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日電(張鈺惠)“免考辦證”“證書(shu) 掛靠”“證書(shu) 入庫”……當證書(shu) 成為(wei) 升職加薪的敲門磚,有人寄希望於(yu) 通過考證日進鬥金,有人則把握人們(men) 求“證”若渴的心理,以證書(shu) 作為(wei) 謀財的工具。證書(shu) 掛靠,真能躺著賺錢嗎?
證書(shu) 掛靠有何風險?
證書(shu) 掛靠即擁有資質證書(shu) 的個(ge) 人將證書(shu) 掛靠到相關(guan) 企業(ye) 名下,名義(yi) 上屬於(yu) 企業(ye) 員工,實際隻需將證書(shu) 交給企業(ye) 代管。掛靠企業(ye) 需要一定量的持證“員工”,才能獲評相關(guan) 資質,承接相應業(ye) 務項目,而掛靠人則可以定期獲取“報酬”。
中新網聯係到河北一家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據官網介紹,該公司已與(yu) 上千家建築企業(ye) 建立了廣泛的業(ye) 務合作關(guan) 係。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業(ye) 務涉及為(wei) 建築企業(ye) 尋找相關(guan) 證書(shu) 持有者以及為(wei) 持有者掛靠證書(shu) 。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辦理證書(shu) 掛靠需要在用證單位交社保,建築企業(ye) 需要用證書(shu) 辦資質,住建部門對企業(ye) 辦理資質的要求就是繳納社保。“現在還沒有完全實現全國社保聯網,可以在繳納社保所在省份之外的異地企業(ye) ‘掛證’,用證企業(ye) 給持證者臨(lin) 時交幾個(ge) 月社保,這樣才可以‘掛證’。”該工作人員表示。
異地“掛證”有一定的風險。該工作人員提到:“有的企事業(ye) 單位會(hui) 查員工的社保情況,如果被查到,單位會(hui) 讓員工把證書(shu) 撤回,停繳外地社保,這種情況我們(men) 見得很多。”
該公司向用證企業(ye) 收取服務費,有時也會(hui) 自己用一些證書(shu) 。對於(yu) 一級建造師證書(shu) ,該公司合作的企業(ye) 給出的價(jia) 格約為(wei) 三個(ge) 月2000元或一年6000元至7000元,分為(wei) 短期掛靠和長期掛靠。
湖南某掛靠中介開出了不同的價(jia) 格。
該中介提到,可以幫助“一建”“一造”證書(shu) 持有者對接企業(ye) ,唯一社保大約一年一萬(wan) ,不唯一社保會(hui) 低幾千元。經協調,該中介承諾深圳某國企可以開出一年12000元的價(jia) 格,買(mai) 全年五險,“但要求證書(shu) 持有者社保唯一”。
與(yu) 上一家中介不同的是,這家中介合作的企業(ye) 要求掛靠建築工程項目而非資質。“風險肯定是有的。”該中介表示。
掛靠中介有何套路?
隨著證書(shu) 持有者和企業(ye) 需求增長,在兩(liang) 者之間遊走的證書(shu) 掛靠機構不斷浮現。
裁判文書(shu) 網顯示,有關(guan) 證書(shu) 掛靠的案件有1290起,其中不乏掛靠詐騙案件。在證書(shu) 掛靠這樁買(mai) 賣上,中介有何套路?
據媒體(ti) 報道,有培訓機構聲稱提供從(cong) 培訓、辦證到掛靠的“一條龍服務”,隻要繳納費用、參加培訓即包過考試,還可以通過“掛證”獲取報酬。不同於(yu) 機構宣傳(chuan) 的“崗位缺口大”“證書(shu) 緊俏”,這些證書(shu) 含金量極低,企業(ye) 並不需要,而一些門檻較高、較為(wei) 緊俏的證書(shu) 考核嚴(yan) 格,不可能免考辦證。
《國家職業(ye) 資格目錄(2021版)》規定了72項職業(ye) 資格,從(cong) 事這些職業(ye) 需考取職業(ye) 資格。而培訓機構頒發的大多是自主經營的技能證書(shu) ,無法在人社部係統查詢。
還有網友講述了自己被掛靠中介詐騙的經曆。
一網友在上述河北某人力資源服務公司辦理證書(shu) 掛靠業(ye) 務。她提到,在約定的掛靠時限到期時,中介拒絕交還證書(shu) 。還有的中介用證書(shu) 持有者的身份信息和證書(shu) 信息,繼續在下一家企業(ye) 掛靠。
有網友表示,與(yu) 中介簽完合同後,中介遲遲不付定金,企業(ye) 方則表示沒有向該中介索要她的證書(shu) 。該網友遂要求中介歸還證書(shu) ,中介卻表示證書(shu) 不在手上。
證書(shu) 掛靠是否合法?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丁金坤律師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指出,證書(shu) 掛靠行為(wei) 是不合法的,此行為(wei) 本質上屬於(yu) 名義(yi) 借用,而非真正在職,名不符實。“證書(shu) 持有人是否在職,不能全看社保,而是要看是否實際在該單位上班,為(wei) 該單位工作。”
丁金坤還表示,社保法規定,一個(ge) 人隻有一份社保,同時繳納兩(liang) 份社保也存在問題。
對於(yu) 掛靠中介盜用證書(shu) 的行為(wei) ,丁金坤指出:“盜用證書(shu) 應予以行政處罰,還要承擔民事責任,情節嚴(yan) 重的涉嫌詐騙。”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持續開展打擊證書(shu) 掛靠的行動。
麵對證書(shu) 掛靠頑疾,人社部早在2017年就引發了《關(guan) 於(yu) 集中治理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掛靠行為(wei) 的通知》,部署打擊藥品流通、環評、建設、專(zhuan) 利代理等領域的“掛證”問題。
2018年11月,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等七部門采用社保比對、人事檔案核查等有效手段打擊工程建設領域的“掛證”行為(wei) 。
隨著社保、職稱、職業(ye) 資格證件等數據庫聯網進程加快,“掛證”整治頗有成效。今年4月,四川省住建廳公示了2023年注冊(ce) 建造師職業(ye) 資格“雙隨機”檢查結果,3402名注冊(ce) 建造師中有1200人存在社保繳納單位與(yu) 注冊(ce) 單位不一致情形,涉嫌“掛證”。
四川住建部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一旦發現有社保繳納單位與(yu) 注冊(ce) 單位不一致的人員,會(hui) 先將其列入證書(shu) 注冊(ce) 異常狀態。公示結束後,如無人提出異議,就按規定程序予以處理,撤銷證書(shu)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