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一家人看場電影花了400多” 低價電影票為何難覓蹤影?

發布時間:2023-08-22 09:2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民生調查局】  編者按:  這裏是民生調查局,見人所未見,調查民生之變。關(guan) 注你想關(guan) 注的、你沒關(guan) 注的,調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網8月22日電(中新財經 謝藝觀)《消失的她》、《八角籠中》、《長安三萬(wan) 裏》、《封神第一部》、《孤注一擲》,隨著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上映,今年的暑期檔口碑、票房雙收。

  據燈塔專(zhuan) 業(ye) 版數據,截至8月17日,2023年暑期檔總票房超177億(yi) ,打破中國影史暑期檔最高票房紀錄。但在電影票房“節節高”的同時,關(guan) 於(yu) 電影票價(jia) 的吐槽也不絕於(yu) 耳。“電影票價(jia) 為(wei) 何這麽(me) 貴”“19.9元一張的電影票怎麽(me) 不見了?”

  消費者提供的電影票價(jia) 截圖。

  “一家人看場電影花了400多元”

  “上個(ge) 周末,在家附近的影城買(mai) 了兩(liang) 張《封神第一部》的電影票,花了100多塊。”生活在北京的小玉常趁著閑暇時間去影院看電影。她記得以前國產(chan) 電影票並沒有那麽(me) 貴,“但現在幾乎每張都要50元以上了。”

  上漲的電影票價(jia) 困擾著不少人:“七八十元買(mai) 一張電影票,一家6口僅(jin) 看場電影就花了400多元。”“前兩(liang) 年,還能一百塊買(mai) 三張電影票,如今票價(jia) 都要40多了。”

  這些年,電影票價(jia) 具體(ti) 漲幅情況如何?燈塔專(zhuan) 業(ye) 版數據顯示,截至8月20日,2023年的平均票價(jia) 達到42.7元。對比曆年數據,電影票價(jia) 總體(ti) 呈上漲態勢,且自2021年進入40元區間後,連續三年票價(jia) 有所上漲。

  另外,相較二三四線城市,一線城市票價(jia) 明顯較貴。繼2022年衝(chong) 上50元大關(guan) 後,2023年,一線城市平均票價(jia) 達到51.9元,二三四線城市近兩(liang) 年則漲至40元以上。

  截圖自燈塔專(zhuan) 業(ye) 版APP。

  雖然平均票價(jia) 已達到四五十元,但在實際購買(mai) 過程中,不同影院、不同時段的票價(jia) 差距也較大。

  以北京為(wei) 例,中新財經搜索近期熱映電影《孤注一擲》在不同城區影院的票價(jia) ,最高能達到81元起,最低僅(jin) 需30元;同一影院的熱門時段價(jia) 格比冷門時段亦高出不少。

  截圖自某在線票務平台。

  另外,一些影院的觀影區會(hui) 劃分多個(ge) 區域,以設定不同的票價(jia) ,這也將票價(jia) 拉得更高。一位消費者就提到,看電影如果想坐中心區域,需要花費70.9元。在她曬出的截圖中,即使是普通區域,票價(jia) 也要50.9元。

  “區域座”也引發一些人的不滿,“以前隻是分普通廳和VIP廳,現在連一個(ge) 廳都要分區收費了,這是在向演唱會(hui) 看齊嗎?”

  19.9元的電影票為(wei) 何不見了?

  目前的電影票價(jia) ,讓眾(zhong) 人懷念起曾經電影優(you) 惠券“滿天飛”,一杯奶茶錢就能看一部電影的日子。

  為(wei) 何票價(jia) 會(hui) 從(cong) 曾經的一二十元,上漲至如今的四五十元?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ju) 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絡平台補貼的減少是原因之一。

  據了解,電影票價(jia) 包括最低發行價(jia) 、影院溢價(jia) 、服務費等部分。在片方明確發行價(jia) 後,各個(ge) 影院在不低於(yu) 發行價(jia) 的基礎上,根據運營成本、觀影人次、票房走勢、周邊競爭(zheng) 影院票價(jia) 等市場因素,機動調整形成最終票價(jia) 。

  但曾經,由於(yu) 互聯網資本大舉(ju) 進入電影市場,各大票務平台開啟票補時代。9.9元的電影票、免費觀影券的出現,讓人們(men) 爭(zheng) 相湧入電影院。

  2015年,票補競爭(zheng) 一度進入到白熱化的階段。當時,時任微影時代CEO的林寧曾表示,全年各方累計砸入了40億(yi) 元票補。

  但度過激烈的競爭(zheng) 階段後,各大票務平台發現,一味“出血”並不能維持太久。2018年春節檔,各大片方聯合提出,限製“票補”力度,全國影院票價(jia) 不得低於(yu) 19.9元。同年,有消息稱,有關(guan) 部門取消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的線上票補。自此,票價(jia) 逐步回歸正常。

  在魏鵬舉(ju) 看來,近年來,電影票價(jia) 的上漲還受成本因素的影響。“就片方而言,製片成本高企;就影院而言,需要彌補此前的損失,以及承擔人工、房租等直接成本。”

  “服務費的收取也增加了購票支出。”魏鵬舉(ju) 補充道。一位網友曬出的票根中,顯示服務費4.5元,影廳服務費5.4元,僅(jin) 這兩(liang) 項就高達9.9元。

  此前,就有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很多縣級以下影院不守規矩,除服務費外還加收技術服務等費用,這部分費用不參與(yu) 分賬,是推高票價(jia) 的重要因素。

  另外,部分影片最低發行價(jia) 偏高、影片時長增加致使排片場次減少,亦迫使影院提高單場票價(jia) 來對衝(chong) 影響。

  盈利與(yu) 消費者接受度之間該如何平衡?

  成本上升等因素下,片方、影院需要提高發行價(jia) 、電影票價(jia) 來維持運營,但上漲的價(jia) 格還是讓不少觀眾(zhong) 感覺“吃不消”。

  之前有媒體(ti) 做過一項調查,43.3%的觀眾(zhong) 可接受的電影票價(jia) 為(wei) 31-40元,平均票價(jia) 超過50元的接受度僅(jin) 為(wei) 7.6%。

  去年春節檔,電影票價(jia) 居高讓許多有觀影意願的消費者望而卻步時,中消協就曾指出,社交媒體(ti) 中“史上最貴春節檔、票價(jia) 貴到離譜”的輿情熱議背後,是正在逐漸升溫的文化消費訴求一定程度上被壓抑和阻滯。

  中消協還表示,尋求影院贏利路徑依賴與(yu) 消費者合理承受範圍之間的平衡,尋求產(chan) 業(ye) 長效健康發展與(yu) 文化消費提質升級間的良性互動,需要相關(guan) 行業(ye) 、相關(guan) 部門不斷研究、持續探索。

  那相關(guan) 部門是不是可以對票價(jia) 進行監管?

  記者注意到,2012年2月,原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發出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規範電影市場票務管理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中曾提到,普通影片的影院掛牌價(jia) 格不得高於(yu) 當地指導價(jia) 格。3D、巨幕、VIP廳價(jia) 格可適當上浮,但建議最高不得高於(yu) 指導價(jia) 格的50%。

  不過後續這個(ge) 《意見》並沒有正式公布,影院在實際定價(jia) 過程中也未按此執行。

  而在魏鵬舉(ju) 看來,與(yu) 其加強票價(jia) 監管,不如適當給予消費補貼,同時,推動供給端競爭(zheng) 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hui) 副會(hui) 長李建強則認為(wei) ,電影票價(jia) 是電影產(chan) 品的性能值與(yu) 價(jia) 格值的體(ti) 現,因此決(jue) 定票價(jia) 的不應僅(jin) 僅(jin) 是供求關(guan) 係,而更應是電影的價(jia) 值。

  “因此,調動一切相關(guan) 元素、資源和場景,讓觀眾(zhong) 在電影鑒賞過程中獲得感同身受、不虛此行的確切感受,就成為(wei) 彌合價(jia) 格和市場、消費與(yu) 體(ti) 驗之間縫隙的最重要、最為(wei) 關(guan) 鍵的要素。”

  你覺得一張電影票合理的價(jia) 格是多少?(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