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明9月5日電 題:“新時代政法楷模”王昌鴻:28年“為(wei) 國守門,為(wei) 民擔責”
作者 陳靜 陳絲(si) 語
“從(cong) 事政法工作28年來,我深深懂得隻有把群眾(zhong) 放在心坎上,群眾(zhong) 才會(hui) 信任你。為(wei) 了和群眾(zhong) 打成一片,我給自己起了個(ge) 拉祜名字叫‘紮倮’(意為(wei) 屬龍的男子),至今,‘紮倮’依然是我的微信昵稱。”近日,雲(yun) 南省普洱市委政法委員會(hui) 副書(shu) 記王昌鴻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2023年5月,中央政法委、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印發《關(guan) 於(yu) 表彰全國黨(dang) 委政法委係統“新時代政法楷模集體(ti) ”和“新時代政法楷模個(ge) 人”的決(jue) 定》,表彰10名全國黨(dang) 委政法委係統“新時代政法楷模個(ge) 人”,33個(ge) “新時代政法楷模集體(ti) ”。王昌鴻名列其中,成為(wei) 雲(yun) 南省唯一獲評“新時代政法楷模”稱號的個(ge) 人。
圖為(wei) 王昌鴻榮獲“新時代政法楷模”稱號。受訪者供圖。
雲(yun) 南省普洱市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居住著哈尼、彝、傣、瑤、拉祜、漢等26個(ge) 民族,其東(dong) 南與(yu) 越南、老撾接壤,西南與(yu) 緬甸毗鄰,國境線長486公裏,強邊固防任務艱巨。
28年前,王昌鴻在鎮沅縣人民檢察院起訴科開啟政法工作生涯。“有一次辦案,我和同事天不亮就出門,天黑了才到達目的地,本以為(wei) 老鄉(xiang) 已經睡下了,沒想到老鄉(xiang) 一直蹲在家門口等我們(men) 。28年過去了,老鄉(xiang) 期盼的眼神深深印在我的腦海,激勵我勇毅前行。”他說。
2021年7月,為(wei) 維護邊境安寧,普洱市組建1400餘(yu) 人的強邊固防突擊隊,王昌鴻主動請纓,並選擇了走私最為(wei) 猖獗的“193”高地。“193”海拔2600餘(yu) 米,不僅(jin) 是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的最高點,也是條件最艱苦的卡點,這裏是一片繁茂的原始森林,終年雲(yun) 霧繚繞,被稱作水、電、路、通訊、陽光“五不通”的地方。
“到達‘193’的第二天,我們(men) 就踏上了巡邏路。其實地上沒有路,隻有層層疊疊的青苔和樹枝,稍不小心就會(hui) 踩空墜崖,一些隊員害怕了,我就持柴刀走在隊伍最前麵。”王昌鴻回憶,麵對危險誰都會(hui) 害怕,隻是自己在工作中形成了難事苦事累事帶頭在前的習(xi) 慣,不這樣做會(hui) 不自在。
在“193”,王昌鴻腳底血泡摞成老繭,雙手舊疤未除又添新傷(shang) ,讓人欣慰的是,3個(ge) 月後一條長約2.1公裏的簡易磚石巡邊路竣工。王昌鴻和隊員們(men) 用“為(wei) 國守門,為(wei) 民擔責”的擔當,在“193”實現零偷渡、零風險、零問題、零事故。
來自普洱市思茅區人民法院的許雲(yun) 森曾與(yu) 王昌鴻共事兩(liang) 年多。他回憶,孟連縣與(yu) 緬甸撣邦第二特區山水相連,剛到孟連時,由於(yu) 中緬邊境線長、一線人手不足,打擊偷渡的任務十分繁重。“昌鴻到任後,每天早上7點多就出發深入一線調研,有時淩晨兩(liang) 三點才返回,為(wei) 摸清情況,他走遍了幾百個(ge) 卡點(哨點),重要卡點甚至去了十多次,對不放心的問題必須當天解決(jue) ,從(cong) 不過夜。”
圖為(wei) 王昌鴻在工作中與(yu) 民眾(zhong) 交流。受訪者供圖。
王昌鴻在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擔任政法委書(shu) 記期間,他主動將電話號碼留給信訪群眾(zhong) ,並在村裏設立了接待群眾(zhong) 來訪工作室,每周五準時到崗接訪群眾(zhong) 。3個(ge) 月裏他幾乎把全縣重複信訪群眾(zhong) 接訪了一遍。1年後,寧洱縣成為(wei) 了被國家信訪局授予的信訪工作“三無”縣。
28年來,王昌鴻先後處置多次突發事件,經曆無數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一次,情緒激動的民眾(zhong) 以梭鏢(投擲類武器)威脅,要求實現他們(men) 訴求,王昌鴻耐心地與(yu) 其擺事實、講道理,最終成功化解危機。
“讓自己像樹木紮根於(yu) 大地一樣紮根於(yu) 人民群眾(zhong) 之中,才能擁有智慧和力量,才能不負人民群眾(zhong) 那一雙雙充滿期待的眼神。”王昌鴻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