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台灣青少年詩人故裏尋意境:讀之觀之感之皆與書中不同

闞力 發布時間:2023-08-09 15:4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鄭州8月8日電 題:台灣青少年詩人故裏尋意境:讀之觀之感之皆與(yu) 書(shu) 中不同

  中新社記者 闞力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台灣中學生王玫媗近日在河南洛陽研習(xi) 途中,熟練背誦起唐代詩人李白的名篇《將進酒》。

  連日來,2023年全國台聯第二十屆台胞青年千人夏令營河南分營“書(shu) 本裏的老家河南”中原詩詞文化研學營赴河南的韓愈、杜甫等名人故裏,找尋詩句中的意境,王玫媗等20名來自島內(nei) 的青少年參加。

  此次研學從(cong) 漢字起源開始,台灣中學生劉傳(chuan) 聖在首站安陽識讀的第一個(ge) 字就是甲骨文“兔”字,他喜歡將甲骨文及象形字,與(yu) 常用的繁體(ti) 漢字做對比。在中國文字博物館參與(yu) 的“繁簡大闖關(guan) ”互動遊戲中,他完勝同伴。

  所到之處,得益於(yu) 興(xing) 趣愛好和日常積累,劉傳(chuan) 聖均會(hui) 考慮是否與(yu) 腦海裏的古詩名句有關(guan) 。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在韓愈故裏河南孟州,台灣青少年與(yu) 當地中學生一同吟誦了這位“唐宋八大家”的名篇《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等。

  劉傳(chuan) 聖告訴記者,在學校背誦課本上的詩句時,不易體(ti) 會(hui) 詩中意境。在作者故裏的牆壁上看到詩句,讀之觀之感之皆與(yu) 書(shu) 中不同。

  與(yu) 之有同感的還有吳騰恩,在韓愈故裏看到關(guan) 於(yu) 韓愈的生平故事前,吳騰恩甚至無法將詩句和韓愈本人聯係起來,領會(hui) 詩中之意更無從(cong) 談起。

  台灣中學生王柏竣亦說,身臨(lin) 其境再讀“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yu) 弟子”這句詩,明白了“人各有所長,有所長就可以拿他當老師”的詩中之意,對韓愈和他的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在古都洛陽麗(li) 景門城樓上,劉傳(chuan) 聖穿上漢服不禁吟誦起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李白是他最喜愛的詩人,在他看來,李白的詩如其“詩仙”的名號一樣,個(ge) 性中透著“仙氣”,更容易讓讀者產(chan) 生共情。

  在杜甫故裏河南鞏義(yi) ,台灣青少年了解到這位千古名家從(cong) 童年求學到裘馬輕狂十年漫遊、悲辛淒苦的十年求官、居無定所十年漂泊的故事。台灣中學生蔣文麗(li) 認為(wei) ,杜甫詩歌的風格,受其一生經曆影響很大。

  步入杜甫故裏,王玫媗仔細打量“詩聖”像,與(yu) 她想象中的杜甫略有出入。聆聽完講解後,王玫媗在杜甫誕生的窯洞前來回踱步,“原來他的詩歌人生從(cong) 這裏啟程”。

  研學期間,台灣青少年圍繞唐代詩人崔顥所作的《黃鶴樓》和李白所作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展開討論,還在北宋名家範仲淹的墓園,瞻仰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的人生境界等,在詩情畫意中尋覓共情。(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