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柏林8月13日電 題:德國專(zhuan) 家:宋徽宗時期汝窯官瓷緣何為(wei) 德國博物館珍藏?
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德國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的瓷器館藏是亞(ya) 洲以外最大的中國瓷器收藏地。2021年,該館在其瓷器館藏中發現一件極為(wei) 珍稀的北宋汝窯瓷碗,引起轟動。據介紹,世界範圍內(nei) 現存於(yu) 博物館內(nei) 的汝窯瓷器一共不到百件,每件都已注冊(ce) 登記。
該館瓷器收藏及展出情況如何?其瓷器館藏中的北宋汝窯官瓷是如何被發現的?作為(wei) 古絲(si) 綢之路上中西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ti) ,陶瓷如何體(ti) 現中西文化交流互鑒?圍繞以上話題,德國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瓷器館藏部門主任尤利婭·韋伯(Julia Weber)和東(dong) 亞(ya) 瓷器館藏負責人科拉·維爾梅爾(Cora Würmell)近日接受了中新社“東(dong) 西問”獨家專(zhuan) 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的瓷器收藏及展出情況如何?
科拉·維爾梅爾: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的瓷器館藏是由薩克森選帝侯、波蘭(lan) 國王奧古斯特強力王(1670–1733)建立的藝術收藏之一。到18世紀末,藏品包括來自中國、日本,以及奧古斯特強力王於(yu) 1710年在邁森所建工廠的約39000件優(you) 質瓷器。
時至今日,東(dong) 亞(ya) 瓷器館藏仍是16世紀末至18世紀初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參考收藏之一。國王此前擁有的29000多件東(dong) 亞(ya) 陶瓷中,大約有8200件收藏於(yu) 此,這與(yu) 存留下的檔案結合,讓該收藏變得獨一無二。中國瓷器和陶器是東(dong) 亞(ya) 瓷器館藏的核心組成部分,包括近7000件藏品。
今天瓷器館藏展出情況反映出奧古斯特時期巴洛克式展示瓷器的風格。奧古斯特強力王在18世紀初令人將日本宮改建為(wei) “瓷器城堡”,以在宏偉(wei) 環境中展示其收藏自東(dong) 亞(ya) 和邁森的大量瓷器。如今在紐約建築師彼得·馬裏諾(Peter Marino)打造的瓷器館藏東(dong) 亞(ya) 長廊中,人們(men) 可以在巴洛克風格的氛圍中欣賞來自中國的1400多件瓷器。
自2014年起,來自中國大陸、中國台灣、歐洲和美國等地的專(zhuan) 家團隊,首次通過“德累斯頓瓷器項目”,對出自皇家收藏保存下來的東(dong) 亞(ya) 瓷器進行了科學索引和盤點。結果將以創新性的數字化英文目錄發布。該英文數字平台“皇家德累斯頓瓷器收藏”將於(yu) 2024年1月推出,並附加藏品中文名稱,以優(you) 化讀者檢索體(ti) 驗。
北部東(dong) 亞(ya) 長廊一瞥。版權所有: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瓷器館藏。照片:Jürgen Lsel
中新社記者:奧古斯特強力王有哪些與(yu) 中國瓷器有關(guan) 的故事?
科拉·維爾梅爾:對18世紀早期和晚期日本宮廷收藏的研究表明,到1727年,奧古斯特強力王已擁有25000件東(dong) 亞(ya) 瓷器。他對康熙時期釉下藍色紀念性花瓶的特殊熱情,從(cong) 其對所謂龍騎兵花瓶的非凡購置曆史中體(ti) 現出來。
奧古斯特強力王於(yu) 1717年春天將其600名騎兵“贈予”普魯士的“士兵國王”弗裏德裏希·威廉一世。作為(wei) 回報,他從(cong) 柏林奧拉寧堡和夏洛滕堡地區城堡中的豐(feng) 富藏品中獲得了151件瓷器皿。奧古斯特強力王尤其欣賞龍騎兵花瓶,1723年他在荷蘭(lan) 購買(mai) 了更多。奧古斯特強力王沒有自己的貿易公司,因此許多瓷器都是通過歐洲內(nei) 部貿易,尤其是通過阿姆斯特丹、萊比錫展會(hui) 渠道到達薩克森宮廷的。大量商人及其大臣都對國王幾乎永不滿足的購置欲提供支持。
基本上可以說,奧古斯特強力王將當時在歐洲可以獲得的中國瓷器產(chan) 品都納入其收藏,特別是來自景德鎮的商品——如康熙時期以綠色為(wei) 主色調的五彩瓷器精品,還有眾(zhong) 多來自德化、宜興(xing) 的商品。
中國清朝時期的釉下藍色紀念性花瓶,即南部拱形長廊中的所謂龍騎兵花瓶。版權所有: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瓷器館藏。照片:Jürgen Lsel
中新社記者:該館收藏的薩克森瓷器,尤其是邁森瓷器中,部分包括中國傳(chuan) 統紋樣,其中有何淵源?古代西方如何看待東(dong) 方瓷器?
尤利婭·韋伯:中國瓷器曾經在歐洲是備受推崇的奢侈品。對於(yu) 王子和貴族來說,收集中國瓷器是很有情調的事,比如用它們(men) 來裝飾小櫥櫃壁。18世紀初,瓷器生產(chan) 技術在歐洲尚不為(wei) 人知。進口自中國和日本的瓷器越來越多,促使歐洲開始自我生產(chan) 。1710年,歐洲第一家瓷器製造廠在薩克森建立,這對奧古斯特強力王而言是一個(ge) 巨大勝利。邁森工廠花了大約20年時間,才掌握好能夠以假亂(luan) 真複製東(dong) 亞(ya) 瓷器樣式的技術。因此,1730年左右生產(chan) 出很多相當精密的複製品,以期證明新的薩克森產(chan) 品與(yu) 進口商品具有同等水平。然而,釉下藍彩花形碗的例子表明,邁森畫家並沒有領會(hui) 中國原作的意象:在複製過程中,對仙人的表現過於(yu) 簡單化或者說沒有在細節上進行精準複刻,以至於(yu) 仙人不能被辨認出。
中國碗(左)和邁森複製品(右)。版權所有: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瓷器館藏。照片:Herbert Jger
中新社記者:2021年,貴館宣布瓷器館藏中發現一件極為(wei) 珍稀的北宋汝窯瓷器。這是一件怎樣的瓷器?是如何被發現的?
科拉·維爾梅爾:這是一個(ge) 了不起的發現。這件約九百年前的筆洗是傳(chuan) 世量極少的著名汝瓷作品,也是宋代(960年–1279年)醉心藝術的宋徽宗治下,河南為(wei) 其宮廷出產(chan) 的首批官瓷之一。此外,它是德國收藏中首件皇家汝瓷藏品,其獨特的琺琅釉與(yu) 蟬翼細紋所包絡的微妙色質渾然天成。底部釉麵上的芝麻狀支釘是汝瓷特色。
我們(men) 是從(cong) 北京故宮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呂成龍那裏得知,這一原本被認為(wei) 來自朝鮮半島的藏品可能是汝窯瓷器。後來國際著名的中國陶瓷和汝窯專(zhuan) 家雷吉娜·克拉爾(Regina Krahl,中文名康蕊君)博士經深入研究證實了這一假設。
這一汝瓷原本屬於(yu) 醫生兼收藏家奧斯卡·呂克—埃姆登(Oscar Ruecker-Emden)私人收藏的一部分,1927年由時任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瓷器館藏部門主任恩斯特·阿爾伯特·齊默爾曼(Ernst Albert Zimmermann)購買(mai) 至瓷器館藏。這位收藏家本人在其1922年出版的《中國早期瓷器》一書(shu) 中將該碗歸為(wei) “高麗(li) 王朝的朝鮮洗筆器皿”,瓷器館藏盤存清單也對此進行了如是采納。
中國北宋時期的汝瓷筆洗。版權所有: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瓷器館藏。照片: Paul Kuchel
中新社記者:作為(wei) 古絲(si) 綢之路上中西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ti) ,陶瓷如何體(ti) 現中西文化交流互鑒?貴館展出的中國瓷器對增進西方對中國了解發揮著什麽(me) 作用?
尤利婭·韋伯:由於(yu) 中國和歐洲的飲食和餐桌文化不同,餐具和器皿也自然有所差異。邁森工廠首次在歐洲成功自產(chan) 瓷器時,還是模仿東(dong) 亞(ya) 進口商品的形狀和花飾,不過其很快就按歐洲需求和習(xi) 慣進行了調整。例如,在歐洲,人們(men) 發現在飲水碗上安裝把手更實用,這樣喝熱茶時就不會(hui) 燙傷(shang) 手指。另一方麵,中國與(yu) 歐洲長期以來通過東(dong) 印度公司進行的密集貿易,也使景德鎮的瓷器作坊已適應歐洲需求,並相應地調整了其產(chan) 品生產(chan) 。
帶托盤的杯子,邁森瓷器。版權所有: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瓷器館藏。照片: Adrian Sauer
來自明朝時期景德鎮的三個(ge) 釉下藍色蓋罐。版權所有: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瓷器館藏。照片:Jürgen Lsel
瓷器館藏中那些重要的中國近代早期瓷器藏品,為(wei) 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提供了回憶17和18世紀中歐之間密集的經濟和文化交流的機會(hui) 。加之其廣泛的文獻記錄,瓷器收藏也成為(wei) 專(zhuan) 業(ye) 人士了解這段曆史的參考資料和重要媒介。近年來中國同事也參與(yu) 到對奧古斯特時期藏品科學目錄的創建中。最重要的藏品信息屆時也會(hui) 以中文發布,這將會(hui) 提高藏品可及性並激發人們(men) 新的興(xing) 趣,也會(hui) 帶來進一步合作。(完)
受訪者簡介:
德國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瓷器館藏部門主任尤利婭·韋伯
尤利婭·韋伯,博士,2016年起擔任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瓷器館藏部門主任。其研究重點關(guan) 注18世紀瓷器及其藝術、社會(hui) 文化、政治和經濟背景。
科拉·維爾梅爾,德累斯頓國家藝術收藏館東(dong) 亞(ya) 瓷器館藏負責人,“德累斯頓瓷器項目”中關(guan) 於(yu) 東(dong) 亞(ya) 皇家瓷器的國際研究項目負責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