 事兩(liang) 岸經貿往來和促進青年交流方麵的工作。從(cong) 營員、誌願者、再到從(cong) 事促進兩(liang) 岸青年交流的組織者,許迪每年在台灣與(yu) 大陸之間往返數十次,“我想成為(wei) 兩(liang) 岸之間溝通的‘橋梁’,讓兩(liang) 岸青年有更深入的交流。”

  台灣青年在貴州平塘參觀“中國天眼”並合影留念。邱軼柯 攝

  在內(nei) 蒙古大草原學習(xi) 騎馬、在四川看大熊貓參觀三星堆博物館、去廣西桂林看“山水甲天下”、來貴州看黃果樹瀑布觀“中國天眼”……許迪帶著台灣青年營員去了許多地方,與(yu) 大陸同齡人一起在旅途中,深入了解大陸的發展變化。

  兩(liang) 岸青年學生在一起還經常分享各自的生活、課業(ye) 和未來規劃。“經常會(hui) 聽見兩(liang) 岸學生吐槽各自學習(xi) 的科目,聊著聊著他們(men) 才發現學習(xi) 的科目是一樣的,隻是名字叫法不一樣而已。”許迪笑著說。

  “許多來過大陸的同學都想來第二次,我會(hui) 用‘以老帶新’的方式,請第二次參加活動的同學當小組長,去照顧首次來大陸的學生,讓台灣同學彼此之間有更多交流。”對於(yu) 如何帶好台灣青年營員,許迪有自己的小妙招。

  多年來,跟著許迪來大陸參加活動的台灣青年,有的在大陸攻讀碩士研究生,有的大學畢業(ye) 後選擇來大陸就業(ye) ,還有一些早期營員已經在台灣結婚生子,他們(men) 希望能組織“親(qin) 子團”,帶著自己的孩子再來大陸走一走、看一看。

  “常來常往,兩(liang) 岸定會(hui) 越來越好。”許迪希望這樣的交流活動一直延續下去,同時也想邀請大陸青年學子去台灣走走看看。(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