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9日報道 據巴西《論壇》雜誌網站8月7日報道,近些天來,越來越多的全球金融機構增持或計劃增持中國資產(chan) ,這展現了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在堅實的支持措施下實現複蘇的信心。而其他主要經濟體(ti) ,尤其是美國,則麵臨(lin) 越來越大的經濟風險,這促使投資者將目光投向其他增長點。
一些分析人士周一表示,近幾個(ge) 月來,受中國經濟複蘇的提振,全球投資者紛紛湧向中國金融市場。與(yu) 此同時,美國經濟陷入困境的跡象越來越多,包括評級機構惠譽下調了美國的信用評級,而這可能會(hui) 進一步加速外國投資進入中國的趨勢。
報道稱,除了支持整體(ti) 經濟增長的措施外,中國正在迅速采取行動,為(wei) 外國投資者投資中國資產(chan) 提供便利,這與(yu) 美國政策製定者要求加大對美國金融機構在華投資限製的壓力形成了鮮明對比。
分析人士說,未來幾個(ge) 月,全球金融機構可能會(hui) 繼續擴大對中國股票和債(zhai) 券的投資。
報道稱,近幾個(ge) 月來,全球金融機構投資中國市場的趨勢已經形成。據英國《金融時報》上周報道,德國最大的風險投資基金之一貝塔斯曼投資公司計劃向中國初創企業(ye) 投資7億(yi) 美元。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貝塔斯曼投資公司首席執行官卡斯滕·科斯費爾德表示,西方媒體(ti) 聲稱中國在疫情之後難以恢複經濟增長,但這與(yu) 實際情況“有些不符”。
據報道,雖然外國媒體(ti) 不斷誇大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說法,但許多外國機構仍然對中國市場保持樂(le) 觀的看法。
中國一家媒體(ti) 對高盛、匯豐(feng) 、瑞銀、渣打和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全球主要金融機構發布的研究報告或市場分析進行了盤點,結果顯示:除一家機構外,其他機構均對中國市場表示樂(le) 觀。
渣打集團日前發布報告指出,隨著中國優(you) 化房地產(chan) 政策和促進消費,中國被低估的股票將受益於(yu) 來自發達國家市場的輪動效應。
渣打集團在一份聲明中稱,2023年上半年,該集團在中國市場的在岸及離岸稅前盈利按年增加超過4倍,金額達7億(yi) 美元,中國繼續成為(wei) 對渣打集團網絡收入貢獻最大的市場。
渣打中國總裁、行長兼副董事長張曉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中國是世界經濟穩定和增長的動力源,渣打堅定看好中國的長遠發展。”
瑞銀也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由於(yu) 中國采取了促進消費的措施,該集團繼續看好中國股市。
報告稱,增加汽車、電子產(chan) 品和家電消費的針對性促進措施不僅(jin) 有助於(yu) 提升相關(guan) 公司的收入,也將惠及平台企業(ye) 。
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今年以來,外資流入中國A股的資金量已經超過1800億(yi) 元人民幣,是去年的兩(liang) 倍,“外資正在加速搶籌”。
報道稱,這種積極的情緒在實際數據中得到了體(ti) 現。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8月4日表示,2023年上半年,來華股權投資淨流入323億(yi) 美元,其中股票項下淨流入同比明顯增加,債(zhai) 券項下逐步恢複淨流入。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表示,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chan) 的持續看好有多方麵的原因,包括中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力不斷增強、對外國投資等諸多領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歐美經濟麵臨(lin) 衰退風險以及A股估值偏低等。
“一方麵,中國市場將更加開放,另一方麵,也會(hui) 有很多政策措施來支持國內(nei) 經濟。這意味著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有一個(ge) 政策紅利期。”胡麒牧評論道。
(參考消息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