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美國對華投資限製擬議新規正式發布。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令設立對外投資審查機製,限製美國主體(ti) 投資中國半導體(ti) 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
近期,美國政府在對華金融投資領域的“脫鉤”動作頻頻。7月以來,美國眾(zhong) 議院“中國特設委員會(hui) ”也對多家美國風投機構發起了涉華高技術投資調查。美國政府在對華金融和投資“脫鉤”上的動向進一步顯性化,與(yu) 美國財長耶倫(lun) 要建立“建設性”對華經濟關(guan) 係、“促進兩(liang) 國的經濟增長和創新”的說辭大相徑庭。這一投資限製新規清晰地表明,盡管美國近來反複表示不願對華“脫鉤”,然而其對華經貿政策實際上在不斷推進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和泛意識形態化。
本次白宮還宣布,美國主要的盟伴國家正就所謂對外投資審查機製與(yu) 美方協調立場,意在提升“集體(ti) 行動的有效性”,試圖把在貿易、供應鏈等領域名義(yi) 上“友岸化”、實則小圈子化和陣營化的做法進一步蔓延至全球投資領域。這再次揭示美國已蛻化為(wei) 經濟全球化的阻礙力量,美國對華所謂“去風險”論調本質就是“精準脫鉤”和“去中國化”,意在阻滯中國高科技產(chan) 業(ye) 和綜合國力的進一步發展。
美國對華投資政策的加速“國家安全化”將進一步惡化中美雙向投資往來和創新合作氛圍,破壞全球經貿規則和秩序。近年來特別是拜登政府上台以來,美國大幅推進對華貿易、高科技、供應鏈等領域“小院高牆”式“脫鉤”,雙邊直接投資也成為(wei) “斷鏈”重災區。
從(cong) 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國政府持續鼓噪對華金融和投資“脫鉤”, 美國國會(hui) 還不斷炮製各類法案威脅對華開展金融製裁。2018年,特朗普政府出台“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大幅擴張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hui) (CFIUS)審查職權,並收緊中國對美關(guan) 鍵基礎設施、新興(xing) 科技等領域的直接投資審查。此後,無論是投資流量還是所占美對外直接投資比重,美對華直接投資一直徘徊在低位。美國財長耶倫(lun) 4月在圍繞對華經濟關(guan) 係的講話中曾表示,“國家安全”是美對華關(guan) 係的重點關(guan) 切,確保美及夥(huo) 伴“國家安全利益”是處理對華經濟關(guan) 係三大目標之首。
預計,本次出台的類似“反向CFIUS”的對外投資審查機製,將給前述領域美國對華投資,特別是並購交易、私募投資、風險投資、綠地投資、合資企業(ye) 、特定債(zhai) 權融資等設置更多限製,相關(guan) 美國企業(ye) 和資本在參與(yu) 和分享中國高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紅利上將麵臨(lin) 來自美國行政部門的更多阻礙。
同時,本次出台的對華投資限製行政令明顯違反經濟和市場規律、損人不利己,麵臨(lin) 著諸多質疑。行政令醞釀過程中,拜登政府內(nei) 部曾針對規則的限製範圍和力度有過不少爭(zheng) 論。白宮也表示,當前公布的擬議規則並非最終版本,正式規則將在45天征求公眾(zhong) 意見階段後發布。
美方執意出台對華投資限製措施,明顯違反經濟和市場規律,損人不利己。美國政府強推對華所謂“脫鉤斷鏈”,嚴(yan) 重損害中美兩(liang) 國乃至世界工商界利益,將始終麵臨(lin) 經濟邏輯的製約,也難以獲得美國國內(nei) 眾(zhong) 多涉華利益攸關(guan) 方的認同。
(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