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香港“興”動能)香港以新思維擴容“朋友圈” “變中求進”激發“興”動能

韓星童 發布時間:2023-08-17 09:0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8月16日電 (記者 韓星童)疫後全球政經格局風雲(yun) 變幻,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積極轉變思維,帶領這座城市“變中求進”,對內(nei) 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外則積極擴容國際“朋友圈”,力爭(zheng) 為(wei) 港謀求發展新方向、新機遇,激發無限“興(xing) ”動能。

  “全球經濟衰退,消費及投資不足,不少國家債(zhai) 務繁重,加之中西方之間的政治和經濟摩擦、全球供應鏈重組等”,在全國港澳研究會(hui) 顧問劉兆佳看來,這些均構成大局之“變”。他認為(wei) ,這種時候更需要特區政府采取更積極進取的措施,敢於(yu) 突破條條框框,運用新方法、新思維,推動香港發展。

  香港國安法實施和完善選舉(ju) 製度的保障下,在“一國兩(liang) 製”下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獨特優(you) 勢的香港,得以走出泥沼,邁向由治及興(xing) 的新階段。

  對於(yu) 上述內(nei) 部之“變”,劉兆佳說,這為(wei) 香港提供了良好發展基礎,營造了穩定的政治格局,讓特區政府得以加速推行在過往寸步難行、但對發展有利的政策,特別是在推動新產(chan) 業(ye) 發展,以及強化特區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參與(yu) 程度和力度方麵。

  特區政府同樣意識到內(nei) 外變局之中的發展機遇,並展現出以創新思維謀求發展的決(jue) 心。早前,行政長官李家超就曾提到,要激發“香港號”列車的發展動能,就必須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擴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係,對區域和國際多邊合作作出貢獻,在國際舞台上善用話語權,講好香港故事。

  過去一年,隨著全麵“通關(guan) ”,李家超與(yu) 特區政府主要官員密集到訪內(nei) 地,展開多個(ge) 主題的訪問行程,恢複且強化與(yu) 內(nei) 地各省市的聯係,足跡不再像以往限於(yu) 北京或廣東(dong) 。顯然,特區政府深諳,要駕馭世界“變數”並將其轉變為(wei) 香港“著數”,應乘著國家發展的東(dong) 風及“一國兩(liang) 製”優(you) 勢。為(wei) 了更好地利用香港所長、貢獻國家發展所需,特區政府還在去年底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宏觀推進和督導相關(guan) 工作。

  推動香港以更積極的姿態重返國際舞台,則是特區政府所做的另一重努力,更將拓展國際網絡的重點更多放在了發展中國家及地區,這一點從(cong) 今年李家超的外訪行程便可窺見。

  今年2月,李家超率團訪問中東(dong) ,完成了一次友誼、推廣香港優(you) 勢和開拓商機之旅。7月,李家超又率團訪問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ya) ,這次外訪共簽署33項合作文件,是曆次訪問中最多,涵蓋商貿、金融、創新科技等多個(ge) 領域。在這些外訪行程裏,李家超積極接觸當地商界、參觀企業(ye) ,推介香港的機遇,配合特區政府各項政策,努力地“搶人才”“搶企業(ye) ”。

  “這是一個(ge) 非常好的方向。”香港特區立法會(hui) 議員鄧飛樂(le) 見特區政府轉變思維,積極開拓新市場,從(cong)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dong) 南亞(ya) 等地區尋找商機。

  劉兆佳亦認同這一新的戰略視角,他強調“變局”之下,香港最迫切要做的就是拓展國際經濟活動空間,尋找多樣性的發展機遇,爭(zheng) 取利用自身優(you) 勢,在由中國主導的區域經濟合作網絡裏,擔當更多中心角色,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等。

  劉兆佳建議特區政府加大力度全麵鞏固、跟進外訪所取得的合作意向和簽署的協議,適當動員商界和民間力量、資源,將這些意向轉化為(wei) 實際的經濟成果。

  鄧飛補充說,香港也需擴大國際化優(you) 勢,積極爭(zheng) 取加入各類國際性、區域性組織,“這也是為(wei) 貢獻國家所需,而應保持的香港所長”。(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