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日前召開貨幣政策會(hui) 議,將歐元區三大關(guan) 鍵利率均上調25個(ge) 基點,其中存款機製利率達3.75%,為(wei) 22年來新高。公告表示,歐洲央行將以通脹率數據為(wei) 依據,讓歐元區關(guan) 鍵利率達到足夠高的限製性水平,並在必要情況下維持該水平,以促使通脹率回落。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經季節調整後,今年二季度歐元區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環比增長0.3%,歐盟GDP環比零增長。近期,歐洲央行也將今明兩(liang) 年歐元區GDP增長預期分別下調至0.9%和1.5%。一係列數據顯示,當前歐洲經濟增長仍麵臨(lin) 較大挑戰和不確定性。
自2021年以來,歐洲通脹大致經曆兩(liang) 個(ge) 階段。第一階段是受全球供應鏈不穩定影響,地區國家通脹率持續攀升,突破歐洲央行設定的2%物價(jia) 穩定目標,在2021年底升至約5%。第二階段是烏(wu) 克蘭(lan) 危機爆發後,受能源危機和糧食價(jia) 格上漲影響,多國通脹率繼續大幅飆升,一度達到兩(liang) 位數。德國、法國、意大利的通脹率均達到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2022年11月以來,能源價(jia) 格下降,通脹率開始走低。歐盟統計局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歐元區7月通脹率按年率計算為(wei) 5.3%,低於(yu) 6月的5.5%。然而,剔除能源、食品和煙酒價(jia) 格的核心通脹率仍在攀升,7月達到了5.5%。
為(wei) 遏製高通脹,歐洲央行自去年7月起已連續加息9次,共計加息425個(ge) 基點。但當前通脹仍在高位,且麵臨(lin) 新一輪由勞動力成本走高而導致的上行壓力。高利率疊加高通脹對經濟活動產(chan) 生抑製效應。2月以來,歐元區商業(ye) 信心指數一路走低。歐元區製造業(ye) 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也持續下滑,7月為(wei) 42.7,創三年來新低。
歐洲央行日前就歐元區貨幣政策走向釋放了兩(liang) 個(ge) 重要信號:一是此輪加息的最終利率水平很可能比之前預期的更高;二是高利率維持時間會(hui) 比之前預期的更長。分析認為(wei) ,高通脹和融資條件收緊可能會(hui) 進一步抑製支出和投資預期。從(cong) 財政政策來看,當前歐洲國家公共債(zhai) 務水平普遍處於(yu) 曆史高位,成員國通過擴大政府支出刺激經濟的空間有限。
在麵臨(lin) 挑戰的同時,歐洲經濟複蘇也具備一些積極因素。當前“下一代歐盟”複蘇計劃正如期穩步推進,歐盟層麵的公共投資將繼續通過乘數效應拉動經濟複蘇,相關(guan) 成員國的結構性改革也將為(wei) 中長期經濟增長注入更多動力。據歐盟委員會(hui) 估算,在2026年之前,得益於(yu) “下一代歐盟”複蘇計劃支持,意大利經濟每年將額外增長1.5至2.5個(ge) 百分點。在西班牙,該計劃主要用於(yu) 支持發展綠色經濟和數字化轉型,有望使西班牙經濟增長率在2024年達到1.8%至2.5%,並創造25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此外,受益於(yu) 能源供應多樣化和能源消耗縮減,當前歐元區能源價(jia) 格壓力已得到一定程度緩解,消費者信心指數或實現回升。
影響歐洲經濟複蘇的另一關(guan) 鍵因素是外部需求,特別是重要貿易夥(huo) 伴的進口需求。2022年,受進口能源價(jia) 格飆升和出口成本上漲影響,歐盟對主要貿易夥(huo) 伴的貿易逆差均大幅增加,整體(ti) 對外貿易逆差達4320億(yi) 歐元。今年以來,在進口能源價(jia) 格下降等因素作用下,歐盟對外淨出口開始回暖。
具體(ti) 到中歐貿易,中國繼續保持歐盟第二大貿易夥(huo) 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場地位。據中國海關(guan) 總署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歐盟進出口額達2.75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增長1.9%。未來,中歐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將為(wei) 歐洲經濟複蘇提供重要的外部支撐。
(作者為(wei)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歐洲經濟研究室主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