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東(dong) 京9月4日電 中國駐日本大使吳江浩9月4日在《日本經濟新聞》發表題為(wei) 《合作共贏是“一帶一路”的“大義(yi) ”所在》的署名文章,全麵介紹“一帶一路”倡議深刻內(nei) 涵和積極成果。
文章說,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中國在國際金融危機後提出該倡議,旨在維護全球自由開放經貿體(ti) 係,促進資源市場高效對接,帶動沿線國家開展更多樣、更優(you) 質的互惠合作。
“一帶一路”建設成就有目共睹,給沿線各國民眾(zhong) 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但也有人對“一帶一路”不甚了解或抱有偏見,製造所謂“地緣工具”“模式輸出”“債(zhai) 務陷阱”等負麵論調,質疑“‘一帶一路’的‘大義(yi) ’何在”。對此有必要闡明事理,以正視聽。
文章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共商”,就是集思廣益,兼顧各方利益和關(guan) 切;“共建”,就是體(ti) 現共同參與(yu) ,發揮各自優(you) 勢和潛能;“共享”,就是堅持互利共贏,滿足利益契合需要。簡而言之,就是由各國商量著辦,由各國攜手建設,由各國共同分享。
文章表示,“一帶一路”不是地緣博弈工具,而是經濟合作平台。10年來,中國在“一帶一路”合作中不謀求勢力範圍,不附加政治條件,不鼓動選邊站隊,歡迎包括發達國家在內(nei) 所有國家共同參與(yu) 。這與(yu) 某些國家打著經濟合作的幌子,插手別國內(nei) 政外交,或以軍(jun) 事結盟、武力幹涉等手段擴張戰略利益的行為(wei) 有著本質區別。
文章說,“一帶一路”不搞模式輸出,而是致力於(yu) 分享最佳實踐經驗。倡議是由中國發起的,但參與(yu) 方式完全遵循各國自願原則。中國從(cong) 不認為(wei) 世界上隻有一種發展模式,而是強調各國都應基於(yu) 自身國情選擇合適的發展道路。中國願同各國分享發展經驗,共同做大“蛋糕”,但從(cong) 不將意識形態、社會(hui) 製度和發展模式強加於(yu) 人。
文章表示,“一帶一路”沒有“債(zhai) 務陷阱”。世行數據顯示,未來7年中低收入國家債(zhai) 務共須還本付息9400億(yi) 美元,其中向西方商業(ye) 債(zhai) 權人和多邊機構償(chang) 還額占67%,向中國政府和商業(ye) 機構償(chang) 還額僅(jin) 占14%。
文章強調,當前世界經濟複蘇麵臨(lin) 多重挑戰,挑動陣營對抗、鼓吹“脫鉤斷鏈”有百害而無一利。在世界處於(yu) 對抗還是合作、零和還是共贏十字路口之際,“一帶一路”合作共贏理念的時代價(jia) 值更加凸顯,是國際社會(hui) 理應堅持的“大義(yi) ”所在。
文章最後指出,中日地理相鄰,在基建、供應鏈、低碳等領域各有優(you) 勢,第三方市場合作前景廣闊,兩(liang) 國企業(ye) 和金融機構已在海外開展一些成功項目。中方即將舉(ju) 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進一步加強同各國發展戰略和地區合作倡議對接,深入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基礎設施和物流大通道建設,保障區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中方期待與(yu) 各方共同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把這條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鋪得更寬更遠。歡迎日本朋友參與(yu) 論壇活動,期待中日開展更多務實合作,讓“一帶一路”機遇更好地惠及兩(liang) 國人民,促進亞(ya) 歐非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和平、發展與(yu) 繁榮。(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